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美教育的根本差距在哪?

中国现有阶级的逐渐固化,使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教育或许成为唯一的上升通道。

因此关于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也不断的被挖出来放在舆论中发酵,而在这些舆论中一定少不了拿中美教育做比较。但是今天萌妈要告诉你,你被这些舆论误导了!

一般的文章通常将中美教育间的差距归纳成以下三种原因:

1. 教学模式的问题。与美国的通才教育不同,中国采取的是高、精、深的精英文化教育模式,忽略普通人的需求,以国家建设为统一标准。

2. 教育理念的问题。源自意识形态和立国之本。中国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主张标准化生产;西方的意识形态则源于所谓的天赋人权,更将就个体发挥到极致之后对于国家的贡献;

3. 文化差异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形而上,重理而轻术;西方教育讲究形而下,重术而轻理。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看中国人写的教程,往往干货或条条框框的东西较多,演绎的案例之类较少;而西方人写的教程,往往条条框框很少,演绎的案例较多。

上面三种都是中美教育有差异的原因,但请注意以上三点仅仅能让中美教育产生差异而不是差距,那么真正让中美教育产生差距的是什么?

对美国教育有了解朋友可能知道,在美国家长投诉老师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许多中国家长觉得这简直难以理解。作为发起现代教育的国家,美国的教育方式值得中国借鉴。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2009年9月8日是美国大多数中小学的开学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前往阿灵顿县的韦克菲尔德高中发表开学演说,迎接他的不是列队欢迎的学生,而是一群抗议的家长,其中一位家长手举这样的条幅:“奥巴马,离开我们的孩子。”许多家长纷纷打电话到学校,要求学校不得转播奥巴马的演讲。家长们担心政治人物会向孩子们“洗脑”,毒害孩子们的心灵,将孩子们的健康思想引向罪恶的深渊。面对家长们的投诉,学校不得不听取他们的意见。因为在美国,家长的权利非常大,可以直接干预学校教育。

但是来自中国的老师,对这样的家长相当不习惯。在国内,教育目标、课程、课本、教师、学校管理……全不是家长可以决定的。家长的责任就是送孩子上学。学校跟家长的联系,基本上就是通报学生的成绩,或者要求家长配合管理学生的纪律问题。因此,学校有绝对的权威,家长能做的,就是要求孩子尽量满足学校的要求,老师对孩子的投诉永远是正确的,不管孩子有没有错,都必须先根据老师的意见,叱责了孩子再说。

我们从上面的小故事可以发现:和中国不同,美国的公立教育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家长的高度参与。

中美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在教育中扮演角色的巨大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在美国,学校会主动和家长沟通,有比较完善的沟通管理,最常见的沟通有学校参观日、主动约谈、电话联络、家长讨论会、家访、便条留言、班级通讯等。学校还特地设计了公告牌、家长角和家长休息室。美国的一些学校,还规定要求家长及时走访老师,了解老师的教学计划和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谈谈家长对老师的期望。家长还和老师及时互通情报,这样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每年9月,美国中小学校陆续开学,老师们会非常慎重地给学生家长写封“引荐信”,将学校的情况、老师的教学设想、、课程安排等告诉家长。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课程,让家长为新学期的教学提出意见。有些学校还主动和家长签定教育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这是一种主动沟通的方式,也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美国中小学校都十分重视“学校开放日”,一般安排在每学年开始的第一个月的周五晚上。每到这一天,校园都是人满为患,学校将日程表发给每一个家长,而家长则匆匆跑到指定的教室听老师上课和交流。家长最大的收获是亲眼看到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能和老师进行实质性的交流。

尽管老师将家长视为上帝,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却十分融洽。美国家长都比较热心和体谅老师的工作,他们常常主动申请到学校当义工,协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为学校的活动做准备工作,协助学校各类演说,帮助孩子完成一些常规作业……热心的家长还会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家长们利用的专长或经济实力,捐赠教学器材和图书、设立奖学金、举办各类讲座、以义演、义卖等方式为学校筹集资金等,家长和老师宛如一家人。

我们可以发现美国的老师将家长视为上帝,而中国的家长却将老师视为上帝。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缺位和中国老师对学生教育的大权独揽是导致中美教育产生巨大差距的根源。

原创!中美教育的根本差距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