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武俠電影為華語電影揚眉吐氣

這部武俠電影為華語電影揚眉吐氣

從唐朝詩仙李白,《俠客行》中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到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再到金庸、古龍和梁羽生等作家的經典武俠小說。

飛簷走壁的武林高手,瀟灑自由的江湖浪子,幾乎養就了每一箇中國人心目中的武俠夢這一浪漫情懷。

但是就武俠電影世界來說,中國電影史都繞不開一個人——胡金銓。

這部武俠電影為華語電影揚眉吐氣

當代熱衷於拍攝武俠電影的大導演徐克曾說:胡金銓的電影,讓我們不斷回去看他那個武俠世界,我們今天的導演,可以用他的東西,比那些模仿西方的電影還要新穎,還要有創意。

可見胡金銓在武俠電影拍攝方面,給後代導演帶來的影響。

而說到胡金銓的電影,《俠女》更是永遠都繞不過去的經典。

因為它是第一部獲得國際大獎的華語電影,同時導演胡金銓也是第一位獲得國際聲譽的華人導演。

這部武俠電影為華語電影揚眉吐氣

看完《俠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

電影裡的每一幀畫面都可以當做壁紙,每一段劇情的推進都讓人心甘情願入戲。更難得的是,精緻的畫面之下還不乏生動的人物,引人入勝的劇情設置之下又不乏藝術的魅力。

這部武俠電影為華語電影揚眉吐氣

而整部電影的內容,不僅劇本改編自中國的名著《聊齋志異》,而且電影中的武俠題材、戲曲美學與東方思想完美結合,以及人物性格設定和動作設計也都帶著傳統京劇套路,更加讓這部電影顯得獨一無二。

此外,導演為了達到最佳的場景拍攝效果,不惜花巨資,歷時九個月搭建了三條仿古街道和上百棟老房屋,僅這些成本就達到了1400萬臺幣。

而且為了將房屋做舊,待房屋完工後又特意將部分燒燬,胡金銓對於電影追求極致的精神可見一斑。

這部武俠電影為華語電影揚眉吐氣

很多人說,假如那不是19世紀60年代,換作現在就可以直接到內地的某個古城拍攝,不僅省錢,或許真實的場景會讓導演有更好的發揮。

著名導演張徹就此專門作了評價:胡金銓如果晚生幾十年,可以在大陸拍片,又或者有外國的資金支持,其成就應不止此。

然而《俠女》拍完後,由於其超前的拍攝技巧以及分上下兩集上映的方式,使得當時的港臺觀眾接受不了,最終使得港臺票房很不理想。

後來導演欲將電影送往戛納參展,因為票房慘敗,投資方聯邦影業不僅不相信電影會中獎,而且很粗暴地拒絕了胡金銓。

這部武俠電影為華語電影揚眉吐氣

1975年,胡金銓不得不自費前往。

皇天不負有心人!《俠女》最終一舉在法國獲得第二十八屆戛納電影節技術大獎,並提名金棕櫚獎。

胡金銓也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獲得國際大獎的導演,填補了華語電影沒有國際聲譽的空白。後來電影在法國全國公映,票房也彌補了之前所有的虧損。

可以說胡金銓不僅為自己爭了口氣,也為華語電影爭了口氣。

這部武俠電影為華語電影揚眉吐氣

《俠女》講述了明朝時期的清官楊漣遭受東廠魏忠賢的迫害,楊漣的屬下石問樵和魯定庵兩位將軍得知後,不得不帶著他的女兒楊慧貞逃亡。

最終他們在一間寺廟裡躲藏了兩年,寺廟裡的得道高僧慧圓還教了他們一些武藝,以用於日後防身。

兩年過後,三人本以為東廠不再追殺他們,便在一個小鎮的廢宅屯堡裡住了下來。

屯堡附近也住了一家母子倆,兒子顧省齋是個書生,在鎮上憑著自己的書畫本事開了家店,專門為人畫像寫對聯。

(店裡的招牌由胡金銓所畫,而貼的畫和書法則是由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科老師們的個人作品。)

這部武俠電影為華語電影揚眉吐氣

隨後顧省齋與楊慧貞相識,並且相愛,準備結為夫婦。

結果正當他們在一起彈琴說話的時候,被暗訪的東廠千戶歐陽年看到,楊慧貞身份暴露,於是歐陽年等人開始多次進行抓捕。

楊慧貞等人憑著跟慧圓學的武藝和對方展開廝殺,最終歐陽年對敵不過,便寫信給東廠,派了更多人來。

此時,顧省齋自小熟讀的兵書派上了用場,他一邊散佈屯堡有鬼,擾亂對方心神;一邊設計機關暗器,在成功引誘東廠眾人夜攻屯堡之際,將眾人逐個擊殺。

這部武俠電影為華語電影揚眉吐氣

隨後高僧慧圓借超度亡靈之機,在沒有告知顧省齋的情況下,把楊慧貞再次帶回了寺中。

然而在顧省齋尋找楊慧貞的過程中,再度遭遇東廠一黨。

楊慧貞和石問樵為救顧省齋,再次與東廠的高手許顯純展開廝殺,辛虧慧圓趕到,及時幫助,雖然最終受創圓寂,但許顯純也墜崖而死;楊、顧二人得以遠走高飛。

這部武俠電影為華語電影揚眉吐氣

《俠女》的故事並不複雜,但是導演巧妙的以歐陽年的暗訪開場,又以屯堡的幽深鬧鬼做鋪墊,讓電影從開始就充滿了懸疑恐怖色彩,引人入勝。

而打鬥場面更是設置精巧,在竹林裡十分鐘的打鬥戲中,楊慧貞一躍飛上竹梢,附身一劍刺向敵人,這一動作更是開創了武俠電影特技設計的先河。

這部武俠電影為華語電影揚眉吐氣

後來李安的《臥虎藏龍》以及張藝謀的《十面埋伏》無一不受此啟發。

李安曾評價:像胡金銓他們創造出來的影像,對我的影響,不止電影語言,包括表達情感的方式,對電影的理解。讓我覺得中國片就是這樣的,過去的中國是這樣的。

更讓我拍案稱好的是,在屯堡一役之前,顧省齋讓母親在鎮裡散步屯堡鬧鬼的消息,用了僅僅不到一分鐘的剪輯鏡頭,就讓本來需要演員走街串巷,四處吆喝的劇情過渡,通過視覺語言迅速講明。

這部武俠電影為華語電影揚眉吐氣

後來我去看了豆瓣上的一些評論,很多人覺得最後一小時劇情顯得多餘。

電影裡的顧省齋是個學識淵博,但堅決不考仕途,只想攢些錢用於日後開館教學的人。

他曾對抱怨他的母親說過一句話“不求聞達於諸侯,只求苟全於亂世”,這句話看起來是他不思上進的自嘲,然而實則是對應了“俠”的主旨。

他讀書是為了學到吃飯本領和育人,就像俠士習武是為了防身和打抱不平。

兩者都不以名利為重。

這部武俠電影為華語電影揚眉吐氣

故事中多次借太陽強化慧園大師這一角色(從第一次出場到最後圓寂,太陽都多次出現在它頭的後面),無不暗喻著佛家像陽光一樣“普惠世人”的思想要義,這是對教書育人、行俠仗義的東方思想的進一步遞進。

也更深層次地將“不求聞達於諸侯,只求苟全於亂世”的價值觀由表面意思的負面,拔高到即使在亂世中讀書人也不趁亂求功名,江湖兒女也不趁亂打劫,堅持善心幫助弱者的正面價值觀!

這部武俠電影為華語電影揚眉吐氣

《俠女》也正是有了這一層思想上的遞進,才能在號稱藝術聖地的法國獲得戛納金棕櫚大獎提名。

當然,那時候畢竟拍攝條件有限,以及胡金銓對電影節奏的極致要求,所以仍然建議打算去看這部電影的你,一定要選擇在安靜的場合下慢慢看。

只有仔細品味,才能欣賞到《俠女》中細節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