資本敲門磚成法律盲地 ICO破滅後維權多艱


資本敲門磚成法律盲地 ICO破滅後維權多艱

入行沒多久,阿全就發現區塊鏈是一個很有“錢途”的行業。做內容出身的阿全為各個區塊鏈項目方提供白皮書代寫、公關稿撰寫、宣傳方案設計等服務,與其說阿全是一個區塊鏈從業者,更不如說他是一個區塊鏈行業的服務者。

在今年1月份,阿全開始接觸到白皮書代寫業務,據阿全向財經網·鏈上財經介紹,在2017年年底到2018年年初這段時間,白皮書代寫業務市場廣闊,“加密貨幣市場火熱的時候,很多項目方一擲千金請求白皮書代寫,一篇20~30頁的白皮書15000元還供不應求。”

據財經網·鏈上財經調查發現,這種“供不應求”除了反映了市場供求關係之外,還映射出了項目方的違規之舉。在一定程度上,白皮書儼然已經成為了項目方粉飾貪婪的靚麗外衣,而不是原本意義上的項目計劃書。

而隨著熊市的到來,項目方頻頻暴雷,白皮書違規問題再一次被拿上臺面,CDC消費鏈、迅雷鏈、亦來雲等多個項目均出現嚴重違背白皮書規則的現象,而這一點也成了維權者們緊追不放的違法證據之一。但是據財經網·鏈上財經瞭解,在國內目前的法律體系之下,白皮書是否具有法律效應還難以定義。


幣圈招股書?

一位投資了多種數字貨幣的散戶告訴財經網·鏈上財經:在接觸一個新的幣種時,白皮書是他判斷一個項目值不值得投資的重要因素。此前據財經網·鏈上財經報道,在CDC消費鏈的維權事件中,多位散戶透露自己之所以會投資CDC是基於對CDC消費鏈白皮書的認可。


資本敲門磚成法律盲地 ICO破滅後維權多艱

此外,白皮書也是投資機構對項目方進行評估時的重要因素,了得資本創始人易理華曾對財經網·鏈上財經表示,了得資本在進行投資前會對項目進行一系列評估,白皮書是其中是重要一環。

而在交易所上幣時,白皮書審核則是初始環節,白皮書是一個項目進行ICO的必要文件之一。以火幣為例,火幣主板和火幣創業板的上幣申請條件中都明確規定:項目方能真實及時披露項目信息包含項目白皮書、定期發展及進度報告。

據一位火幣的公關人員向財經網·鏈上財經透露:對於任何一家交易所而言,幣種的白皮書都很重要。

由此可知,白皮書對於項目方而言承擔著向公眾披露項目有關信息的責任,基於其目的定義,白皮書實質上是一份向投資人提出購買或銷售其代幣的要約邀請性文件。

法律上對招股說明書的定義為“是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票時,就發行中的有關事項向公眾作出披露,並向非特定投資人提出購買或銷售其股票的要約邀請性文件。”由此可見,在功能和目的上,白皮書與招股說明書具有極高的相似性。因此在區塊鏈領域,很多人將ICO的白皮書類比為IPO的招股說明書。

但是資深律師陳慶廣認為這種比喻過於草率:“與其說白皮書像招股書,還不如說白皮書像房產商的樓盤說明書。”陳慶廣是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目前已從業近20年,主要方向為公司法,此外,他也長期關注區塊鏈領域中的各項法律問題。陳慶廣認為與招股書相比,白皮書具有三個根本性的不同。

第一, 白皮書並不具備和招股書相應的法律效力。陳慶廣向財經網·鏈上財經介紹,招股說明書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後,即具有法律效力,公司發行股份和發起人、社會公眾認購股份的一切行為,除應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外,都要遵守招股說明書中的有關規定,違反者,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是由於加密貨幣交易在國內處於非法狀態,因此與之有關的加密貨幣交易者的權益也難以得到法律保護。

第二, 白皮書權責不對等。陳慶廣坦言:“幾乎所有的項目方在白皮書中都只申明的自己的權利,而不申明自己的義務。”陳慶廣補充道,“而招股書中則明確規定了公司方都權利和義務。”2017年底2018年初,在ICO大爆發的時候,諸多項目方在撰寫白皮書階段都是尋求律師幫助,諮詢如何規避可能的法律責任以及法律風險。多位律師都向財經網·鏈上財經證實,自己曾接觸過相關業務。

第三, 說明內容不同。招股書包括有關當事人、募集資金用途、經營業績、財務會計資料、資產評估、盈利預測、重要合同及重大訴訟事項等多項內容,而白皮書的主要內容為項目介紹、共識機制、代幣發行機制、激勵機制、技術協議等。陳慶廣指出招股書的主要說明對象是公司現有資產,而白皮書的主要說明對象是項目的未來計劃。“這就像是一個房產商的樓盤說明書,僅供參考,最後房子建成什麼樣誰也不知道。”

基於以上三點,陳慶廣認為與其說白皮書是幣圈招股書,更不如說是一個房產商的樓盤說明書,“樓盤說明書給用戶說明的是未來的東西,說我這個樓盤有多好,等把樓賣出去了,到底建成什麼樣誰也說不準。”

但是據財經網·鏈上財經瞭解樓盤說明書如果過於誇大,將會涉及到虛假廣告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在白皮書中並不存在。

截止目前為止,CDC消費鏈提前解鎖鎖倉幣砸盤已過兩個多月,除了火幣賠償了保證金之外,並沒有任何部門對CDC消費鏈做出追責。據維權者向財經網·鏈上財經介紹,在項目方跑路後,多地維權者去公安機關報案,但予以立案者寥寥無幾。

白皮書交易之罪

2017年在區塊鏈歷史上是難以被忽略的一年。這一年,幣價瘋狂,傳統VC大舉入場,據公開數據顯示,2017 年,全球ICO融資金額大致為350 億元,這一盛況一直持續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據數字貨幣媒體CoinDesk統計,2018年第一季度的全球ICO融資規模為63億美元,是2017年全球ICO融資規模的118%。

寫白皮書、發項目一時間成為風口,在這個風口,階級跨越變得不再艱難。據公開數據顯示,多家成立不到1年的區塊鏈媒體估值數億,而擁有近150年曆史的《波士頓環球報》售價為7000萬美元。

自然而然的,巨大的需求推動了白皮書代寫生意的發展。據財經網·鏈上財經瞭解,早在2017年,就有成熟的白皮書代寫工作室出現,部分工作室除了提供白皮書代寫業務之外,還提供上線交易所的服務。但是隨著熊市的到來,白皮書代寫業務也開始遇冷。

財經網·鏈上財經通過某電商平臺聯繫一家工作室之後瞭解到,該工作室的白皮書代寫業務目前報價在9000元——40000元之間。


資本敲門磚成法律盲地 ICO破滅後維權多艱

據該工作室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工作室有近20號人,都曾供職過ZB、火幣等交易所,因此該工作室出品的白皮書要略高於市場價,“我們的白皮書是可以直接上交易所的。”這裡的“直接上交易所”指的是項目方要上交易所上幣時不會因為白皮書問題被卡。

此外,該工作室還運營著一家數字貨幣交易所,在代寫白皮書之後,該工作室還可提供交易所上幣的服務,費用另算,“如果你想上ZB、火幣這種大交易所的話也是可以的。”工作人員進一步補充到。

對此,阿全透露目前白皮書代寫已經有了一整套的流程,對於老手來說,代寫白皮書並不是一件多難的事,“token經濟體系啥的技術流都是現成的,直接套用就行了。他們費勁的地方就在於根據項目,要有一個針對性的加工,不顯得那麼千篇一律。”因此代寫人員的從業背景並不構成加分。

但是阿全特意強調了另一種情況——項目方沒有明確的項目架構,在這種情況下,白皮書中所有的內容都需要代寫來完成,此種代寫收費高昂,“這對代寫人員的要求還是挺高的,這要求這個人真的懂這個行業。”但是即使代寫人員對區塊鏈行業瞭解頗深,他也並不是項目的實際控制人,因此白皮書寫的再好,也只是“全靠代寫人員自己編”。

此前一位代寫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只要企業所能提供的基礎材料足夠詳實,一份7萬字、50頁左右的區塊鏈白皮書,僅需要四五天左右就能夠完成。這一說法得到了阿全的肯定。


資本敲門磚成法律盲地 ICO破滅後維權多艱

代寫成風不可避免的就帶了各種造假問題,“主創成員不好造假,但是顧問團隊很好造假,一般很難發現。”阿全認為這一做法主要是為了讓項目看上去高端,這一問題也多有媒體報道。

伴隨著代寫、造假而來的則是項目方對白皮書的隨意篡改,據一位數字貨幣投資者分析,在項目“發展”中項目方發現他人代寫的白皮書其實並不是十分契合自己的意願,因此隨時跟著需求改動白皮書變成了一個常態。

以CDC消費鏈為例,僅代幣機制一項,就前前後後修改了三四次。而目前風頭正盛的波場,更是在被指抄襲之後,直接從官網下線白皮書。

波場的運營總監在接受財經網·鏈上財經採訪時更是直言:白皮書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來融錢的,在融資完成之後,白皮書就沒那麼重要了。

從底層的撰寫,到中層項目方的執行,再到法律的監管,其中任何一個層面都沒有形成合格完善的機制,在此種情況下,無論是依靠白皮書融資還是維權都顯得有些荒誕。

近期區塊鏈項目接連暴雷,但是還沒有任何一款項目的維權者成功依據白皮書違規而被立案,而白皮書違規卻又幾乎是項目暴雷中最有跡可查的一個違規點。

陳慶廣向財經網·鏈上財經表示:“我研究過一些白皮書,發現如果項目出現了任何問題,依據白皮書投資者根本沒辦法維權,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白皮書為投資者構造起了一個又一個關於財富的夢想世界,在這些世界裡,一夜暴富變得觸手可得。它早已脫離了紙張的束縛,成為了打開資本大門的敲門磚,更是成為了未來世界的基石,但是在暴雷之後,白皮書卻開始顯得蒼白無力。

也許這只是佐證了一個觀點:他有多強大,就有多脆弱。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資本敲門磚成法律盲地 ICO破滅後維權多艱


財經網區塊鏈頻道:鏈上財經

深度丨趣聞丨分析

嚴守新聞專業主義精神,專注區塊鏈領域深度報道

或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