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对学生而言更需细思量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喜欢实施“大类招生”,这对学生而言有利有弊,更需细细思量,然后才能从从容容填报高考志愿,高高兴兴迎来自己的喜报。

“大类招生”:对学生而言更需细思量

对那些实施大类招生的高校,可以利用优势热门专业先把优秀学子吸引过来、招录进来,而对对学生来说这仅仅是入了大学门、上了大学路,但是将来走向何方?如何选择专业?又是一道坎!部分高校是根据学生大一的学习成绩、学分绩点和选择意向重新进行专业分流,这对学生无疑又相当于第二次“高考”!

一、什么是大类招生?

一般而言,大类招生是相对于专业招生来说的。

简单来说,大类招生就是高校将相同、相近的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为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

二、大类招生的“大类”示例

(一)基本属于同一学科门类的“大类”。如吉林大学2018年河南理科招生计划中的经济学类、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机械类等大类招生专业。以物理学类为例,包含的专业为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核物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大类招生”:对学生而言更需细思量

吉林大学大类招生

(二)学科门类组合成的“大类”。如北京大学2018年在河南省理科的国家专项计划大类招生中的工科试验班类、理科试验班类。以理科试验班类为例,包含专业有数学类专业、天文学类专业、考古学类专业、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等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是个“大杂烩”。

“大类招生”:对学生而言更需细思量

北京大学大类招生

(三)虚拟的“大类”。如南方科技大学2018年在河南理科招生物理学60人,实际上这个“物理学”就是一个虚拟的招生“大类”,也就是说南方科技大学2018年以“物理学”的名义在河南省总计招生60名理科生,学生入学以后是两年的通识教育,大三才根据学生兴趣选择具体专业。

“大类招生”:对学生而言更需细思量

南方科技大学大类招生

三、相同名称的“大类”可能大不同

(一)名称完全相同的“大类”。如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河南理科招生的经济学类包含经济学(实验班)、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3个专业,而湖南大学2018年河南理科招生的经济学类包含经济学、财政学2个专业。

“大类招生”:对学生而言更需细思量

华中科技大学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对学生而言更需细思量

湖南大学大类招生

(二)名称不完全相同的“大类”。如南京大学2018年河南省理科招生的理科试验班类(化学与生命科学类)、理科试验班(数学科学类)、理科试验班(大理科班)3个招生大类包含的专业都有明显的不同倾向。再如厦门大学2018年河南省理科招生的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包含的专业不同,学费、学习地点真是大不同。

“大类招生”:对学生而言更需细思量

南京大学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对学生而言更需细思量

厦门大学大类招生

四、填报大类招生志愿时需要细细思量的问题

(一)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仔细阅读学校官方网站和阳光高考网公布的招生章程(提示:不是招生简章),重点了解每个招生大类包含哪些专业,很多大类名称相同但包含的专业大不相同。如果高校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不同,同一招生大类包含的专业及未来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就业领域可能是不同的,当然薪酬待遇也可能是不同的,考生要仔细研究,加以区分。

(二)考生还要深入了解心仪高校大类招生专业的分流时间、分流方式、分流标准、分流依据等。专业分流时,有的高校直接满足学生报考志愿之一,有的高校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和选择意向分流,有的高校根据学生报名择优录取。不同的分流方式决定了学生未来进入某个专业的难易程度。如果某个学生竞争力不强,恰好招录大类里边有一些他不喜欢的专业,悲剧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三)考生如果十分介意大类招生面临的专业分流问题,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就要避开心仪院校按照大类招生的专业。一般而言,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按照大类招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填报一个招生大类就相当于多了好几个专业选择空间。

(四)从激发学生的斗志而言,大类招生是一个利好。为了攻读自己心仪和喜欢的专业,大学生活开始以后就进入了第二次高考学习生活模式,有助于学生不负韶华、汲取知识、提高成绩、拿到奖学金、争取保研机会和挑选专业的机会。

“大类招生”:对学生而言更需细思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