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撫順“松田店”背後的故事

最近,在整理舊藏時,發行了幾枚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印有撫順“松田店”的老明信片(圖一)。在全民言商的今天,大多數撫順人可能不知道,百年前撫順的市中心,曾經有個“松田店”。現藉助案頭資料梳理成文,通過講述這個異國“百年老店”背後故事,來了解一下撫順商業的肇始。

明清兩朝幾百年,一直是農耕自給的一個河邊村落,得名“撫順”這個吉祥的名字後,並沒有給她帶來什麼“福”,更談不上什麼“順”。祖祖輩輩靠天吃飯的先民與“商”根本掛不上邊。


徐洪:撫順“松田店”背後的故事

(圖一)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最早的民族商人王承堯、翁壽經御批正式開始掘採煤炭。1905年,日俄兩個強盜在此廝殺過後,日寇的鐵蹄剛剛踏進撫順,立足未穩便急忙霸佔了早就虎視眈眈的撫順煤礦,開始殘酷地奴役撫順人民與礦工,瘋狂地掠採撫順煤炭。很快肥腴的山村田園,挖掘得千瘡百孔,寶貴的煤炭資源大量流失,原住民眾和礦工則血淚成河、苦不堪言。

隨著炭礦的不斷擴大開採,撫順的人口陸續增加,推動了撫順地區商業的起步和發展。直到強遷千金寨、大露天掘正式實施前,不到20年的時間,以千金寨為中心的撫順商業迅速發展,曾一度出現了繁榮興盛的景象。在老千金寨的後市街、大商場、菜市場、東西平康里、鐵道南,以及北側的新市街等,主要商業街區新建的樓臺館舍、店鋪廳堂鱗次櫛比。沿街商販雲集,終日顧客遊人摩肩接踵,車水馬龍生意興隆。1915年,撫順縣政府也從撫順城遷到了千金寨,更推動了商業的快速發展。據《撫順縣誌》統計,到1929年,撫順共有商號983家,而千金寨就佔885家,為地區商號總數的90%。

在霸佔撫順煤礦的同時,日本人拉開了主人翁的架勢,強徵了千台山北側、千金寨西南一帶大片農田,修路建房,營建了一個整齊劃一、設施先進的“日人街”,大有長期安家落戶之勢。為了與千金寨的舊市街相區分,日本人將該街區稱為“新市街”。“新市街”內公共樓宇、商居社宅、車站公園一應俱全,儼然一個國中國。尤其是日本人在此開辦的各種商業店鋪,也迅速發展起來。最早進入撫順的日本商人,應是1905年夏日本商人濱中貴良與西村聿二。他倆勾結千金寨會首,勒買村裡耕地激起民憤,百姓憤然上書興仁縣,被當朝逐出奉天境。

明目張膽的經濟侵入當從1907年“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成立開始。日俄戰爭後,佔領撫順的日本人擔心對南滿實行直接軍政統治,會引起清政府和其他列強的聯手反對,進而轉變策略,靠“滿鐵”打著經商的旗號,對南滿地區實行統治管理,其實質是對東北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全面侵略的行政機關。


徐洪:撫順“松田店”背後的故事

(圖二)



滿鐵總部設在口岸城市大連,下設總務部、調查卻、運輸部、礦業部、地方部、大連病院、撫順炭礦等十四個直屬機構(圖二)。從字面上看這個鐵路會社是一個商業機構,卻不限於鐵路交通而到處伸手,多方經營。是假公司之名,行機關之實,為日本政府經營南滿洲的國家代理機關。

千金寨“日人街”佔地1298畝,以火車站前的“本町”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為社宅區,西部為商業區。據有關史料記載,1907年入駐日本人達825戶5669人,到1911年增至1979戶6658人,其中從事礦業的807戶2702人,從事鐵路、商業、農業、工業的1172戶3956人。此後至1916年猛增到4488戶24046人。就這樣,一直到大露天掘搬遷,不到20年時間,日人街迅速發展,其街區規模與完善程度在滿鐵沿線,乃至全國都是首屈一指的(圖三)。成為一個建在中國撫順的“日本城市”。

徐洪:撫順“松田店”背後的故事

(圖三)



隨著撫順煤炭工業的迅速發展,撫順地區的人口也不斷增加,日本人在撫順的商店、洋行也不斷興旺起來。據《東北年鑑》(1931)記載:“日本自日俄戰役侵入東北以來,對商業積極經營,不遺餘力。故數十年來,日本在東北之商業澎湃日上,而有操縱東北商業之權能。”


徐洪:撫順“松田店”背後的故事

(圖四)



另據日刊《滿蒙年鑑》記載,明治四十年(1907)年,日本人就先後在撫順開辦商飲服同業組合(相當今天的商業協會)8家,組合會員254名。在撫順開辦最早的商家是理髮店、森木商店、田中金物店、泉吳服裝店、大和洋行等。而兩年後(1909),商飲服各業網點增至59個行業,323戶。

這些商業網點不僅坐落在“日人街”,還陸續擴展到千金寨老街區,以及新建的“新日人街”——今南站和永安臺,乃至在東部的興京(今新賓)和清原山區,都開設了分店和支行。本文開篇切入的“松田店”,就是較早在千金寨“日人街”開辦的一家商店。

松田店初始究竟在“日人街”的什麼位置,現已很難查考。在清末民初千金寨沒有整體遷移之時,日本人打算長住久安的“日人街”,共修建有東西7條通(路)、南北11町目(街),街間樓宇櫛比,商家林立,類似松田店的大小商家很多。


徐洪:撫順“松田店”背後的故事

(圖五)



後來炭礦為實施“大露天開採計劃”,日本人不得不忍痛將精心打造經營了二十多年的安樂窩,整體遷出千金寨。按照規劃,首先確定了撫順驛(火車站)的位置,並以此為軸心,向東南西修三條輻射狀大街。車站前中央大街兩側為商業區;東南丘陵之上為日人居住地,因北鄰永安橋,被命名為“永安臺”。這個新的“日人街”包括今新撫區的南北臺、站前、西公園、東公園等東部地區。


徐洪:撫順“松田店”背後的故事

(圖六)



一些公共設施和大型商家,如火車站、炭礦事務所、大和旅館等,均在先期進行了重新選址搬遷。松田店隨著火車站遷到了“新市街”撫順驛(今南站)的跟前(圖四),即今天站前中央大街起點“天寶大廈”後身,這可是有史以來撫順市中心的最好位置。一幅昭和6年(1931)發行的撫順街區圖(局部),就明確標註了“松田店”的位置(圖五)。這時正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大肆侵華的年代;是日本在華商人趾高氣揚、肆意非為的時候,日在撫商業的規模也出現了迅猛發展的勢頭。

能佔據該“黃金地面”開店者,肯定不是一般普通小門小戶。有人認為或許是撫順炭礦首任礦長松田武一郎所開,但證據不足。當年確有很多用經營者姓氏命名的店家、商號,如“松井洋行”、“田中商會”、“藤本完正堂”等等。但若說一位非常孝忠天皇、十分敬業的“煤炭英雄",又開有一家商店,似乎與情理不合,更查無憑據,暫存一說。


徐洪:撫順“松田店”背後的故事


徐洪:撫順“松田店”背後的故事

(圖七、八)



藏品中還有一個封裝“南滿寶庫——撫順炭礦名勝”明信片的紙袋(圖六)。封面上清楚地印著印發單位——“松田店”,其地址為:“撫順驛前”,以及聯繫電話“二0二四”。紙袋內裡還附有一頁雙面印、對摺的“松田店”商業廣告(圖七、八),其上詳細印有該店的“營業品目”和服務說明等。從中得知,當時的“松田店”主要經營“天然琥珀、石炭細工(煤精雕刻)、寶石、各種土產”。而且憑藉驛前優越的位置,歡迎旅客進店休息購物,還可以為買家代辦貨物郵寄等等。再配合圖一該店莊重大氣的三層樓門面,足見該店的規模實力非同一般。

進入三十年代,隨著在撫順的日本商店日益增多,與地方商業形成激烈競爭,本地商店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小,引起民族商人的強烈反感。撫順縣商會組織地方商家聯手同盟,憑物美價廉、誠信經營同日商進行競爭。還組織學生上街遊行,高呼口號:“中國人進中國店,買中國貨!”“日本商人滾回去!”等,號召百姓不進洋店、不買洋貨。

比如千金寨最大的“第一商場”老闆、民族商人邵保廉,始終帶頭在他的店裡抵制日貨,堅決不經銷日貨。他與日本人進行頑強的抗爭,被日本人視為眼中釘,遭到千方百計的迫害。但撫順的民族商業最終還是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愛國民眾,在競爭中逐漸站穩了腳跟。致使多家日商無生意可做而倒閉回國。


徐洪:撫順“松田店”背後的故事

(圖九)



圖九是一幅昭和12年(1937)撫順街區圖的局部,我們發現站前的“松田店”在該圖上已經沒有了,原該店的位置已變成一塊空白。這一年發生了“七•七”事變,全國開始全面抗戰,這樣的政局對日本人在華經商非常不利。該地圖就說明該店已經不存在了!如果沒有重要原因,“松田”老闆絕對不會捨棄這麼好的位置,而關店停業或遷走的。一定是在新形勢下,加上中國同業的競爭,失去市場沒了利潤;而又無力迴天,不得不捲鋪蓋走人了。

藏一組古稀舊紙片,撈一段撫順商業史。收藏的目的與樂趣皆在其中矣!

注:作文曾參考傅波、王平魯:《撫順地方史概要》;撫順政協:《千金寨歡樂園》。地圖提供者:撫順老客。藉此一併致謝。(2018年12月2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