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阜丹崖照紫烟

翠巘巍峨插碧空,

千寻峭壁染丹红。

恍如神女巫山会,

迓致仙人锦帐中。

朝雨洗来添丽色,

晚霞绚处贯长虹,

药炉丹灶今何在,

直欲乘云问葛洪。


【明】郭本 《昌江八景·幕阜丹崖》


幕阜丹崖照紫烟


幕天阜地


幕阜山脉北插湖北,东入江西,西濒洞庭,南连长沙,是湖南省北部屏障。其主峰海拔1595.6米,又名天柱山、天岳山、昌江山。岳州称岳阳,因其在天岳之阳。传说夏禹治水到此,石壁刻篆文天书,有系缆石、烂船坡遗迹。一说幕阜山古名桓山,三国争霸,统治荆州的刘表派从子磬率军南下,东吴建昌都尉太史慈督诸将拒磐,在此山置扎营幕。“风动将军幕”(杜甫诗句),幕营幕府御寇功成名就,得名幕阜山。

其实《诗经·小雅》说得生动:“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幕,覆盖天上的帷幕,恰指天柱山高。阜,无石头的土山包,泛指阜陵、阜陆、阜丘。读懂经典诗意,我们便不难领悟幕阜山。

东晋时期,著名医药学家葛洪登山采药,寻得先祖葛仙翁的药炉丹灶。葛洪《幕阜山记》翔实描写诸多胜景仙境,欣欣然赞叹:“二十四气,福德之乡。洪水之灾,居其上可以度世。”且明确记述“有石如丹珠”,即幕阜丹崖,可惜“鸟道断绝,不可登览。”

唐朝盛世,幕阜山寺庙多达一百二十多座,古刹香火名扬三省。杜光庭《洞天福地记》:第二十五幕阜山洞,週迴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闻说神仙晋葛洪,炼丹曾此占云峰。庭前废井今犹在,不见长松见短松。”(李白《炼丹井》)自唐以降,幕阜山成为朝拜圣地,诗词歌赋连绵不绝。

“太平尖尖,有个神仙。龙王见他要下跪,玉皇见他站下边。如来见他要作揖,观音见他要谢恩。”童谣中赞颂的太平神仙,正是竹龙舞中祭拜的伏羲。他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人类始祖为“天”,山高而尊者“岳”。幕即墓,阜为土。天岳幕阜山,伏羲墓地也。清朝学者张瓒昭曾在《楚陵述略》中考证:“平江之天岳,即《禹贡》东陵,其下有皇坛,乃伏羲氏之葬地。”

2015年我特意寻访伏羲墓。幕阜山西南脚阜山村原称皇场屋,一座独特的泥土丘陵墓茔寂静地耸立高山坡上,据说自古以来不封不树,老百姓不敢做屋、葬坟,任凭杂竹野草自然丛生,惟有水口城隍太平庙静静地守护。脚踏泥土穿过竹丛爬上顶峰,眺望幕阜山岭,光照特别好,原来巧逢立夏吉日。伏羲墓南依幕阜山,冬塔昌江水九曲流过,对岸西边一带阜陵称月亮山、太阳山、鼓山、旗山,皇场屋南北各有车马大坪,前朝各官春秋祭祀之所。

从苗蛮之地到楚湘文脉,幕阜山自古便是一方水土的根源。


幕阜丹崖照紫烟


沸沙池


“踏秋波,扶远岫,幕阜寻枫,同把山门叩。结伴天梯携雾走,迭宕层峦,尽在云中瘦。 鸟啾鸣,峰挺秀,古刹藏幽,隐隐神钟奏。适与流沙泉共酒,瑟瑟山风,直把寒吹透。”2016年夏秋,我有缘前后三次结伴登临幕阜,仰望星空,大观日出,高峰览胜,深壑探险,或雾腾或云海,或光照或阴寒。偶遇暴风骤雨袭来,森林呼啸峡谷乱嚎,隐藏寺庙抗御强劲拂卷,刺骨颤抖真个“瑟瑟山风直把寒吹透”。唐朝无名氏《苏幕遮·秋游幕阜山》,其桑榆斜阳的云峰景象最能感觉奇妙。

攀爬幕阜绝顶,沙石地质地貌极易践踏溜滑,即令酷暑炎热万里晴空,山高水远的凉爽寒气总会给人嗖嗖的刺激。独有黄山松不怕土壤贫瘠风吹雪压,呈现“不见长松见短松”英雄气概。一峰尖与二峰尖合抱山谷间,松林掩映,芳草萋芊,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矿泉水从井底沙盆朝天翻涌,白沙滚沸恰似朵朵菊花绽放,石池四围苔藓草尾忠诚相伴,天光树影尽收井底。不论春夏秋冬或干旱冰冻,一股清泉不急不缓不高不低永恒不舍地汩汩流逝。未饮沸沙水,枉登幕阜山。沸沙池共有东西南北中五井,此井居中位高,高山纯净矿泉水自然医治百病,井侧建有龙王庙。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朝圣者,无不虔诚掬饮一瓢,清澈甘霖的心灵润泽比酒爽、比蜜甜。

水是生命之源,植物是生命之根。亿万年的地质地貌,千百年的动物植物,它们如此根深蒂固交融一体,大自然天赐神佑,人类乃匆匆过客。沸沙池位居幕阜山顶、也是洞庭湖海拔最高的泉源,她永远是不应随意打开或关闭的“水龙头”。

我之所以借用“水龙头”指代沸沙池,多少有点杞人忧天,担忧“保护”或“开发”,可能会意外打破沸沙池生命链的某个节点,包括地表植被、地下水源,森林或溪流,空气与气候,都有可能令亿万年前地质运动造就的神祇遭受伤害,或许消失。

黄龙喷水的沸沙池,只是一个水龙头,又不是一个水龙头。

会仙亭


会仙亭古松斜倚百丈悬崖,它的平顶树冠似虬龙盘错,针叶密集新芽鲜嫩,树干粗糙老皮缺裂,光滑的摩擦痕迹悬搁峭壁虚空,伸头探望幕阜丹崖,天际云彩飘逸,沟壑林石怪异,一种超越时空的快意油然而生。不知多少髯客曾经坐落仙境,我感觉,诗仙李白应当像我一样打坐过。

我初上幕阜山,还是2000年8月,天门寺还是简陋草庐。暑夜纳凉静坐闲聊,溪泉潺潺,鸣虫唧唧,星光灿烂,山风轻拂,时有朵朵白云从草坪穿过,果然人在高山云雾中。幕阜丹崖海拔1520米,悬崖壁立20多米高,当时并无铁桩链栏,不知谁家一架七级木梯高空吊挂崖壁青松根部,助勇敢者一臂之力。如果没有黄山松的种子被风吹或鸟儿送到花岗岩裂缝中,如果它没有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今人或许只得继续感叹“鸟道断绝不可登览”矣。

登高欲览胜,观景可否览胜,得天时地利人和兼而得之,时势造英雄,时势亦如神仙那般无可捉摸,哪怕你有如来的掌心。2016年8月5日,凌晨4点半起床,开车直奔望湖亭。东方初现鱼肚白,西南风呼呼直吹,尽管长袖厚衣,还是不敢对风。一群黄牯夜栖亭楼南边草甸,浓雾随风吹过,隐藏或暴露,抬头或憨睡,幕阜山牛乐观情趣值得敬爱。东方云影从淡墨到灰蓝,渐渐向高空扩散。5点半,天边的火烧云开始绚丽争艳。皮皮说,摄影的魔鬼时间来了,色彩千变万化从无雷同。约10来分钟,朝阳冲破薄雾云层喷火升起,照亮苍茫大地。刹那间果然稍纵即逝,七彩光照的浩瀚天象又被浓雾收藏。

神话,神仙,仙翁,仙境,天上人间诸多奥妙,自古可遇不可求。元末邑人胡天游《幕阜山》悟道天机:“幕阜山高一千八百丈,我疑山顶即天上。扪罗蹑蹬到山巅,又如平地望青天。始知天高百万应无极,幕阜苍苍一卷石。洞庭八百古所传,至此遥看如镜圆。若还更上三千丈,那知天下有山川。”可惜,望湖亭如今难以望见洞庭。

一峰尖上狮洞从石拱门穿岩过洞,额楣“极无峰”有副好门联:“幕阜南崖同日月;洞天狮子并乾坤。”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夏,长沙会战首战告捷,第五十八军鲁道源从九岭保卫战前线归来,战功卓著由新十一师少将师长晋升为中将副军长。登临幕阜山他极目四望,感慨万千。“一寸河山一寸血,万家烟火万家春。”在上狮洞作战指挥部,鲁道源亲题石刻“雄霸南天”四个大字,并留绝句一首:“幕阜顶天立,雄霸震四极。气吞三岛寇,热欲干戈戟。”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曾授予鲁道源将军三等云麾勋章,并亲自在南昌接受日本投降。

上狮洞口陈鲲题额:“幕天席地,阜物康民。”人文有时而更,山川千古不易。


幕阜丹崖照紫烟


(作者系伍市人,政协岳阳市经济科技委员会原主任;图片由岳阳市天岳幕阜山旅游开发公司提供)


【平 江 精 神 】

平江精神之一——崇礼

平江精神之二——尚勇

平江精神之三——厚德

平江精神之四——图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