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血贵族割礼厅

虚极子按:咬定青山不放松,雀雀衔花不怕疼。

与众不同的“蓝血”,在欧洲常是出身名门的代名词。蓝色,恰恰具备了其他色彩无法比拟的贵族气质,就是那种你甘愿为她肝脑涂地的气质。“青金石”的天蓝色竟然曾令权势煊赫的埃及贵族痴迷不已,以致于法老要求在自己千秋之后覆面用的金面罩上一定要镶嵌青金石,似乎只有蓝色才能将逝者的亡灵召唤回阳间。在古埃及掳掠东方的战果报告中,时常提及作为贵重战利品的青金石,而且它在战果清单中的排位远在黄金和其它宝石之前

蓝血贵族割礼厅

▲ 法老金棺上镶嵌最多的宝石依次是:青金石,绿松石,红玉髓

图坦卡蒙金棺,公元前14世纪晚期

埃及开罗 埃及博物馆藏

可是,当战争失败、贸易中断、朝贡体系瓦解、或者消费降级时,急需要青金石的埃及贵族该从何处搞到那一抹蓝色抚慰呢?少小不勤快,长大去山寨。擅长化学的古埃及人暗搓搓悄咪咪地鼓捣出青金石的替代品——“埃及蓝”。那时是公元前2600年。成分为硅酸钙铜的埃及蓝成为历史上第一种人工合成的颜料,被广泛应用在壁画、玻璃料和陶釉上。既然谈到陶釉,我们七拐八拐地就拐到今天的主题上了——蓝釉陶瓷。

蓝血贵族割礼厅

▲ 古埃及孔雀蓝釉陶碗

埃及开罗 埃及博物馆藏

蓝釉陶瓷工艺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由来已久:公元前2000年的两河流域的埃兰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就已经懂得在泥砖表面敷烧青金石颜色的蓝釉料,用这种蓝琉璃砖把王的都邑装扮成“天空之城”,最著名的遗迹就是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伊什塔尔门”。

蓝血贵族割礼厅

▲ 巴比伦城门之一——伊什塔尔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期(公元前605-前562年),琉璃砖装饰

德国柏林 佩加蒙博物馆藏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后,蓝釉琉璃砖被大规模应用在清真寺里里外外的各种位置上,如穹顶:

蓝血贵族割礼厅

▲ 比比哈努姆大清真寺北“伊万”(Iwan)的蓝色穹顶,1399-1405年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

如宣礼塔:

蓝血贵族割礼厅

▲ 星期五大清真寺南伊万以及蓝色宣礼塔,1399-1405年

伊朗伊斯法罕

如祈祷者壁龛:

蓝血贵族割礼厅

▲ 伊朗伊斯法罕的伊玛目(Imami)蓝琉璃祈祷者壁龛,1354年

美国纽约 大都会博物馆藏

还有清真寺里青花瓷一般的陶制吊灯:

蓝血贵族割礼厅

▲ 土耳其伊兹尼克清真寺里的青花吊灯,1549年

英国伦敦 大英博物馆藏

还有想想就蛋疼的蓝色割礼厅:

蓝血贵族割礼厅

▲ 托普卡帕宫割礼厅的蓝色壁砖,1526-1528年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托普卡帕宫宫殿博物馆藏

蓝血贵族割礼厅

▲ 局部细节:咬定青山不放松

蓝血贵族割礼厅

▲ 局部细节:雀雀衔花不怕疼

穆斯林之所以热爱蓝色,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烈日炙烤着干渴的大地,触目皆是沙漠和戈壁,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黄红等暖色谈虎色变,只有蓝色的高天大海方能带给他们一丝丝清凉、舒爽和自由。伊斯兰教恰似宣礼塔上蓝色的召唤——呼唤人们去完成对玄天大海的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