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過程工程管理與諮詢急需什麼樣的人才?

引 言

根據市場需求,在政府主導下的全過程工程諮詢已經在一些地區開始試點施行,全過程工程諮詢的對象首先是針對工程項目的全過程實施。受傳統建設領域對設計、施工和諮詢的條塊劃分,尤其是設計、施工的政策性分割,使得目前開展的全過程工程項目(主要以政府投資項目為主)的試點建立在設計、施工兩家獨立企業進行聯合體運作的基礎之上。這也可能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全過程工程實施參與者的主要運作形式之一。在此基礎上的全過程項目諮詢工作將如何展開?既是建設領域開展試驗而又必需深入的工作,也是監理等諮詢企業工作重心轉移的一個重要方向。

01

全過程工程的實施

將打破傳統建設領域的條塊分割

受全民所有制經濟政策的影響,現行的建設領域採取的工程建設方式以設計和施工隔離經營為主。從企業資質的申請到法律上的規定,都使得同屬於一個行業不同階段的兩種勞動形式被人為的強制分割,這與其他行業的設計-製造一體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製造業領域內也存在設計與製造過程分離的現象,一般以設計為主,其設計的產品被當成製造與生產過程而外包出去,美國蘋果公司的產品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傳統建築設計、施工的二元化模式

全民所有制下,建設工程的設計、施工企業分開經營主要是為了管理上的方便,並非是因為設計-施工一體化可能帶來的利益控制難題。在計劃經濟時代,企業只管按計劃生產,生產成本不屬於設計也不屬於施工單位考慮的問題,也就不存在利益之爭的問題。改革開放之後,隨著建設領域的放開,私有經濟開始以各種形式直接或間接滲入到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國有企業被私人承包、集體企業被私人買斷、個體企業掛靠各級政府名下等私人經營方式以各類表面看是全民或集體的形式出現)。

設計單位的改革相對施工企業的改制要晚很多,有些設計單位到目前還屬於事業編制,這也是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特殊現象。也說明傳統的設計、施工二元化模式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從法律層面上加以改變。

設計、施工分離降低了工程建設的社會生產效率

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社會對建設工程採購的規模越來越大的時候,傳統的設計、施工分離狀態嚴重的影響了社會經濟效率的發展。政府對建設工程採購的管理隊伍也顯得越來越臃腫龐大。當政府為建設工程採購而成立的各類投資(管理)公司用於工程管理上,而出現低效率(管理成本較高)、高風險(經濟腐敗現象發生率較高)現象越來越嚴重之時,為了更好的發揮社會經濟效率,優化設計-施工一體化、以及逐步採用EPC工程總承包模式,是政府對建設工程項目採購的最經濟有效的行為之一,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社會對設計-施工一體化認識上的誤區

在人們的普通思維中、總是認為設計-施工一體化存在許多不利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擔心集合後的設計-施工企業為了利益會對工程項目的建造成本進行無底線取捨。也就是說,設計從源頭上為施工過程進行設計優化和降低施工成本,從而給社會造成經濟上的更大損失。仔細想一想,這完全屬於一個偽命題:

在一個監管正常的體制內,任何違背合同和信譽的企業和個人都會受到法律和社會的制裁;在一個監管不正常的體制內,無論什麼形式的監管都不會杜絕或減少社會財富的無端損失

設計、施工的融合

是建設領域走向良性發展的必經之路

設計-施工一體化是全過程建設工程實施的基礎,只有在設計-施工一體化的基礎之上,才能更好的優化項目的設計目標(經濟、技術、工期、管理和建造安全等因素),才能更大的發揮社會經濟效率、更有效地配備和最大化的節約社會資源。

不能有效的形成設計-施工一體化,全過程工程建設與管理只是在現有的條塊分割基礎上,加以強行組合,不僅不能節省社會資源,還將繼續催生或擴大社會的經濟與管理風險。

02

全過程工程的實施和諮詢

都急需相應的管理人才

全過程工程項目的實施與管理,目前處於起步階段,因社會資源的限制,目前缺乏相應的人才儲備。這與當初設立監理制度和實行強制監理時有所不同。

監理制開始時人才的主要來源

由於建設領域的改革走在前面,國有企業的員工開始面向社會。在實施監理制開始之時,第一批的主要監理人員來自於設計單位和施工企業。總監以設計單位的人員為主,現場管理以施工企業被分流的技術與管理人員為主,也包含一批施工企業退休的相關人員。

試點階段的全過程工程實施與管理方式現狀

在實行全過程工程管理的當下,作為實施單位來說,目前建設單位在招標時也許只能以設計-施工企業聯合體為主要方式,從一些地方政府發佈的招投標公告也能證明這點。或許是出於對新模式的謹慎,政府招標時對設計和施工企業限制的條件都相應多於設計、施工單獨招標時的條件;在有限的案例中發現,建設方對項目的管理參照設計與施工分別發包的管理模式的內容較多,只是投資管理方(建設方或代建方)在管理項目時將設計和施工單位有時當成一個整體,有時又加以區別對待。這也許只是當前全過程工程實施過程中的一個過渡階段,待到條件相對成熟之後,全過程工程實施和諮詢在新的法律框架下(而不是按照現有的成規)會得到更好的實施和發展。

這種條件需要:政府層面對建設領域從諮詢、設計到施工、運行維護,從全過程工程諮詢到項目管理企業和執業人員的法律責任與地位的明確(或重新定義);從行業角度建立新的管理規範體系和從業人員的行為規範等。畢竟全過程建設工程諮詢與項目管理的主體將現有法律體系中的質量與安全五大責任主體的一部分進行了合併,尤其是設計與施工一體化中的設計代表和項目經理合二為一而形成新的設計-施工一體化的項目經理。全過程工程的項目諮詢也將在現有的以施工階段的項目管理向前推移至設計階段,甚至延伸至項目從發起到交鑰匙的整個過程。

全過程工程實施與諮詢各方對人才的需求方向

無論是設計-施工一體化的設計加建造過程,還是設計-施工階段的諮詢與項目管理服務,作為設計方、建造方和諮詢服務方,都缺乏相應的管理人員,尤其缺乏即熟悉設計又精通施工過程的專業技術管理人員來擔任全過程工程的首席工程師(項目經理)或首席諮詢師。

建設方

從目前已經試點的個別設計-施工一體化項目(全過程工程管理試點項目)來看,作為政府部門的管理代表,不難尋找到具備相應技術和管理能力的人員。在以往的設計、施工分開實施的管理過程中,他們已經積累了相應的經驗,雖然用在設計-施工一體化上,未免顯得對設計和施工聯合體內部事務干涉過多的嫌疑,這也是政府行為的一貫表現。作為全過程工程管理的投資方代表並不一定非需要精深的技術與管理能力不可,否則就不需要購買社會諮詢與管理團隊的服務了。

設計-施工方

從設計和施工一體化項目實施的角度來看,因設計需要的調用的資源主要為人力資源,相對來說只要設計者具備足夠的業務能力和時間保證,對項目目標實現的影響較小;反而是施工企業因為需要的調用的資源較多,不僅需要集中施工過程中的人材機和資金外,更需要利用好時間和技術資源。尤其是對於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設計變更、應對設計變更需要的時間與費用等資源的調劑,儘管這些屬於正常的項目管理範疇,在全過程工程實施過程中,索賠的對象發生了變化,有些變更是需要設計-施工一體化內部消化的問題,無疑增加了全過程工程實施過程中首席工程師所需的知識廣度和管理難度、對整個項目發展狀況的遇見能力和掌控能力的強度。

諮詢-管理方

現有監理體系中的註冊監理工程師(總監理工程師),在建設監理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社會使之更加註重建設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的程序管理,尤其是政府部門關注的質量、安全體系的管理。忽視或不太注重建設工程項目的核心利益:項目成本(直接經濟利益)和工期(影響資本收益率)的管理。當項目管理服務(諮詢)擴大到全過程工程諮詢時,作為全過程工程的首席諮詢師,還需要具備更精深的技術管理水平和更廣泛的知識儲備。不同的項目總是涉及不盡相同的技術領域和管理對象。

首席工程(諮詢)師

將是全過程工程實施過程的核心人物

無論是從當前的設計-施工一體化還是全過程工程的管理與諮詢,首席工程師是整個管理環節的關鍵性人物,他將取代安全與質量管理五大責任主體中的項目負責人身份,並取代或加強其所承擔的法律責任;首席諮詢師將更多的迴歸技術與管理上的服務,而將釋放其職責範圍內無法或難以控制的一些責任和義務。首席工程師(首席諮詢師)的地位越加重要,社會需求就越高,這樣的人才就越顯得緊缺。

03

人才儲備是全過程工程

實施和管理發展的核心內容

社會倡導全過程工程的管理與諮詢,自有其社會意義,不會僅單純為了改變現有建設領域的固有規則(雖然有一些規則和規範的確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全過程工程管理與諮詢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一個是從投資的效率方面進行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一個是對該優化實施過程的評估與監督。這兩個方面的實施與發展都需要大量的技術和管理人才,不僅僅只是首席工程師,還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及其組成的團隊。

人才的來源

對於全過程工程實施的管理團隊,針對設計-施工一體化或者EPC工程總承包來說,人才主要來源於設計單位和施工企業,並經過在具體項目上的訓練和增加必要的知識儲備,逐步培養出一批新的項目管理人才。只要社會需求在有序中發展,人才的訓練和培養總是能夠快速彌補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就現有的監理等諮詢行業來說,投資諮詢一般屬於設計單位,納入設計範疇;造價諮詢和招投標即可以歸屬於設計、也存在於監理系統中;總體來說全過程工程管理中除了施工(建造)和採購之外,都屬於諮詢,因為它們只付出智力勞動,不生產具體的可使用產品。對於諮詢業來說,所需要的人才除了產生於自身行業和專業內的技術管理人員之外,少不了生產企業的技術管理人員的加入,尤其是高端的技術和管理人員。諮詢工程師應該屬於專家中的專家,不論其為學者型或事務型,他都代表著一個行業或某個專業領域內的領導者或領跑者,否則,他就難有資格成為一個高效且智慧的諮詢工程師。

除了產生於建設領域的技術管理專家之外,來自政府部門的行業管理人員,自有其獨特的管理優勢。這種優勢不僅僅是對政府運作模式和政府對工程管理的內部程序的熟悉,也來自他更加了解政府對項目的預期程度和對其目標的把控能力。

來自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加入項目管理或諮詢團隊,對提高項目技術和管理的理論水平,從改進方法論上進行項目控制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不僅如此,有了學者型的技術管理人員,對項目中發生的一些突發性事件或技術難題的解決也會起到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

人才的管理

在社會資源有限的條件下,獲取資源和管理資源同樣變得越加困難。稀缺的資源,獲取的代價必然高昂,培養、保持並管理這些資源同樣需要大量的財務支撐。人才的獲取、培養、保持的管理也是一樣。沒有一定規模的項目運作作為財務來源進行支撐,即使獲取了一定的人才,他的流失也只是必然的結果。

人才的管理建立在一種良性循環的社會體系之中,在企業中是這樣,放大到社會上也是一樣。社會需要與企業一樣,對待人才既需要給予足夠的尊重、也需要保持其具備相應社會地位的財富收入,並保持其在系統內能夠正常的流通:在保持其社會價值得到及時的體現和運用的同時,又能為社會或企業節約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現有的社會技術和發達的網絡系統,已經為執業人員建立起了全國性或區域性的數據庫,在此基礎上,再建立社會型或民間的智庫系統也不是什麼難事,有了這樣的系統,加上客觀的社會評價系統,使得具備各類專業技術和管理的人才能夠更好的為社會所獲知,也能夠更快捷的為社會提供服務。

結 語

當今的中國經濟已經完全融入了世界經濟一體化之中,自四十年前的改革開放伊始,中國經濟就開始走在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道路之上,行至今天,再無回逆之可能。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脫離於世界之外的經濟發展,在技術上就失去了其生存的機會,離開世界科技的發展成就,任何社會都難以孤立的存在。現在的建設領域更是離不開世界科技發展成就的支撐,且不說我們所借鑑的城市規劃理論、建築設計概念,僅就讓我們的城市聳立起森林般的高樓大廈群,沒有發展於西方的建築結構理論和現代科技成果,恐怕我們的城市最多隻能達到古老唐朝的長安城的樣貌。

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受到中國發展步伐的影響。這是一個互聯的時代,建設工程領域對外大門的開放只是時間問題;主動的敞開大門、或被動的被推開,對處於半封閉式的當下建設領域,尤其是對於建設工程的管理企業來說,結果將會完全不同。全過程工程管理與諮詢的試行和推進,應該讓從業者們清醒的認識到時間的緊迫感,以便提前做好敞開大門迎接建築行業世界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融入的準備。

對於全過程工程的管理與諮詢業來說,做好人才的培養與儲備,加強個性化技術和管理的發展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從事建設行業技術和管理的人員,加強自身知識的儲備、擴展必要的知識面和加強工程實踐經驗的積累是對從業能力最好的提升。只有掌握了具備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高端人才,企業才能更好的得到發展;只有擁有不斷提高的知識和技能儲備,個人才能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