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丘堤也許,她曾經有一個夢,尋一個人,牽手便是一生;和他行俠仗義,懲惡揚善;和他筆走天下,畫遍萬物百態,看盡世間繁華;老來棲身海邊,相攜相伴,看雲捲雲舒,潮起潮落,聽海風習習,濤聲震震.....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靜物(約1929年)


她就是少有人知的民國女畫家丘堤,著名的畫家、工藝美術教育家龐薰 (xūn)琹(qín)先生的妻子。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丘堤(1906-1958)原名邱碧珍,字秀昆。生於福建霞浦。激進、前衛的現代派女畫家,中國油畫藝術奠基人之一。二十世紀20年代被譽為“閩東四才女”之一。著名書畫家、書畫評論家陳丹青曾在《局部》中讚譽:“她(邱堤)的靜物畫,以我所見,我願意說是中國第一。”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靜物(約1929年)



1906年,農曆三月三,福建省霞浦城關經商的鄉紳邱和元家,一個女嬰呱呱墜地,她天生自帶一種書卷氣質,父母視如珠寶,取名碧珍,字秀崑。邱家幾代官宦世家,家風頗好,丘父是清宣統三年府試正科貢生,但27歲就棄舉經商。父親博學多才,思想開明,不僅支持國民革命,還提倡女權,反對婦女纏足。

小小的碧珍就是在這個充滿文化和新思潮的家庭的呵護下漸漸長大。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幼年的碧珍就讀於近聖小學,民國四年(1915)轉縣立第一女子小學就讀。彷彿對知識有一種天生的渴求,她從小就發奮勤學。十三歲小學畢業與好友遊壽(首位著名女考古學家、女書法家)一同考入福州女子師範,在這裡開始了她最初的藝術學習。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咖啡壺與酒杯(20世紀30年代初)



福州女子師範學校的"五四”歷史應該記得這樣一個女子:她是“閩東四大才女”之一;她與進步同學一起成立女師學生自治會,使學校被迫取消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她身體力行,“從頭革命”,帶頭將一襲長髮剪短——她就是少女丘碧珍。短髮的碧珍清爽立落,大方出眾,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竟使全校師生側目而視,立即出現了追隨者,不久,舊髮式一掃而空。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自畫像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丘堤與女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3年—1924年間,在女師讀書的碧珍和自己的好朋友遊壽、鄭嘯琴,利用假期時間在霞浦開辦了婦女工讀補習班,傳播繪畫和編織,動員婦女學習新文化,教育與啟發廣大婦女群眾與封建制度進行不懈鬥爭,引領了霞浦地區的婦女文化運動。

不久,為表革命決心,她拋繁就簡,改名丘堤,喻為抵制一切腐朽勢力的一道高岸。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花(1933年之前)原作已丟失,當年的顏色無從想象



擁石成堤,百川約束障西東。青年畫家丘堤。

1925年7月,她從福建的小城走出,來到有“中國夜巴黎”之稱的城市上海。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洋畫系(三年制)專修美術。她本就前衛大膽,在這個新思潮的前沿陣地,“接受超現實主義的狂飆一般的激情生活,以鐵一般理智去努力挖掘,投入創造彩色中的感情力量,用交錯的線、形的新興藝術詮釋人生。”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靜物》布面油彩38.8x32cm1930龍美術館藏


畢業後,她和哥哥一起留學日本,這幾年的學習生活成就了她中西融合的油畫風格。由於日本侵華,這段留學往事後來成為她人生中最不願被記起的時光,以至於有人問起,她也以免談打住。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幽色在野(20世紀30年代初)


“必要的時候,把自己的身軀,去填塞那些溝渠,讓後來的人踏著我們的身體,迅速的向前奔去。”——龐薰琹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龐薰琹所畫 丘堤像 20世紀30年代初

1932年秋,丘堤參觀了影響和改變她一生命運的兩個畫展——龐薰琹個人畫展和“雙十節”決瀾社首屆畫展。

彼時那個美麗勇敢的女畫家佇立在一幅幅作品前,心裡卻已是波瀾壯闊的大海,無法平靜。她彷彿看到了畫主人創作的激情、決絕的態度、救國的熱忱、以及對自由的吶喊,彷彿身上所有的細胞都被喚醒,熱血沸騰。

她靜靜的站在畫作前,殊不知自己已成為別人眼中的風景。沒過多久,她就被捲入了愛情的漩渦,和那位才華橫溢又思想激進的畫家龐薰琹結為伉儷。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左圖龐薰琹《母與子》 右圖丘堤《花卉》


紅葉綠花惹爭議,換色構圖不入俗。決瀾一獎贊才華,非是尋常藝術家。

1933年10月10日,上海世界社禮堂,決瀾社的第二次畫展上,一群人圍繞在一幅油畫前議論紛紛。有人兩眼冒光,讚歎“妙!太妙了!”也有人皺眉搖頭,“不妥不妥。”還有人不言不語,僅用相機“咔嚓咔嚓”,後來這幅畫獲得了“決瀾社獎”,這也是決瀾社4次畫展中唯一的一次頒獎。這幅畫就是當時丘堤參展的《花》。這幅作品也因其“紅葉綠花”引發了爭議,各類報刊紛紛刊登,畫家丘堤也因此“一畫成名”。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山茶花(1939年)


如果是在和平年代,想必兩個藝術家的結合必定浪漫而又幸福。不幸的是,在那個戰爭年代,兩個愛國青年必然會為了祖國而東奔西走,也必然會受到反動勢力威脅排擠。

婚後不久,丘堤先後生下女兒龐濤、兒子龐鈞。經濟拮据,生活極不穩定,丘堤也開始忙與家庭瑣事,畫畫也就成為她的副業。她照顧子女,料理家務,為一家人的衣食費盡心機。有一段時間家裡除了牆上的畫什麼陳設都沒有,空空蕩蕩,她就和丈夫一起搭個“小閣樓”,一家人就在裡面睡覺。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我常想如果我是生活在1939年的孩子,那麼我一定也想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布娃娃。為了支援前線,率真善良的丘堤親自動手設計製作了100多個布娃娃義賣捐款。因為抗戰,一家人不斷搬家逃難,先後從上海去往北平,後來返回上海又去往江西,之後撤至湖南。龐先生在湖南任教期間,又因為校長騰固帶進一批國民黨分子而忿然離校。

八年的離亂生活,給這個美好的女子帶來了很多磨難,卻也見證了她堅韌的血性。她為一家人的溫飽奔波,為丈夫創造了從事藝術所需要的家庭環境和創作靈感。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仙人球花(1939年)



英國美術史家蘇立文教授在他的著作中說“龐燻琹在他的同是畫家的妻子丘堤的全力支持下,生活在一個完全沒有被周圍的腐敗所汙染的世界裡”,而他那些描繪女性人物的作品“其靈感也許來自身邊美麗的妻子和女兒龐濤”。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布娃娃 1939



抗戰勝利後,她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江南,碾轉於上海、江蘇、杭州,畫了許多格調清新的風景畫和靜物畫。然而那並不是幸福生活的開始。政府的投機,黃牛黨的搶購,迫使上海的物價越來越高,生活也一貧如洗。但是他們依然沒有絕望,抱著用藝術奉獻全人類的決心,參加了中共地下黨工作。

“黎明之前是最黑暗的。……幾萬萬中國人民在祈求真正的和平,我不能描寫中國今日人民之痛苦,我們總算是較為幸運的,我們的苦難與抗戰時差不多(這就是算幸運的了),更多的朋友是更比不上抗戰時期了,而且精神上的痛苦不知增加上幾倍,勝利的幻想已經毀滅了。那時候是要趕出敵人於國土之外,吃苦是大家願意的,今日的是什麼?勝利後的一頁歷史是中國的恥辱,我亦不願再述這痛之事了。”丘堤在寫給蘇立文夫人吳環的信裡如是說。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梔子花(1941年)



50年代初,全國土地改革運動興起。丘堤隨丈夫來到杭州教學。在新的學院領導組織下,他們下鄉參加勞動和社會活動,創作反映城市新氣象的美術作品。這段時間她深入浙江農村,畫出以農村土地改革運動和農業勞動為題材的大幅油畫,遺憾的是這些作品全都沒有保存下來。

1956年春,這段日子應該是丘堤生命中充實開心的最後一段日子。她拿起畫筆,在北京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畫完一張又一張。她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服裝設計中,並和鬱風配合籌備了全國服裝展覽。她設計的《採茶捕蝶》獲得了全國性優秀設計獎,引領了建國後50年代前期的社會風潮。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上海蒲園(1949年)



常年的奔波勞累給這個意志堅韌的女子留下了一個虛弱的身體,1957年,她因心臟病復發而住院。病床上的丘堤在聽到批判“右派分子龐薰琹”的廣播時,病情加劇。

令人意外的是她拒絕了住院。她決定要回到丈夫身邊,陪他一起接受“批判”,陪他一起“闖下去”,陪他一起熬過艱難的歲月;她還想她可以幫他料理家務,可以讓他帶著她的熱愛完成更好的創作。身體一日不如一日,那天,她對他說,“你今後的生活將更加艱難,我不願再連累你。”

“昨天做了一個夢,夢見回到了福建,晴朗的天、大海好藍、鼓浪嶼美……”她興高采烈地對兒子說著,說著說著她別過頭去,閉上雙眼,“我還能不能再看見大海......”這是半個多世紀前的1958年4月7日,丘堤走的前一天下午。

她臨走前懷念故鄉,她想回去看一看福建的大海,廈門的小島,想回去畫一畫家鄉的四季如春,遍地繁花.......

4月8日,她在北京協和醫院停止了心跳,就此走完了她短暫坎坷卻動人心魄、無私奉獻的一生。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雙雉(1957年)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當年那個美好堅強的女子早已不復存在,她的作品也留存極少,歷史彷彿也漸漸淡忘了這個女子和她曾經的輝煌。

直到1986年春天,在北京舉辦“全國油畫討論會”上,時隔53年,她的作品再次展現在世人面前。她的作品《春》、《瓶花》和龐薰琹先生所作丘堤肖像引起與會者感嘆:“我們走了這麼多彎路、費了這麼大勁,原來才走到前輩當年走過的地方。”

丘堤:“溫良恭儉讓入了畫”,陳丹青說她的靜物畫中國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