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為什麼一根筋不南遷

熟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意思就是說,要懂得退讓,不能呈一時之強,才有機會成功。道理大家都懂,但到做出決策時往往就猶豫了,有些猶豫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崇禎就是因為猶豫了一下,成了亡國之君。話說崇禎為什麼不快速南遷呢?南遷有眾多好處,但南遷也存在眾多壞處。

先說說壞處,北京是首都,是帝國政治文化中心,各項功能齊全。最重要的是宗廟都在此,一旦撤離北京城,宗廟難免會遭到破壞,這個拋棄祖宗的罪名是崇禎不能忍受的,當一個逃跑皇帝不是崇禎的本意,因為大明開國以來都是君臣死社稷,南遷難免會被後人恥笑。還有很多大臣在京經營多年,多年積累的財富都在北京,這些人成了南遷的最大阻力。況且撤離了北京,可能導致軍心不穩,畢竟皇帝都跑了,難道還要繼續賣命,北邊的邊境防守必然會有所鬆懈,最糟糕的情況就是丟失了山西、陝西、遼東等戰略緩衝區,就像宋朝那樣,往後都要在平原上面對八旗騎兵,這是極其不利的。

再來說說好處,南京是江南地區的文化政治經濟中心,大明開國之初便是立都於此,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南遷可避免一旦北京失守,不至於明朝政府被一鍋端,可在南京繼續指揮作戰,南方還有廣大的軍隊、錢糧可用,廣大人民還是認為天子是正統,這是先天的政治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