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央行用三個詞管理貨幣供給總閘門,那麼2019年呢?

2018年央行用三個詞管理貨幣供給總閘門,那麼2019年呢?

2018年,我國貨幣政策在保持穩健中性主基調不變的情況下,創新調控方式和政策工具,加大定向調整力度,改變了上半年流動性偏緊的狀態,更好地支持了實體經濟。2019年,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貨幣政策仍然以穩健為方向,但預調微調力度將可能加大,流動性或將略偏寬鬆,傳導機制將得到進一步疏通。

即將過去的一年,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多變,不確定性增加。我國宏觀經濟穩中有變,面臨著一定壓力。金融市場總體平穩,但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隨著金融市場亂象整治活動推進,影子銀行信用創造功能萎縮,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下滑;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金融機構風險偏好普遍下降,結構性信用緊縮問題加劇。面對這種情況,中國人民銀行適時對貨幣政策進行預調微調,全年政策特點體現為三個關鍵詞:

穩健。2018年全球貨幣政策進入關鍵時點,美國連續四次加息並開啟“縮表”進程,我國運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力保金融市場穩定。貨幣政策雖然“前緊後松”,但穩健中性的基調基本未變。下半年,面對內外部不確定性增加,央行加強對存款準備金、流動性便利和公開市場操作等不同工具的搭配使用,使市場流動性維持在合理充裕水平。

2018年央行用三個詞管理貨幣供給總閘門,那麼2019年呢?

定向。2018年央行四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均為定向降準:1月25,針對普惠金融領域實施降準;4月25日再次降準,允許銀行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中期借貸便利(MLF);7月5日,為支持“債轉股”和小微企業進行降準;10月15日,為對沖MLF和支持小微與民營企業降準。四次降準釋放基礎貨幣約為3.65萬億元,有效地改善了流動性結構。

創新。近年來,央行創設了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常用借貸便利(SLF)、MLF等貨幣政策新工具。不久前,央行推出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從價格和期限兩個方面加大對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支持。隨著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再貼現與上述新工具的組合與使用,央行增強了調節市場短期性流動性、緩和關鍵時點流動性緊張等方面的能力。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因此,我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一基調已經連續九年維持不變,但與去年相比,突出宏觀政策“強化逆週期調節”。在貨幣政策方面,具體表述也出現新的變化,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同時,進一步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這該怎麼去理解呢?

2018年央行用三個詞管理貨幣供給總閘門,那麼2019年呢?

首先,穩健仍然是貨幣政策主基調。儘管與去年相比,不再強調穩健“中性”,也未提及“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但這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繼續強調,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而高槓杆是宏觀經濟和金融脆弱性的總根源,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繼續實施結構性去槓桿。因此,貨幣政策應繼續保持穩健,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繼續引導金融資源從低效領域退出。只有這樣,才能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真正邁向高質量發展。

其次,預調微調的力度將有所加大。央行行長易綱指出,我國貨幣政策主要任務是支持實體經濟,且以內部均衡為主。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隔四年再提“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央行將可能綜合運用各種工具,採取不同價格和期限的政策組合,加大對市場流動性的適時調控,繼續實施定向降準的可能性也比較大。當然,直接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會相對謹慎,更多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引導市場利率下行。而美國有意放緩加息步伐,也為我國貨幣政策調整提供更加寬鬆的外部環境。

再次,重在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在連續多次降準和公開市場操作之後,流動性已經較為充裕。如何實現從“寬貨幣”向“寬信用”轉變,貨幣政策傳導是關鍵。因此,將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大對金融機構的正向激勵,使流動性能夠更有效率地注入到實體企業。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創新產品和服務,暢通直接融資渠道,加大對關係國計民生重點領域、金融薄弱環節等支持;要進一步完善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機制,打消基層機構和從業人員服務小微和民營企業的顧慮。

2018年央行用三個詞管理貨幣供給總閘門,那麼2019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