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跑再多冤枉路也甘願,惟願百姓得平安

新華網浙江頻道9月22日電(記者 黃深鋼)據氣象部門消息,“鳳凰”已於19時35分在寧波市象山縣鶴浦鎮沿海登陸,登陸時為強熱帶風暴。(近中心最大風力10級、氣壓985百帕)

19時46分看到這條消息,我在電腦前輕輕舒了一口氣。在此之前的10分鐘,我剛剛發完另一條稿件,講了“鳳凰”最有可能登陸鶴浦,但此地的避災安置點竟然準備充分也無人來住的“怪現象”。

走勢怪異的“鳳凰”終於落地了,我們一眾跑颱風一線的記者的心也落地了——前者的“落”,是降落的“落”,後者的“落”,是略有點失落的“落”。

有人說,當記者的“唯恐天下不亂”,此話然也。回想這兩天的行程,我們先是根據“鳳凰”路徑預期登陸點在臺州,提前一天奔赴到了台州的椒江,此地位於樂清灣中心地帶,可轄制玉環、溫嶺等最有可能的登陸點,但等了一晚,今早得到的消息是“鳳凰”又略微調整了方向,北上了。

然後我們又繼續出發往寧波象山趕去。在上午的採訪中,攝影記者的照相機、攝像記者的錄像機都因強降雨而導致機器進水了,在車上,兩名同事忍不住罵罵咧咧,一邊手腳不停地擦拭、維修著器材,尤其是將數據卡裡的資料趕緊導入電腦。他們說,在車上這麼高度緊張的工作,簡直暈得快吐了。

下午在傍晚時分,我們趕到了象山縣,通過和當地最熟悉颱風運行情況的幹部的“秘聊”,得知鶴浦鎮是“最有可能的登陸點”。我們連車也沒下,直接把攝像記者送到當地電視臺去維修器材併發稿,剩下的人就直撲鶴浦,想趁著天黑前趕到目的地。

下了兩個成年人後,這輛剛開始坐著還覺得頗為平穩的越野車,顯得有點“飄”了。尤其是往鶴浦途中要經過好幾座連島橋樑、隧道,橫風颳得車開得軟綿綿的,像坐轎子一樣。而眼看著一馬平川的道路,會因為輪胎忽然壓進水坑濺起巨大的水浪,將車前玻璃瞬間糊滿,眼前一片白花花,啥都看不見,司機說,這時候剎車都沒有用,算是最危險的時候。

就這樣,我們在傍晚6點半左右趕到了鶴浦鎮,找到了當地幹部瞭解了相關情況。夜色已然降臨,相比我們的“來勢洶洶”,當地幹部倒是很淡定跟我們介紹了情況,並引導我們到安置點採訪。

然後就回房間寫稿子……說實話,自打來了鶴浦,有點不甘心的感覺,無論從觀感還是詢問,似乎都顯得太平靜。記者的職業病犯了,心癢難搔,很厲害。

然後就想,這沒有“新聞”的日子,其實恰恰就是平安的日子,如果“鳳凰”最終沒有為這一方百姓帶來災難,這是不是比我寫幾個稿子更值得高興?杜甫曾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這一次,我的筆下可能不夠滄桑,然而,心裡卻仍是——感到幸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