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十二)西漢開國

取得了楚漢戰爭的勝利之後,劉邦登基稱帝,建立了大漢王朝。面對連年戰爭後滿目瘡痍的局面,劉邦分封功臣,建立一系列有利於帝國穩定的制度,消除潛在的不安定因素,讓西漢王朝很快走向正軌。那麼,劉邦在西漢開國期間都做了哪些令人津津樂道的事情,那些幫助他取得勝利的功臣們紛紛得到了什麼樣的封賞,曾經是項羽集團的人又是什麼樣的下場呢?

隨著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楚漢戰爭正式結束。劉邦終於可以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開創一個屬於他的新時代。

劉邦沒有忘記,也沒有虧待那些在楚漢戰爭中出生入死,幫助他打敗項羽的將領和諸侯。於是,劉邦的第一次分封大會很快召開。韓信被封為楚王,他本來已經被封為齊王,但是劉邦覺得把山東這麼富庶的地方交給這麼厲害的人,還是不太放心。於是他告訴韓信,西楚霸王已經掛了,之前的義帝熊心也沒有後人,楚國這麼重要的地方需要有牛人來管理,就封你做楚王吧。

韓信本來就是楚國人,倒也沒啥大的意見。他先是回到老家,找到當年那個在他快餓死的時候,給他飯吃的洗衣服的阿姨,給了她一大筆錢來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隨後,韓信又找到那個讓他受胯下之辱的黑幫老大。黑老大此時嚇壞了,楚王韓信曾經鑽過他的褲襠,自己已經做好了被煮了的思想準備。沒想到韓信不但沒殺他,還封他做了校尉。韓信告訴大家:“我殺這個人易如反掌,但是沒必要。正是因為他當年讓我受胯下之辱,讓我學會了隱忍,才有了我今天的成就。因此,我要感謝這個人。”黑老大回家直掐大腿,這個夢好真啊。

除了韓信,一直在項羽後方打游擊的彭越被封為梁王;背叛項羽投靠劉邦的英布被封為淮南王;另外一個叫韓信的大將被封為韓王。為了區分他和大將軍韓信,以後我們就叫這個人韓王信。劉邦的老朋友張耳早已經被推薦為趙王,可惜張耳無福享受,沒幾天就死了,他的兒子張驁繼承了趙王的位子。項羽時期的燕王臧荼還是繼續做燕王。

韓信拉上這幾個剛剛被封的王商量,咱們都被封王了,老大還只是個漢王,咱們不能跟領導平起平坐啊。於是大夥一合計,聯名向劉邦上書,請劉邦登基稱帝,君臨天下。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十二)西漢開國

劉邦雖然心裡樂開了花,直誇韓信等人會辦事,但是嘴巴上卻不是這麼說。他告訴大家,這樣做不好吧,我何德何能,怎麼能當皇帝呢?韓信等人說:“大哥你就別裝了,現在天下剛剛經歷了好多年戰爭,百廢待興。正需要你這樣的領導帶領大家抓革命,搞生產,共同建設小康社會。請你替天下百姓考慮考慮。”劉邦說,哎呀,如果我當皇帝真的對天下有好處的話,那我就勉強一下吧。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山東定陶稱帝,使用自己所封王國名稱漢為國號,定都洛陽。大漢王朝正式開幕。

稱帝之後,劉邦明白這個社會還不太平,國家也不好治理。大家想想,從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拉開秦末農民戰爭序幕,到公元前203年冬天楚漢戰爭結束,天下連續打了六七年的仗。別說莊稼糧食沒人管,好多地方人都死的差不多了。而且此時天下並未全部歸心劉邦,還有好多或明或暗的反對分子。那些忠心耿耿跟著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們,也絕不想在未來的日子裡繼續做老百姓。所以,劉邦稱帝的頭兩年裡,他主要完成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犒賞功臣,絕不虧待那些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們。

稱帝后不久,劉邦有一次在洛陽跟大臣們喝酒,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夥說說,為什麼我能幹掉項羽奪得天下,除了長的帥,我還有哪些地方比項羽牛逼?”大臣王陵是個實在貨,他說:“陛下雖然是個大老粗,但是跟你幹活有肉吃。你會把戰利品都給我們,讓我們過上好日子。項羽雖然愛戴將士,但是捨不得封賞功臣,碰到大事就小氣。所以,你比他牛逼。”劉邦倒是沒有埋怨王陵的心直口快,他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安撫百姓,支持後勤,我不如蕭何。領兵打仗,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但是,這三個人都為我所用啊。看看項羽,他就一個范增,還不能用。所以,這就是我的牛逼之處。”大夥一聽,哦,原來是這樣啊,紛紛表示贊同。從此以後,張良,韓信,蕭何就被人們稱為“漢初三傑”。

但是,大夥替你出生入死忙活半天,你不能在酒席上誇幾句就完事吧。再說了,除了漢初三傑,其他人還沒被誇呢。很快,劉邦便召開了第二次分封大會。韓信,彭越等大將已經被封了王,所以這次劉邦主要是封侯。主要被封賞的人物有:酇侯蕭何,平陽侯曹參,絳侯周勃,穎陰侯灌嬰,舞陽侯樊噲,曲周侯酈商等等。劉邦當然不會忘記為自己出謀劃策的張良,讓他去最有錢的齊地隨便挑封地。張良是聰明人,他雖然沒能完成復興韓國的夢想,但也幫助劉邦取得了天下,自己的使命也算完成,到了該退隱的時候了。張良告訴劉邦,他倆在留地相見,就把那裡封給自己吧,這樣我會永遠記住與陛下的緣分。於是,張良就被封為留侯。陳平被封為戶牖侯,對劉邦的賞識也是感激不已。到後來,陳平被改封為曲逆侯。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十二)西漢開國

分封的告示貼出來,有人有意見了。看看分封的名單中,曹參,周勃,灌嬰,樊噲等都是在戰場上拼命殺敵,立功無數的武將。而張良和陳平也都是跟隨劉邦東征西戰,為劉邦屢獻良策的謀士。為什麼要把蕭何放上去?他都幹了些啥?很多武將表示不服。劉邦淡定的給那些憤憤然的武將們講了一個故事:“打獵的時候,抓住獵物的是獵狗,而指揮抓獵物的是獵人。沒有獵人的指揮,再好的狗也抓不到獵物。你們這些武將都是功狗,而蕭何則是那個在後方指揮的功人。”一番話說的大夥面面相覷,原來我們忙活半天,只是一群有功的狗啊。

劉邦還沒完,非要讓大夥說說誰應該是第一功臣。大家的意見比較統一,肯定是曹參啊。曹大哥跟著陛下您起兵,幾乎參與了所有關鍵戰役,立功無數,我們不知道還有誰立功比他還大。正在劉邦琢磨怎麼接話的時候,有一個人站了出來:“你們說的不對。如果沒有蕭何經營關中,為前線源源不斷送來糧草和兵源,我們怎麼能堅持到今天呢?所以,第一功臣應該是蕭何。”劉邦笑逐顏開,終於有人明白我的心了。他趕快接話,我同意,蕭何不愧為我們取得天下的第一功臣。於是,封蕭何為丞相,幫助劉邦治理天下。

立了大功的文臣武將差不多都封王封侯了,劉邦很滿意,他覺得大臣們也應該很滿意。有一天,他把張良找來聊天,說他發現老是有些軍官聚在一塊聊天,不知道他們在聊啥。張良說,他們在琢磨著造反吧。劉邦很奇怪為什麼,張良解釋說:“因為分封的名單裡沒有他們的名字,而他們又是立了功的,所以覺得不爽。我建議陛下找個自己不喜歡,但是又立了不少功績的人,把他封侯,讓其他軍官看到點希望。”劉邦想了一圈,想到了一個人:雍齒。劉邦起兵的時候,這個傢伙背叛劉邦,害的劉邦顛沛流離。後來雍齒又歸順了劉邦,並且在楚漢戰爭中立了不少功。劉邦正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這個又愛又恨的傢伙,聽到張良的建議,就封他做了什邡侯。其他人一看,喲,雍齒都能封侯,那我們是不是也有希望了呢?於是大夥也不群聊了,都安安心心幹活去了。

此外,劉邦也吸取了秦始皇去世後沙丘之變的教訓,要把自己的老婆孩子提前安排好。呂雉被封為皇后,劉盈立為太子。他遇到呂雉之前,不知道跟哪個小寡婦生的大兒子劉肥封為齊王,三兒子劉如意封為趙王,其他不再贅述。他們的故事還沒開始,先讓老爹封著,去各自封地上任再說。

第二件大事,定都長安,制定禮儀。

劉邦稱帝后,本來的安排是定都洛陽。原因很簡單,洛陽從東周開始就是都城,風水好,交通便利,距離劉邦和他的功臣們老家也近,方便回家探親。有一天,一個叫做婁敬的齊國老百姓來到洛陽,通過關係進了皇宮,見到了剛剛做了皇帝的劉邦。婁敬告訴劉邦:“洛陽雖然是東周的都城,但是當初周朝有了幾百年的沉澱,天下歸心,因此在洛陽有利於治理天下。但是大漢初建,天下還不安定。萬一關東有人造反,洛陽無險可守,陛下住這裡挺危險的。草民建議遷都咸陽。雖然咸陽是秦朝都城,秦朝二世而亡,有點晦氣。但是咸陽地處關中,周圍有函谷關,武關等拱衛。萬一將來天下有變,這裡更好防守。”劉邦一開始並沒有採納婁敬的意見。此時張良站了出來,極力贊成婁敬的建議。劉邦最聽張良的話,一看第一謀士都這麼說,立刻遷都去了咸陽。

不過咸陽已經被項羽一把大火燒為平地。雖然蕭何曾經在這裡為劉邦守衛大後方,也多少搞了一點城市建設,但距離都城的要求還是遠了一點。於是劉邦任命蕭何承擔咸陽的戰後重建工作,修建新的皇宮未央宮,並且將咸陽改名為長安。當然,劉邦也沒有忘記這個為他提建議的婁敬,賜他姓劉,因此後世又有人稱之為劉敬。

劉邦還面臨一個頭疼的問題。跟他一起打天下的都是一群窮苦的農民,現在搖身一變成了開國功臣,一個個興奮的不知天高地厚。在劉邦的朝堂上,大家經常一言不合就吵吵鬧鬧,甚至舞刀弄劍。有時候,劉邦宴請大家吃飯,有的大臣喝高了,竟然拔出寶劍砍柱子。這哪裡像個開國功臣的樣子,這個皇帝當得也不爽。

幫助劉邦解決這個問題的,是兩個劉邦最瞧不起的書生。一個是一直明哲保身,從秦朝混到漢朝的儒生叔孫通。他帶著他的弟子們,為劉邦制定了一套上朝的禮儀,並且經過多次排練,終於在劉邦面前完成彙報演出。劉邦第一次享受這種高規格禮儀,才發現原來做皇帝可以這麼爽。於是開始普及這種禮儀,並且確定漢朝的官方禮儀。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十二)西漢開國

第二個給劉邦出主意的書生,是從劉邦起兵就開始追隨他,並且參與了嶢關勸降的陸賈。劉邦奪得天下後,相信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並且認為什麼《詩經》《論語》啥的都沒用。陸賈告訴劉邦,你能馬上得天下,能馬上治天下嗎?然後拿出商朝,周朝的歷史,向劉邦講述仁義的重要性。劉邦漸漸的認可了陸賈的觀點,並且讓他把自己所說的這些故事和典故整理成一部書,用來指導治理國家。這部書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新語》。

還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一句。劉邦冊封了媳婦,分封了兒子,卻留了個老爹沒啥名分。雖說他把長安的一個地區劃分出來,修建的跟老家沛縣一模一樣,還把老爹的好朋友們都搬遷過來住,讓老頭能夠天天跟老朋友們嘮嗑。可是不給老爹一個名分,總是有點說不過去。經過一番思索,劉邦封老爹劉太公為太上皇。不過,劉太公可不是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第一個太上皇是秦始皇做皇帝后,追封已經去世多年的秦莊襄王異人為太上皇。劉太公應該說是第一個活著的太上皇,也算是開了一個歷史的先河吧。

第三件大事,清除一切不安定因素,維護國家統一,維持社會穩定。

劉邦剛剛奪得天下,社會不安定是正常的,而且許多投靠他的諸侯王們也不是這麼誠心。漢朝建立沒幾個月,燕王臧荼就造了反。不過臧荼的能力畢竟有限,劉邦帶兵跑了一趟就輕鬆擺平了。為了讓燕國能夠安定下來,劉邦決定派個信得過的人去鎮守燕地。於是他的老相好,從小穿一條褲子長大的盧綰就被任命為燕王。

燕地平定了,但是齊地才是真正重要的地方。齊地真正的主人田橫還活著,他當年輔助前任齊王田廣殺了酈食其。兩年前,韓信趁著酈食其勸降齊國的時候,偷襲臨淄得手,隨後又幹掉了楚軍大將龍且。田廣在逃亡途中被殺,田橫則出海逃走,跟五百門客躲到了一個小島上,後來人們稱之為田橫島。考慮到田氏一族從戰國時期就是齊國統治者,要安定齊地,就要讓田橫歸順自己才行,於是劉邦決定招降田橫。田橫帶著兩個隨從來長安見劉邦,可是快到長安的時候,田橫總覺得不對勁,最後心一橫,在長安城外自殺了。田橫一死,島上的五百門客竟然也不願意獨活,紛紛自殺,到另外一個世界追隨自己的主人。後人稱這五百門客為“田橫五百壯士”。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十二)西漢開國

最讓劉邦不放心的,是那些還潛伏在民間的反革命分子,項羽手下的那些將軍們。例如曾經把劉邦打的很慘的季布,彭城大戰後差點活捉劉邦的丁公,以及項羽手下第一名將鍾離眛等等。於是,一道道紅色通緝令從長安飛向全國各地。

然而,這些劉邦曾經的敵人,最後的結局卻是截然不同。季布雖然把劉邦逼的很慘,但是夏侯嬰敬重季布的能力,向劉邦說情,告訴劉邦季布當年追著你跑那是忠於他的主人項羽,而且這個人可以為我所用。最終劉邦對季布法外開恩,還重用了季布。

丁公的結局卻悲劇了。他曾經在彭城之戰後,有機會俘虜劉邦,卻被劉邦一句“好漢何必為難好漢”而放了劉邦一馬。現在劉邦做了皇帝,丁公以為自己的好日子應該來了,就拿著當年放過劉邦的事情去討個封賞。哪知道劉邦直接把丁公當成了反面典型,認為這是一個不忠於自己主人的叛徒。最終曾經放過劉邦的丁公,卻成了劉邦的刀下鬼。

至於項羽手下大將鍾離眛,下場也很慘。不過,他在死之前,還把另外一個重要人物落下了水:韓信。

鍾離眛跟韓信是老鄉。小時候韓信吃不上飯時,鍾離眛也餓著肚子,於是兩個人一起釣過魚,要過飯。後來,兩個人也都到項梁那裡參軍,只不過鍾離眛早早的被項梁和項羽看中,而韓信則是選擇了跳槽,成了劉邦的大將軍。楚漢戰爭項羽失敗後,看到天下處處是緝拿自己的通緝令,鍾離眛無路可走。他想到了小時候這位窮朋友,就來到楚國找韓信幫忙。韓信跟鍾離眛私交不錯,就接納了他,並且把他藏了起來。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鍾離眛的行蹤很快就傳到了劉邦的耳朵裡。劉邦要求韓信交出鍾離眛,韓信卻裝聾作啞,說不知道鍾離眛在哪裡。然而,劉邦派到楚國的使者終究還是發現了鍾離眛的蹤跡。漸漸的,韓信私藏鍾離眛的事情,竟然演變成為韓信要謀反的傳言。劉邦的大臣們一聽說韓信要造反,一個個同仇敵愾,就知道說一句話“坑豎子耳”,把這小子幹掉。這時候,陳平站了出來,他告訴劉邦,你手下沒有打的過韓信的將領,你的士兵更不如韓信練出來的兵,拿什麼去“坑豎子耳”啊,小心被人家坑了。陳平為劉邦獻出一條拿下韓信的計謀:假裝到楚地的雲夢視察工作,趁機拿下韓信。

不久,韓信接到上級領導通知,劉邦要去雲夢視察工作,請地方領導一同前往。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多年的韓信,嗅出了其中的危險,但是又不知道哪裡錯了。他的手下就給他出主意,為了保險起見,楚王帶著鍾離眛的人頭過去,保證大王平安無事。韓信想想也對,就去找鍾離眛借人頭用。鍾離眛一聲嘆息:“你果然在關鍵時刻出賣朋友。但是我要告訴你,你殺了我,劉邦還是會收拾你的。”說完,鍾離眛抹脖子自殺了。

帶著鍾離眛的人頭,韓信在雲夢見到了劉邦。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劉邦見了他二話不說,直接抓了起來,捆成粽子帶回咸陽。韓信氣的大呼後悔,他終於明白了曾經范蠡告訴文種的話“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忠臣亡”,但此時也是追悔莫及。到了咸陽,劉邦還真沒找到韓信謀反的證據。再說人家也是漢初三傑,不能前腳說了這麼多讚揚的話,後腳就弄死人家。最終,韓信被無罪釋放。不過,楚王是做不成了,就封他做一個淮陰侯,乖乖的在長安待著,省的讓劉邦不放心。

這樣一來,劉邦一箭雙鵰,既清理了項羽舊臣鍾離眛的隱患,又消除了天下最厲害的韓信的威脅。然而,讓劉邦沒有想到的是,楚王韓信沒有問題,而另一個韓王韓信卻背叛了自己,投靠了整個漢朝最大的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