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記兩本書:追風箏的人及巴巴羅薩

補記兩本書:追風箏的人及巴巴羅薩

《第三帝國之巴巴羅薩》海南出版社(美)時代生活編輯部 孫遜/譯

有點怪,在重慶時好象重慶出版社的書幾乎沒有買過。但在海南,卻無意中買了很多海南出版機構的書。

這套書關鍵在於從各個側面記錄了納粹德國從崛起到覆滅的整個過程。由第一手的私人記錄、從未發表過的圖片,親歷者的回憶錄和新解密的官方檔案構成。

《巴巴落薩》是德國閃電戰成功後,啟動對蘇聯的戰爭。

我喜歡歷史——如果者也算是歷史的話——以這樣的方式書寫,原因是我很愚鈍,寧願從個人記憶來感受歷史。特別喜歡這樣新聞式的筆法——哈德爾在日記中寫道:被包圍衛的(基鋪)蘇軍拼命突圍,“像檯球一樣在包圍圈內亂竄。”

同樣,這次慘烈的結局是這樣的:“在為期一個月的基鋪戰役中,德軍宣佈繳獲了884輛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輛、3718門大炮以及總數令人窒息的665212名戰俘。總之,紅軍損失了近100萬人——死、傷、俘,或者失蹤。”

這本書記錄的史實固然重要,但是於我,文本本身也很有價值,就像《巴黎燒了嗎?》一樣,兩位作者花了將近三年時間蒐集材料,翻閱了美、法、德三方面的軍事檔案,採訪了上至艾森豪威爾、戴高樂高級助手、肖爾鐵茨,下至法、美、德軍普通士兵和巴黎市民共達800多人,採用了其中536人的親身經歷,因此能使這部作品做到事事有數據,人人有下落,句句有出處——股溝和百度時代的新聞工作者門怎麼做的呢?

補記兩本書:追風箏的人及巴巴羅薩

《追風箏的人》世紀出版集團 卡勒德·胡塞尼著 李繼宏/譯

不是我功利,使習慣使然,很少讀虛構文的,尤其是國外的虛構文字。

但是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小說。

這首先是一本優秀的可讀性極強的小說;其次是讓我共鳴的有些哽咽或酸酸的小說;再有是讓我比較絕望的小說——雖然結尾有些大團圓的味道,但是,我們還能回到原來的生活麼,書中哀求:“我想要爸爸和親愛的媽媽,我想要莎莎,我想要跟拉辛汗老爺在花園玩,我想要回到我們的房子生活……”“我想要回原來的生活……”

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淪陷,想起魯訊的《風箏》,彼時覺得老先生太微言大義或小題大做了,不就是跟那個寫《蜘蛛》說明文的周建人爭過風箏嘛,至於有那麼多的“通過了……記敘了……說明了……揭露了”麼?

每個人都在追自己的風箏,如果能夠,推薦看看這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