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公交坠江悲剧中的三大漏洞

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件基本水落石出了:乘客刘某和驾驶员冉某之间的互殴行为,造成车辆失控,致使车辆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撞击后坠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痛定思痛,笔者决不是仅仅像看客一样的来围观,而是极力从中找到一些漏洞,期望有关部门能从根本上消除这样的安全隐患,期望普通百姓能从中汲取教训。

漏洞一:立法不严,普法不实。

从现行的法律来看,乘客在车上类似拳打司机、抢夺方向盘等不理智的行为仅仅被处以拘留几天的处罚,没有对后来有类似行为的乘客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目前来看,立法上没有起到威慑的作用,普法宣传上又没有起到教育的效果。无良市民的暴戾行为有恃无恐,似乎是无法无天,潘多拉盒子被打开只能说是早晚的事。

作为国家层面,要从立法上严厉打击这类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从普法上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的严重性,让法律的威严成为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一个公民的头上。此外,普法机关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深入人心。

只可惜,法律对于一些关系民生的违法行为实在是手软,例如传销,屡禁不止,何故?不言而喻,立法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只能说法律,本来是有尊严的,但是却不够威严。

漏洞二:公民缺乏自我约束力。

48岁的女性刘某,按理说人生阅历很丰富,也懂得干扰司机正常驾驶的危害性,经验丰富的司机也懂得安全驾驶的重要性。

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发泄,只为在争吵中胜出,也就是只考虑到自己,而没有考虑到他人。愈演愈烈之下而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最终酿成骇人听闻的大悲剧。

究其根源,在于缺失自我约束力。自我约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约束自我,约束自我的自私与欲望,不让自己恣意妄为。

这一起事件中,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期而遇的不顺心,如果没有合理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小失误会质变为大错误,最终酿成悲剧。如果想想这样的悲剧,谁还会不增强自我约束意识,不去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

笔者作为教育工作者,或多或少地都会接触到一些缺乏自我约束意识、不会合理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从实践来看,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犯错的概率是要大于那些讲究规则意识的孩子。

尤其是现在的教师,基本上是言语教育,摆事实讲道理,但是不是每张三寸不烂之舌都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真的为眼下在学校的一些问题孩子担忧,因为谁能保证这些孩子走上社会不会危害社会呢?此时,你是不是会由衷的认为:如何有效教育孩子增强约束自我的意识,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要重要。

万州公交坠江悲剧中的三大漏洞

漏洞三:专业人员缺乏游刃有余的职业素养。

重庆公交坠江悲剧中司机二十多年的驾龄不能不说经验丰富,但是缺乏处理危机的职业素养。

在此悲剧发生后,笔者在网上看到几起类似的事件,有素养的司机正确做法是停车报警。只可惜这起悲剧中的司机缺乏这样的素养。

乘客的素质参差不齐毋庸置疑的,但笔者在乘车的过程中,有时也会遇到一些素质低下的司机,对乘客的询问冷言冷语,甚至说话粗鲁,骂骂咧咧,如果遇到缺乏大局意识的乘客,有时在车上就针尖对麦芒。所以增强司机的素养不仅在于文明驾驶,还在于有游刃有余的应急素养。

万州公交坠江悲剧中的三大漏洞

还是回到笔者所从事的职业教师这一行业,如果没有职业素养,不依法依规执教,面对已经被三番五次的教育依然我行我素的学生,可能动辄就火冒三丈,甚至暴力体罚,那还了得?遇到此类事件,笔者一般是先冷处理,事后再交流,好比遇到争端时,暂时搁置争议。其实任何一个职业有何尝不是这样呢?

悲剧之所以成为悲剧,是因为代价惨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就像一条船一样,漏洞越多,船毁人亡的概率与危险系数就越大,需要有关方面及芸芸众生尽早堵上这些漏洞,不然这种祸国又殃民、害己还害人的事情还有可能会发生,而且说不定下次不一定是发生在新闻中,或许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