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经》与《鬼谷子》领导该主动承担责任还是推诿责任呢?

鬼谷子大圣人认为领导应当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他人,鬼谷子认为圣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容易的事自己干了,难的交给别人干,成功了是自己的功劳,失败了是他人的责任,所以圣人才能成为圣人,才能成为人生赢家。

《长短经》的作者却认为,领导应该主动承担失败之责,因为这样可以把不利的局面转化有利局面。他认为领导如果推脱责任,会造成上下离心离德,会使得内部走向分裂,走向对立,结局只会是败亡。

如果领导主动承担失败责任,就可以把失败变为成功之母。因为领导承认错误,会更加凝聚人心,可以得到知错就改的美名,会让人更加愿意效力,即使失败了也不打紧,最后一定会赢得胜利。

《长短经》与《鬼谷子》领导该主动承担责任还是推诿责任呢?

责任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重尔挂掉了,这时候秦国秦穆公开始有了图谋晋国的想法,想在新旧交替之际,国内人心浮动之机,趁机讨伐晋国,完成从小弟像老大的华丽转身,成就自己的霸业。

当初秦国不够强大,没有办法东出抢夺地盘,西边又有祸患,秦穆公没办法只能晋国当小弟,可是对于有野心的秦穆公来说这是一种耻辱,他心里很不爽,但只能忍着。

这一年晋文公重尔挂掉了,秦穆公觉得自己不需要在当小弟了,不需要在忍了。于是秦穆公任命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副将去打晋国。

孟明视率领大军很快就拿下了一个小国家滑国,抢到了大量财富,然后到达渑池。白乙丙和孟明视说:“这里地势复杂,我们要小心应对啊!”

《长短经》与《鬼谷子》领导该主动承担责任还是推诿责任呢?

这时候拿下滑国的孟明视有了轻敌心理,对他们说不以为然。孟明视认为秦军战斗力强大,谁敢对自己偷袭打埋伏。

没过多久,前进的路就被木头赌死了,木头插着晋国旗帜,孟视明虽然有些警惕,还是命令士兵去搬开木头。

士兵们把晋国旗帜打算准备搬木头的时候,突然四周杀声大起,秦军被包围了起来,进退无路,这时候晋军又点燃这些木头,秦军被包围在火海里,争相逃命军心大乱,惨败于晋国。三位大将都成了俘虏。

晋襄公打算打算杀掉孟视三人,可是被他的母亲劝说住了,放了孟视明三人回秦。可是晋襄公又后悔了,可是已经追不回来了。

秦穆公得知孟明视三人侥幸逃回,就身穿丧服,亲自到城外迎接他们。孟明视等人看到秦公,急忙跪下请罪。而秦穆公不但没责备他们,并自己承担了责任,希望他们勿忘国耻,以图再起。

孟视明三人见秦穆公没有让他们承担战败之责,并且仍旧让他们掌握兵权,三人心里十分感激,决心立功赎罪。他们开始日夜操练士卒,演练阵法,为报仇雪耻做着不懈的努力。

又过了一年,孟明视三人认为已经具备了报仇雪恨的能力了,就请求出兵攻打晋国。当然晋国也知道秦国是不会甘心的,早就有所准备,所以孟明视三人又打了败仗。

《长短经》与《鬼谷子》领导该主动承担责任还是推诿责任呢?

灰头土脸的孟明视三人觉得秦穆公这次放过他们了,可是秦穆公还是没有责备他们,还让他们掌控军队,他们三人更对秦穆公感恩戴德了。

吃了两次亏,孟明视终于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了,他开始从自身寻找原因。他开始亲自操练士兵,与士兵同甘共苦,变卖家财抚恤伤亡将士家属,让士兵愿意为自己死战。

后来,晋襄公命大将先且居,率领晋、宋、陈、郑四国军队打秦国。面对四国联军,孟明视很冷静,觉得现在实力还不够,就采取坚守避站的策略,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待秋后算账。

《长短经》与《鬼谷子》领导该主动承担责任还是推诿责任呢?

公元前624年,孟明视认为军队训练的已经很强大了,讨伐晋国的时机到了。孟明视请求秦穆公挂帅亲自出征,并且还发誓说:“假如这次出征不能获胜,我决不回国见家乡父老。”

经过充分的精心准备,秦穆公、孟明视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奔晋国。 度过黄河烧毁了船只,抱着不胜利便杀身成仁的决心。秦国勇猛前进,很快收复了失地。晋国听到消息后,朝廷一片混乱,决定回避战斗,命令晋军坚守不出。

秦军在晋国的土地上,没有阻挡如入无人之境,秦穆公出了恶气,就见好就收,回到当初战败的地方,埋了死亡士兵的尸骨,三位大将痛哭不止。

经此一战,奠定秦国霸主的地位,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日后的秦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他因此成为春秋时代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看过秦穆公的故事,《长短经》说领导应该主动承担责任,是有一定道理的。《长短经》作者认为你只要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把不利的局面变成有利的局面。当然文章纯属个人之言,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