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用筷子進行癲癇急救,為什麼引爭議?

医生用筷子进行癫痫急救,为什么引争议?

文 | 掙脫枷鎖的囚徒“醫生用筷子進行癲癇急救”,惹爭議12月2日,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周民乘坐高鐵時,對一名突發癲癇病的患者緊急施救,受到媒體普遍稱頌。

医生用筷子进行癫痫急救,为什么引争议?

但是,網絡輿論中也夾雜著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指責周醫生急救中“用包著布的筷子放在患者嘴裡”的做法是錯誤的。正確的做法是“不能往癲癇發作患者嘴裡放任何東西”。12月7日,周醫生針對網絡上的質疑作出回應,並不承認自己的做法有什麼不適當之處,稱“不能照搬教科書,相信自己的專業判斷”,“列車上沒有專用的壓舌板,只有一次性筷子,於是就用布裹住筷子,讓患者咬住。這樣可防止咬舌,也更容易清理氣道。”“用筷子急救癲癇”,為什麼會遭受爭議?癲癇急救時到底要不要往嘴裡塞東西來防止患者咬傷舌頭?豪斯醫生也用“筷子”進行癲癇急救,遭到美國神經醫學會的批評

医生用筷子进行癫痫急救,为什么引争议?

在這裡,我們不著急搬醫學指南,先講一項有趣的研究。2010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的美國神經病學會(AAN)年會上,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研究,通過對包括在我國備受推崇的《豪斯醫生》等4部高評價主流醫療劇327個劇集中59次癲癇急救的分析發現,其中近半數(45.8%)的處置不恰當,27.1%的錯誤涉及強行按壓癲癇發作者,15.2%涉及試圖阻止癲癇發作者的非自主抽搐,18.6%涉及向癲癇發作者嘴中放入東西

医生用筷子进行癫痫急救,为什么引争议?

AAN官方專門向社會發布了這項研究,對電視劇或電視真人秀中有關癲癇急救情節存在錯誤提出批評,並提醒公眾僅防被誤導。當然,美劇中最常被放進癲癇發作者嘴中的不是筷子,而是勺子。

醫學指南中的癲癇急救“將包裹了醫用紗布的壓舌板置於癲癇發作者牙間,以防止舌咬傷,並保持呼吸道通暢”,曾經是我國醫學教科書上癲癇急救的標準程序,筆者早年接受的也是這種教育。

但是,隨著認識的加深,這種方法很早就被摒棄,目前世界上所有癲癇急救指南都禁止往患者嘴裡放任何東西。比如,2015年修訂的《中國癲癇診療指南》第6.2.1.1節,癲癇發作期護理:“不要在患者口中或牙齒之間強行塞放木筷、勺子等物”。國際上主要的指南這部分的表述是:“不要向癲癇發作者嘴中放任何東西!”比如,美國癲癇基金會的指南,同時也是AAN推薦的急救指南。美國癲癇基金會的指南是這類指南中內容最為詳盡的,包括:· 一般急救,針對所有癲癇發作類型面對癲癇發作,首要的是保證人員安全,並提供一般照護和舒適。這裡提供的信息涉及所有的癲癇發作類型。針對特定情況下或不同癲癇發作類型所應該應採取的措施分類如下。請記住,大多數癲癇發作都可能需要急救。· 保持照護,直到癲癇發作完全結束要知道,癲癇發作是不可預測的,很難說它可能持續多久,或發作期間可能會發生什麼情況。有些發作,開始可能僅有輕微症狀,卻可以發展成意識喪失或跌倒的大發作。另一些癲癇發作可能僅是短暫的,在幾秒鐘內結束。癲癇發作期間或之後都可能會發生傷害,需要其他人的幫助。

· 注意記錄癲癇發作的時間長度遇到癲癇發作,需要使用手錶等計時器記錄癲癇發作的時間——從發作開始直到徹底結束。記錄患者從發作到恢復正常活動需要的時間。如果癲癇發作的持續時間超過了他通常的發作時間(如果瞭解的話),需要撥打急救電話尋求幫助。· 保持鎮靜:大多數癲癇發作僅持續幾分鐘癲癇發作,尤其是表現為全身抽搐的癲癇大發作(醫學上稱“抽搐或強直 - 陣攣性發作”,即民間所謂“羊角風”)的表現是相當嚇人的,對於沒有見過這種發作的人來說難免會緊張,甚至驚慌。這時,一個人的表現又往往會感染到其他人,造成群體性緊張。相反,一個人能保持鎮靜,也同樣會幫助其他人保持冷靜。無論是癲癇發作期間和之後,以平靜而穩定的語氣與患者保持交流,將有助於他們從癲癇發作中恢復過來。· 移除現場所有可能造成傷害的物體儘可能移除現場尖銳或堅硬的物體。如果一些固定設施不能被移除(比如新聞中高鐵車廂中的座椅等都難以移除),或不能限制患者的活動範圍,請幫助他們避開危險情況,比如,遠離交通道路,車輛,尖銳或堅硬的物體。·
儘可能讓患者保持舒適幫助他們坐在安全的地方。如果他們有摔倒的危險,需要幫助他們平躺在地板上。支撐患者的頭部,或在頭下放置柔軟的墊子(比如摺疊的夾克)以防止撞到堅硬的地板上。· 請旁觀者保持距離一旦情況得到控制,要求旁觀者退後,給患者和急救人員一定空間。重要的是,從癲癇發作醒來,患者可能會感到尷尬和困惑,圍觀可能會加重這種尷尬。如果需要進一步的幫助,需要留下少數人在附近待命。· 不要強行阻止癲癇發作者的無意識動作癲癇發作時,患者的抽搐痙攣都是不能自主的,施加外力試圖強行制止這種動作並不能阻止癲癇發作。相反,強行施加抗力反而會導致受傷,並增加患者的困惑、激動,甚至激發反抗。雖然癲癇發作期間患者不會故意對抗。但是,發作期間如果他們受到強力束縛,可能會激發發作後主動性回應。如果患者不安地四處走動,儘可能讓他們在一個安全的封閉區域內。· 不要向患者嘴裡放任何東西!——請注意,整個指南中,僅有這一條款使用了“!”

医生用筷子进行癫痫急救,为什么引争议?

· 癲癇發作時,面部和咀嚼肌強力收縮有可能會造成舌頭和口腔咬傷。如果向患者嘴裡放東西,不但不會防止這種損傷,反而增加或加重這種風險,比如咬碎放入的東西,或折斷牙齒。更嚴重的是,這些東西會被吸入氣道內,造成窒息。——用紗布或其他布包裹壓舌板或筷子放入口腔,這些布容易脫落,非常容易被患者無意識的強力呼吸吸入氣道內,造成窒息。· ——即使是最簡潔的圖示也將這一點放在突出位置。

医生用筷子进行癫痫急救,为什么引争议?

這樣做的另一個理由是防止舌後墜甚至舌被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舌頭的解剖決定,癲癇發作期間不可能吞下舌頭。

· 確保患者呼吸順暢

如果患者躺在地上,需要將他們轉為側臥位,即常說的復甦體位,保持嘴巴指向地面。這可以防止唾液,又是還會混有血液被吸入並阻塞氣道。

医生用筷子进行癫痫急救,为什么引争议?

在抽搐或全身陣攣發作期間,患者可能看上去像停止呼吸。這種情況僅發生在癲癇發作的強直階段胸部肌肉持續收緊期間,這種情況不可能持續。當一次強直髮作結束時,肌肉會放鬆,呼吸會恢復正常。這時,不需要進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復甦。· 除非患者完全清醒,否則不要給餵食任何水、藥丸或食物如果患者沒有完全清醒,他們可能無法正確吞嚥。這時餵食食物、液體或藥丸,通常不會吞嚥如胃內,反而會被吸入氣道,造成窒息。如果患者看上去已經窒息,需要將他們轉為側臥位。如果仍然無法自行通過咳嗽清理氣道。或持續呼吸困難,需要立即撥打急救電話。——請注意,即使發生這種情況,都沒有要求急救者人為清理呼吸道。

· 什麼時候呼叫緊急醫療幫助癲癇發作持續5分鐘或以上時間。癲癇發作一次連著又一次,中間患者沒有恢復意識。發作比此前通常的發作(瞭解的話)更密集。呼吸變得困難或者看上去像窒息。發生在水中的癲癇發作。發作中可能受到了傷害。患者本人要求醫療幫助。· 敏感和支持癲癇發作對於患者和周圍的人來說可能是可怕的。人們可能會對癲癇發作這種事尷尬或困惑。因此,當發作者清醒後會很敏感,特別需要人們的支持,人們務必需要記住這一點。以堅定而平靜得到預期安慰清醒後的患者,向他們保證他們是安全的。一旦患者完全清醒並恢復交流能力,用簡潔的話告訴他們發生了什麼。保持聯繫,直到他們完全恢復正常活動或有其他人吧接手繼續照護。癲癇急救是像心肺復甦一樣的急救常識

有人或者說,你囉嗦這麼多醫學專業急救知識有毛用!其實不然。人群中每10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癲癇,隨時都有可能發作。像需要心肺復甦的心跳驟停一樣,幾乎所有的癲癇發作都發生在沒有醫生在場的醫院外。因此,癲癇急救其實不是專業醫生的事,而是一般公眾需要掌握的急救常識,這種急救技能比心肺復甦更經常被用到。另一方面,這種急救技能同樣可以救命。雖然,大多數是癲癇發作是短暫的,從幾秒鐘到幾分鐘,通常不會發生嚴重問題。但是,癲癇發作也照樣會發生傷害,甚至死亡。人們最常擔心孩子的癲癇發作。然而,孩子們的癲癇發作絕大多數都是良性的,即沒有器質性腦病變的功能性發作。即使是連續大發作的癲癇持續狀態,兒童死亡率也低於3%。而成年人的癲癇持續狀態往往是器質性病變的結果,死亡率高達30%。提示一句閒話,被熱議的異煙肼毒狗問題,異煙肼的毒性就是導致狗發生癲癇發作而致死。為什麼強調癲癇持續時間不能超過5分鐘?因為,通常的良性癲癇發作時間不會超過5分鐘。超過5分鐘就存在器質性疾病的可能。癲癇發作持續時間的另一個界限是持續狀態超過30分鐘。因為,30分鐘以內,通常不會發生不可逆的腦損害;超過30分鐘,則會遺留永久性後遺症。綜上所述,“用筷子進行癲癇急救”之所以遭受批評,並非人們吹毛求疵,而是因為這樣做不但不能防止舌咬傷,反而加重,甚至造成更嚴重損傷;並增加這些東西被吸入氣道導致窒息的風險。用紗布或其他布包裹壓舌板或筷子,這些布脫落造成窒息的風險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