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成熟與變壞,往往是從嘲笑項羽開始的

這世上有一種人,我一直看不明白:

Ta們很聰明,且善良,聰明到能用善良作包裝,和諧各路人際關係;

Ta們的眼神真誠,微笑溫柔,說話接地氣,但總隔著一層雲裡霧裡的心機;

與Ta溝通協調非常輕鬆又極端困難。輕鬆在於一點就透,馬上明白你在說什麼;困難在於油鹽不進,說情、說義、說禮、說智、說信都說不通肺腑。

最近看到一齣戲,我才有點整明白了:這類人往往是以協調人事發家,對於協調人際關係下了狠功夫,能最準確地洞察、捕捉人的需求,能最迅速地將關係庸俗化,能最全面地將眾人符號化成一張繁複交織的關係網,並隨時組合運用。

所以當有事緣與Ta發生聯繫時,其第一反應是有什麼?第二反應是有什麼

這一切都是在電光石火之間完成。利大的,Ta騰挪翻轉、費勁功夫也要完成;害大的,說破天Ta也沾一點衣裳。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這類人的世界只剩下四個字——趨利避害,就顯得……怎麼說呢?嶽不群和左冷禪就是這樣的人。

而這種活法,已漸成這個時代的主流。這些人,亦是這個時代的精英。


年輕人的成熟與變壞,往往是從嘲笑項羽開始的



理清了這點疑問,老豬反而無法繼續落筆了。

我無法批評Ta們,可能Ta們年少時也是意氣風發的少年,歷經折磨百鍊成精;也可能三歲看到老、從小就是如此。這如果展開就是另一篇文章了。

我也無法說常人的善良、兼顧情義就對,也可能是常人軟弱,不如Ta們目標專注、行為有效、舉措得力。這如果展開就又是另一篇文章了。

此刻,老豬懷念起了西楚霸王——項羽。

在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中,無論司馬遷給予了他多少有血有肉的神武描述,我們這個時代都是把他當失敗者看待的:魯莽、婦人之仁,有勇無謀。


年輕人的成熟與變壞,往往是從嘲笑項羽開始的


即使是十面埋伏之後項羽的自刎烏江,我們亦嗤之以鼻,自以為何不再回江東,東山再起,捲土重來?

(對,你是不是猛然發覺原來我們的價值觀竟然如此勢利,打量世間只有一個標準——成功!)




然而,此刻竟覺得他是如此可貴,十分懷念他。

一個男人在故國被滅後,率八千子弟兵席捲天下,以力降力,擊垮大秦。隨後被善於聯絡人際關係的劉邦以點破面、層層推進、步步聯盟,用各種要臉的、不要臉的招數蠶食,項羽稀裡糊塗地輸了自己最擅長的戰爭格鬥。

項羽窩火啊,所以最後他幾乎是要把肝肺吼出來:MLGB的,姓劉的,有種你老小子出來,咱們單挑!

聽這話,我們以為他幼稚,其實是他憤怒。

隨後烏江自刎,我們以為是他魯莽自負,其實是他心裡明白。

明白什麼呢?

古典英雄的時代終結了。新英雄的時代來臨了。


古典英雄是什麼樣子?

最簡單的場景:原始社會里,酋長往往由什麼人擔任?部落裡最勇猛、衝鋒最向前最屌的那一個。一個勇力、魄力超人的酋長能夠統領幾十、幾百、幾千人的隊伍擊垮一切猛獸與敵人。


年輕人的成熟與變壞,往往是從嘲笑項羽開始的


然而,隨著時間軸越往後推,私有觀念越濃,名利觀越重,這類古典英雄就會被善於老謀深算、縱橫捭闔的新英雄取代或擊敗。戰場不再是唯一的戰場,酒館、青樓、咖啡館裡的一番利益交換就敵得過十萬二十萬大軍。


項羽與劉邦打了四五年仗。

他或許說不出上述的囉嗦話,但裡面的道理他絕對能明朗或隱隱體察到。

所以到了烏江,面對泱泱江水與一條小船,他選擇了戰死,以最後一個古典英雄的死來宣告古典英雄時代的結束。

從此,世間再無西楚霸王!

不是人世再無項羽這般的人物,而是世人再不以項羽為偶像,而以老謀深算的劉邦為楷模。

這是一座里程碑,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OK,囉嗦鋪墊了這麼多,終於該回到文章主題了:

年輕人的成熟與變壞,往往是從嘲笑小項羽開始的。

年輕人崇拜項羽,是因為血氣方剛,是骨子裡的古典英雄在咆哮。

年輕人嘲笑項羽,是因為現代社會運轉的規則會反覆折磨、淘汰古典英雄。

當年輕人開始嘲笑項羽,意味著Ta開始成熟、重生,更加適應這個社會的玩法。同時也意味著,Ta日漸爐火純青、老謀深算的習慣裡,已經抹殺了那個真性情的自己,轉頭懷抱了長命百歲的溫柔鄉里。

PS:

老豬不是在逆流而行,諷今懷古。只是想理清楚一個人的心念歷經了怎樣的流浪,才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一個時代的風貌,又由哪些心念組成,又會怎麼遷徙變化。

順便,我還是喜歡與懷念那樣的古典時代,有很多人,像個人。有很多事,像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