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躲債務執行漯河一對“父子”對簿公堂演雙簧 自導自演虛假訴訟

為躲債務執行漯河一對“父子”對簿公堂演雙簧 自導自演虛假訴訟


近年來,虛假訴訟手段越來越隱蔽,有些雙方當事人為了達到不法目的,絞盡腦汁訂立詳細的攻守同盟,往往很難被發現。近日,漯河市臨潁縣檢察院就辦理了一起“老賴”為躲避債務執行而自導自演的虛假訴訟案,一對“父子”通過簽訂虛假的房屋買賣協議、偽造證據,企圖通過法院判決來躲避第三人債務執行。據悉,該案已於日前正式審判,分別對兩名被告人判處拘役6個月,兩名被告當庭服判,作為漯河市首例虛假訴訟案落下帷幕。

往日情如親父子 今演雙簧上公堂

付某、殷某與羅某存在多年乾親關係,雙方逢年過節都有走動,羅某更是無償為付某照看孫子和孫女,長達一年半時間,付某也禮尚往來,贈送羅某一輛雪鐵龍轎車。這般情深義重的幹父子,如今為一套房子聯袂上演了一場公堂大戲。

案件起源於2008年3月付某、殷某與羅某、李某簽訂的房屋買賣轉讓協議,協議約定付某將自己位於臨潁縣百貨公司院內四層樓房一樓東戶的房產賣給乾兒子羅某,羅某支付購房款13萬元,並於同日向羅某出具了收條,由於房子當時沒有房產證一直沒辦理過戶手續,後來羅某稱要求過戶一直找不到付某,在2017年8月11日訴至法院,請求付某履行房屋轉讓協議協助辦理過戶手續,法院依法開庭審理了此案,一審判決支持了羅某的訴訟請求。

法院判決難執行 橫空出來第三方

買了近十年的房子,由法院判決過戶,這本是皆大歡喜的事,可在去房管局過戶時再生枝節,羅某被告知該房子已被漯河市郾城區和源匯區兩家法院查封,無法辦理過戶手續。簡單的一起房屋買賣民事糾紛,奈何牽出兩家法院查封?

原來由於先前付某買地向靳某借了十幾萬借款未還,靳某2015年起訴至郾城區人民法院,法院依法判決付某償還借款,在執行過程中,依法查封了付某位於臨潁縣百貨公司院內四層樓房一樓東戶的房產。

而該房產早在2011年5月已被付某抵押給漯河寶通典當有限公司,借款18萬,期限6個月,雙方到臨潁縣房管局辦理了抵押登記,時至今日付某依然未償還完借款,於是在2015年6月30日漯河寶通典當有限公司一紙訴狀也把付某訴至法院,法院依法判決典當公司對抵押房產有優先受償權。

得知情況後,羅某一份執行異議申請書遞到了漯河市郾城區人民法院。

虛假訴訟露端倪 檢察公安雙立案

2018年7月6日,臨潁縣檢察院檢察官在臨潁縣人民法院掛職鍛鍊期間,查閱卷宗,發現該案存在蹊蹺之處,存在虛假訴訟的嫌疑,於是當天提交臨潁縣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科進行立案審查,依法啟動檢察監督程序。

在前期調查核實時,羅某、殷某雙方一口咬定彼此之間只有買賣關係,房屋轉讓協議也是在2008年3月簽訂,羅某在接受詢問後,電話串通殷某,企圖通過統一口徑來瞞天過海。

臨潁縣檢察院檢察官在現有證據匱乏的情況下,通過實地走訪房屋現有狀態,查詢水、電繳費情況,與當事人進行利弊分析,從一份份材料、一個個證據中抽絲剝繭,在一番深挖細查後發現,付某、羅某之間壓根不存在房屋買賣關係,在2015年,雙方知曉付某的房屋存在抵押,無法正常過戶,於是雙方協商通過走法院訴訟的方式,來達到強制過戶的目的,於同年3、4月份簽訂房屋買賣協議,為了使房屋買賣事實的進一步逼真,雙方還偽造了13萬購房款的收到條。靠著這份“完美”的證據贏得了法院的過戶判決。

由此,辦案檢察官認定這是一起為躲避第三方債務執行而提起的虛假民事訴訟案件。

檢察機關在理清案件脈絡後,發現羅某、殷某可能已涉嫌虛假訴訟罪,立即將案件線索移交給臨潁縣公安局,公安機關進行立案偵查,目前該案雖已落下帷幕,但由此折射的問題發人深思。

“虛假訴訟案件,一般都是熟人之間肆意串通,編造事實,偽造證據,企圖通過訴訟的方式,規避法律或政策限制,”臨潁縣檢察院民行科科長李軻介紹說,虛假訴訟不僅會侵害國家和他人的合法權益,還損害司法權威、降低司法公信力。“這起案件是民行部門在辦理民事案件中發現虛假訴訟線索並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有益探索,為檢察機關打擊虛假訴訟積累了寶貴經驗,有力地維護了司法權威和公信力,實現了政治效果、法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