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外賣遇上無人機 這就是真的“天上掉餡餅了”!

日前,餓了麼外賣無人機獲得有關部門的許可,可在一定的範圍內進行外賣配送。未來,天上掉的可能不光是“餡餅”,也可能是小龍蝦、火鍋、麻辣燙、米線……想想還真覺得有點餓了。

天降外賣“您的外賣到了,請打開窗戶取餐。”昔日的一句玩笑話,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當外賣遇上無人機 這就是真的“天上掉餡餅了”!

前幾日,餓了麼舉行發佈會,宣佈其外賣無人機已獲得有關部門的許可,可在上海金山工業園區內沿17條路線運送外賣。這就標誌著無人機配送項目已通過前期的安全測試、模式檢驗,正式進入商業運營階段。

在外賣無人機准許飛行的區域內,消費者能夠在智能手機下單後的20分鐘內收到無人機送來的外賣。配送過程中,無人機飛行距離約佔配送全程70%,這意味著每名騎手的行駛路程將只有原來的15%,節省路途超過50公里。此外,使用無人機配送服務的消費者無須支付額外費用。

據悉,外賣無人機准許飛行的路線覆蓋了58平方公里的區域,服務外賣商家100多家。餓了麼公關負責人向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外賣無人機正式投入使用只有短短數天時間,不太好說使用頻率如何,但目前來看反響還不錯。

上述餓了麼公關負責人透露,現在市面上做無人配送的很多,就外賣領域而言,餓了麼計劃將在3—5年的時間,打造即時配送體系。“中國即時配送行業正處於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的節點,外賣配送向智能化發展是大勢所趨。”

具體做法是,“我們會在一些高密度的區域,採用取送分離的新型配送模式:先從餐廳取餐,放到一個配送點,再集中送出去。未來即時配送的單量肯定會越來越大,但人不可能持續提高、增加,所以技術的創新成為提升效率的關鍵。如何把勞動力密集型的配送平臺轉變為通過技術、科技驅動的平臺,這是未來物流重要核心概念。”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在接受新金融觀察記者採訪時表示,外賣無人機的正式使用無疑具有顛覆性的意義。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品質的提高,用戶對於配送服務的安全、高效、智能化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在新零售背景下,線上線下進一步融合,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等無人模式日益普及。此外,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GPS等技術成熟,無人機配送對於效率、可靠性以及提升用戶體驗感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讓外賣飛一會

當外賣遇上無人機 這就是真的“天上掉餡餅了”!

事實上,目前使用外賣無人機配送仍有諸多限制,比如必須在一定配送範圍之內並且配送的外賣不得超過5公斤、每次配送的起始點和接收點還需要兩個騎手幫忙。

配送過程中,由出發端的外賣人員負責從商家取餐,然後通過無人機將這些外賣集中發送出去,無人機主要承擔從集散點A到B的幹線運輸,之後由接收端的外賣人員將無人機送來的外賣分別送到附近的用戶手中。

一名外賣騎手針對無人機送餐向新金融觀察記者提出了一系列質疑:“地圖上定位的誤差很大,四五百米都是正常的,如何精準地送到用戶手中?若建服務點的話,城市那麼大,要建多少個?成本要怎麼把控?我們這裡3公里內每天的訂單量就有1.5萬左右,如何滿足這樣龐大的訂單需求?如果無人機滿天飛,如何避免高空碰撞和保障人們的隱私安全?現在外賣都會丟,如何保證以後無人機不會一起丟?”

陳禮騰認為,無人機送餐目前確實存在較多問題,而首先要解決的是技術層面的問題。“無人配送涉及的技術複雜多樣,對於配送的實效與精度要求較高,還要考慮到實際配送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惡劣天氣、複雜地形、配送距離等。這些都導致無人配送在實際使用中應用場景有限。”

目前整個外賣行業在無人配送領域仍處於初級階段。“這種商業模式必須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對硬件不斷地優化更新、收集各種數據,才能使其成熟運營,才能實現大規模商用。”餓了麼公關負責人表示。

儘管前路依然困難重重,但無人機送餐對於外賣行業來說依然是重要的發展趨勢。

餓了麼首席運營官康嘉認為,首批無人機送餐服務的啟動,不但使配送效率提升,調度系統、運力組織等都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事實上,美團點評首席執行官王興3月也曾透露,美團外賣在過去兩年裡也在致力於開發機器人配送。

上述餓了麼公關負責人對新金融觀察記者坦言,作為一個正在研發的創新項目,無人機送餐前期的成本投入比較高,不僅僅是資金方面,還包括各種人力和時間。“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我們會在將來投入更多包括資金人力在內的資源,來將這個項目做得更好,畢竟這是如今大家都在集中精力做的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