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五)項羽劉邦起兵

項羽和劉邦,一個是楚國貴族的後裔,一個是市井無賴之徒。兩個出身迥異的人卻在秦末農民起義大潮中嶄露頭角,最終成為爭奪天下的兩大梟雄。那麼,在兩個人登上歷史舞臺之前,分別經歷了那些事,他們是如何成為反秦義軍的領袖,最終又如何走在一起的呢?

楚漢爭霸的兩大巨頭終於要登場了。不過此時的項羽和劉邦,都沒有想到後面幾年發生的事情。因為他們此時的身份,一個是隱姓埋名的沒落貴族,一個是窮困潦倒的市井無賴。

項羽是堂堂正正的戰國時期楚國王室後裔。項羽姓羋(楚國國姓),項氏,名籍,字羽。後世就叫他項羽,稱呼他的字也是對他的尊重。不過司馬遷在《史記》裡面可是一直管他叫項籍。爺爺是楚國名將項燕,戰國末年曾經靠著一己之力擊敗秦國大將李信的二十萬大軍,延緩了楚國被滅的速度。但他最終還是敗在了老狐狸王翦的手上,兵敗自殺。楚國一滅,項燕一死,他的後代們可就成了秦朝的通緝犯。於是他兒子項梁就帶著項氏子孫隱姓埋名,到了江東吳中地區低調的生活起來。

作為項氏家族的首領,項梁非常器重自己的侄子項羽。因為他發現這個小夥子勇猛過人,力大無窮,而且特別聰明。這樣一來項燕就把他當作項家的希望重點培養,不過項羽這小子卻不是學習的料。項梁先是教項羽讀書,項羽讀了幾天就不讀了,說讀書就會寫個名字而已,沒意思。項梁又教給項羽擊劍,學了幾天,項羽又不學了,說劍法只能夠防身,沒意思。項梁說那你想學啥?項羽說大丈夫要能夠在戰場上帶兵打仗。項梁一看好辦,你爺爺項燕可是名將,我們項家自然不缺兵法。於是項梁就交給項羽兵法,沒想到項羽過了幾天又不學了。項梁徹底沒辦法了,你小子愛咋樣咋樣吧,我這個當叔叔的管不了了。

項羽不好好學習就算了,還管不住嘴。有一次秦始皇去江蘇旅遊,就來到了吳中的會稽郡。老百姓聽說皇帝來了,都想去一睹秦始皇的風采。項氏叔侄也在看熱鬧的人群中。當項羽遠遠的看到秦始皇的車帳時,感慨了一句:“將來我要取而代之。”嚇得項梁趕緊捂住項羽的嘴說:“你想讓我們滅族嗎?”然後拉著項羽立刻溜走。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五)項羽劉邦起兵

在未來的日子裡,項氏叔侄過著自己平靜的小日子。不過他們項氏的群眾路線走的不錯,跟鄉親們建立了很好的關係,也有不錯的威望。直到公元前209年的一天,陳勝吳廣一吆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全天下送來了反抗秦國統治的火種。很快,這團火就燒到了項氏叔侄所在的會稽。

有一天,會稽太守殷通把項梁找來商量:“現在天下大亂,老百姓紛紛殺了各自的太守,起兵反秦。照這樣下去,我早晚也會被咱們的老百姓殺了,不如我帶頭反了吧。老項你覺得怎麼樣?”項梁一琢磨,心裡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告訴殷通,這事最好把自己的侄子項羽叫來一起商量,這小子心眼多。於是項梁出去叫來了項羽,沒想到項羽見了殷通,二話不說,一刀就殺了他。太守府自然有人反抗,可是反抗的人也很快被項梁項羽殺掉,省下的人嚇得只會趴著磕頭。項梁召集會稽的豪強和官吏,告訴大家現在天下大勢以及生存之道,希望大家能夠跟自己一起起兵,推翻秦朝的統治。吳中地區本來就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地盤,老百姓都懷念舊主,加上秦朝過去幾年的嚴刑峻法以及橫徵暴斂,早就想反了。於是項梁手下很快就聚集了八千江東子弟。項梁本來就是名將之子,項羽也是武藝高強,他們率領的江東兵迅速發展壯大,很快就佔領了會稽周圍的郡縣,成為一直不可小視的力量。

有一天,一箇中年人找到了項梁,說是慕名而來,想要跟他借兵。這個中年人叫做劉邦。那麼,他為什麼要來找項梁借兵呢?因為他也反了,只不過,他又被別人窩裡反。我們就來聊一聊西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傳奇人生。

劉邦是江蘇沛縣人,戶口本上的老爹是農民劉太公。為啥說是戶口本上呢,因為我們有時候說不清楚他爹是誰。按照司馬遷的說法,有一次劉邦他媽出門辦事,回來的路上在路邊睡著了。出去找媳婦回家吃飯的劉太公終於在一顆大樹下找到了媳婦,卻看到一條龍盤在她身上。不久,劉邦就出生了。當然,這種把劉邦說的像神仙下凡的扯淡記錄多得是,咱們就當看熱鬧好了。不過劉邦生的確實有點個性,額頭很高,左腿上還有七十二顆痣,放在今天不注意還以為是紋身呢。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五)項羽劉邦起兵

但是,別管劉邦出生的多麼與眾不同,有一個事實是大家所公認的:劉邦是個地地道道的混混。老爹劉太公(傳說中的龍老爹只管生不管養,這裡就忽略不計了)就是個農民,沒錢也沒文化。不過村裡出了個跟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盧綰,盧綰家裡條件不錯,而且跟劉邦從小玩的好,於是劉邦就沾了盧綰的光一起去讀書。沒讀多久,被老師開除,因為他倆實在不是讀書的料。

輟學的劉邦不是回家幫劉老公種地,而是繼續過著遊手好閒的日子,並且跟今天的年輕人一樣,迷戀上的追星。劉邦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的鐵桿粉絲,年紀輕輕就離家出走,跑去要給人家信陵君做門客。結果等劉邦到了魏國,信陵君已經去世。沒當成徒弟,那就當個徒孫吧。於是劉邦就做了信陵君門客張耳(就是勸陳勝不要稱王的那位)的門客。後來魏國滅亡,張耳不幸成了朝廷通緝犯,劉邦這才重新回到老家沛縣。

回到老家的劉邦繼續著自己的混混生活,自己不工作,還天天往村裡那幾個小寡婦家裡跑,去飯館吃飯也不給錢,只賒賬。沒過幾年,劉邦愣是弄出了一個私生子,這就是劉邦的大兒子劉肥。劉邦的好朋友蕭何在沛縣當個小官,實在看不下去劉邦天天混吃混喝,就推薦他做了個亭長。這樣,劉邦終於從一個小混混變成了朝廷公務員,開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有一次,劉邦出差,有幸到天下第一大城市咸陽辦點事。在路上,劉邦恰巧遇到出行的秦始皇(秦始皇的曝光率是不是高了點,項羽見過,劉邦見過,張良還狙擊過,太不安全了吧)。看到那浩浩蕩蕩的出行車隊,劉邦流著哈喇子嘆了一口氣:“大丈夫就應該這樣啊!”但是回到家後,他繼續天天往小寡婦家裡跑。

沛縣縣令的好朋友呂公帶著全家逃難到沛縣,宴請沛縣的官員們吃飯。蕭何幫他們定了個規矩,來吃飯不能空著手啊,要給紅包。紅包超過一千的,進屋裡吃飯,少於一千的,蹲在門口吃流水席。劉邦自然不會錯過這種湊熱鬧的機會,聽說吃飯還要按紅包上菜,一進門就吼了一嗓子“紅包一萬”,然後就大搖大擺的跑呂公旁邊坐著。蕭何當然知道劉邦什麼人,就跟呂公說這小子就知道說大話,掏不出飯錢。沒想到呂公看到劉邦相貌非凡,不但沒有計較劉邦胡說八道,反而在飯後留下他,給他相面。相面結果,大富大貴。於是呂公把自己的寶貝大女兒呂雉嫁給了劉邦。劉邦蹭了頓飯,還送一媳婦,高高興興的回了家。而呂公的老婆卻不幹了,說我們的寶貝女兒怎麼能嫁給這麼個混混呢?呂公說你傻娘們懂啥,人家將來會大富大貴!沒過多久,呂公又把自己的二女兒呂嬃嫁給了殺豬的樊噲,看來這個呂公的眼光的確不同凡響啊。

劉邦有了工作,又成了家,終於可以過幾年安生日子。可是,倒黴事還是撞到了劉邦頭上。接到上級派發的任務,劉邦要押送一批犯人去驪山服刑。這幫人自然不知道將來驪山刑徒會搖身一變,成為天下戰無不勝的驪山軍團。當時大家的想法是,去了就等於送死,於是在路上紛紛逃亡。當大部隊走的芒碭山的豐西澤,眼看自己手下的犯人越來越少,劉邦明白這一次是沒法交差了,去了也是死路一條,跟“失期,法皆斬”一個效果。劉邦一咬牙,乾脆選擇不成功便成仁。他對剩下的犯人說:“反正我任務也完不成了,你們也別去送死了,都各自散了吧。”犯人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個個捏大腿確定自己不是做夢。高興之餘,大家也沒忘記問一句自己的恩人劉邦,把我們放走了,你怎麼辦?劉邦說自己還能怎麼辦啊,馬上也會變成朝廷的通緝犯,乾脆自己也不回家了,就在這芒碭山藏著吧。等哪天風聲過去或者大赦天下了,自己再回家也不遲。大家在千恩萬謝中離開了劉邦,但也有十幾個無家可歸的兄弟,感嘆劉邦義氣,決定留下來跟著劉邦一起在山裡躲起來,起碼捉兔子吃的時候也能有幾個幫手。這件事在歷史上稱作“豐西澤縱徒”。

於是劉邦拿出隨身帶著的酒,跟大夥痛飲過後,帶著這十幾個人往山裡走,準備找個藏身之所。沒走幾步,前面探路的人急匆匆跑過來告訴劉邦,路上有條大白蛇攔路,大家都不敢靠近。劉邦說你們一群通緝犯還怕一條蛇?於是藉著酒勁,壯著膽子向前查看。見到那條白蛇後,劉邦二話沒說,抽出寶劍一劍砍下,白蛇被斬為兩段。劉邦一行繼續趕路,沒走多久還是扛不住酒勁睡過去了。同行的有人趕路時丟了東西,回去查看。結果在劉邦斬蛇的地方看到一個老婦人在哭,說自己的兒子是白帝的兒子,化作一條白蛇,卻被赤帝的兒子給殺了。那人本來不信,卻見老婦人說完話後就消失了,嚇得趕緊跑回去告訴劉邦。劉邦一聽這事新鮮啊,自己就這麼成了赤帝的兒子了,不錯不錯。這事慢慢就傳開了,後來好多人來投奔劉邦,也是聽說了這麼個八卦。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五)項羽劉邦起兵

這就是著名的漢高祖斬蛇起義的故事。不過咱實話實說,斬蛇是斬了,起義卻沒有。因為劉邦斬蛇是在秦始皇年間,殺了蛇後身邊就十幾個人,別說起義,能躲起來不被抓到就不錯了。於是劉邦就在芒碭山裡躲了幾年,直到那個屬於反秦起義的時間到來。

公元前209年的一天,陳勝吳廣一吆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全天下送來了反抗秦國統治的火種。很快,這團火就燒到了劉邦的老家沛縣。這句話是不是重複了?沒錯,因為這話適用於項羽,也適用於劉邦,還適用於張良,彭越等一系列屬於這個年代的英雄們。

與項羽劇情相同的還不止是前面一段話。沛縣縣令的反應跟項羽所在的會稽太守一樣,看事不好,不等百姓造他的反,自己打算起來帶百姓造秦朝的反。蕭何和曹參都是縣令身邊的小官,一看縣令有這個意思,就建議縣令把那些逃亡在外的有能力的人(主要就是劉邦,因為蕭何和曹參都是劉邦的好哥們)召回來,助自己一臂之力。縣令就派樊噲去找劉邦。可是樊噲前腳一走,後腳縣令就後悔了。他聽說劉邦這幾年在山裡召集了數百人跟著他,怕將來自己管不住,於是就下令封鎖城門,不讓劉邦進來。蕭何曹參聽說縣令要反悔,趕緊逃出城通知劉邦。劉邦一看自己回不去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通過隔空喊話和飛箭傳書的方法,鼓動沛縣百姓造反。雖然劉邦以前在沛縣是出了名的小混混,但是他為人比較仗義,跟街坊鄰居關係都不錯,再加上那些被他放回家的犯人們也沒少替他說話,沛縣百姓很快就按照劉邦的要求起來造反,還把縣令抓了起來。這樣,劉邦等人兵不血刃的佔領了沛縣,以後人們也把劉邦稱作沛公。

要起事,總要有個帶頭大哥才行。蕭何和曹參都是小官,也有點見識。他倆覺得當大哥這事要小心,萬一造反失敗了,帶頭大哥可就變成了首犯,不但跑不了,家人也會受牽連。倆人一商量,乾脆找劉邦吧。這小子混混出身,沒這麼多顧慮,而且他身上還有這麼一股子豪氣,適合當大哥。劉邦倒是痛快,客氣了幾聲就答應了。於是劉邦就成了沛縣造反派的首領,舉起了沛縣反秦的大旗。

接下來的劇情就跟陳勝吳廣,以及項梁項羽的開拓之路有些相似。劉邦軍團在諸多英雄的幫助下迅速壯大,這些英雄包括沛縣的刀筆小吏蕭何曹參,殺豬的樊噲,吹小號的周勃,趕馬車的夏侯嬰等等。周圍小縣的秦朝城管部隊當然不是對手,很快就成了劉邦的小菜。劉邦拿下了秦朝大縣豐邑之後,就把這裡當作了自己的大本營,並且讓老鄉雍齒把守,然後自己帶著部隊繼續去死磕其他地方的秦朝軍隊。

但是讓劉邦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本來萬無一失的安排,卻成了親手釀成的第一次挫折。剛剛復辟的魏國不去想方設法如何破秦,卻偏偏打起了豐邑的主意。當時的魏相周市派人勸降雍齒,而雍齒也有點瞧不起劉邦,打心裡不太願意給劉邦做馬仔,於是就投降了魏國。劉邦得到消息後氣不打一處來,自己忙活半天,大本營卻被自己人給賣了。雍齒的戰鬥力跟之前的秦朝太守可不是一個層次,劉邦帶著人馬打了半天,愣是沒能攻破豐邑。這下劉邦沒辦法了,怎麼辦,找人幫忙吧。他聽說當時已經打到薛地的項梁兵強馬壯,而且為人豪氣,於是就帶著百號人來找項梁幫忙。這就有了我們前面提到的那一幕。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五)項羽劉邦起兵

劉邦和項梁一見面,產生了三個結果。第一,項梁覺得劉邦是個漢子,又是革命同道中人。項梁二話不說,立刻給了劉邦五千大軍,外送數員大將,很快就把豐邑搶了回來。雍齒沒辦法,被迫逃往魏國。不過雍齒的戲份還沒完,劉邦還要拿著他安撫人心呢,咱們後面再說。

第二,劉邦覺得項梁也不錯,不但幫了自己的忙,而且隊伍戰鬥力也挺強的。於是劉邦就甘願加入了項梁的軍團。按照當時的地理位置來看,兩個人都來自戰國時期的楚國。項梁此時也是打著陳勝的張楚大軍旗號,這樣劉邦也就成了楚軍的一員大將。

第三,劉邦和項羽有了他們人生中的第一次相識,簡直是一見如故。那一年,項羽二十四,劉邦四十八。雖然按歲數劉邦可以給項羽當爹,但是讓項羽認個乾爹總不是那麼回事,而且倆人都覺得年齡不是問題。乾脆,拜個幹兄弟吧。

就這樣,秦朝末年最偉大的兩個英雄,就以這樣的方式走在了一起。這一刻他們都沒有想到,未來幾年轟轟烈烈的楚漢爭霸,竟由這對兄弟(爺倆)親手導演。不過,這一刻他們都知道,擺在面前的最大強敵不是對方,而是一個叫做章邯的秦朝將領,以及他手下那支戰無不勝的驪山軍團。

秦與楚的決戰,一觸即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