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贵妃和贵妃有什么区别?

天使文化知识局


在皇帝的后宫之中,皇贵妃相当于副皇后,如果皇后不在或是失宠、被废时,皇贵妃就是六宫之主。而贵妃和普通嫔妃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级别高一点而已,并且皇贵妃因为位同副后,所以只设置一人,而贵妃则有两人。

皇贵妃与贵妃都是中国古代皇帝后宫嫔妃的等级之一。皇贵妃始于明朝景泰年间,明代宗册封其宠妃唐氏为皇贵妃。清朝建立后沿袭明制,到了康熙帝时期,后宫制度开始正规化,皇后下设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皇贵妃与贵妃都是皇帝高级别的妃子,皇贵妃是众妃之首


皇贵妃由于地位尊崇,位同副后,会对皇后之位产生威胁,所以轻易并不设置,一般只有在皇后失宠、皇后被废、皇后死亡,或者是妃子被晋为皇后之前的预备这几种情况下设立。顺治帝宠爱董鄂妃,将其立为皇贵妃,宠冠六宫的董鄂妃让顺治帝一前一后两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形同虚设,不能立足。另外继后辉发那拉氏被幽禁后,令贵妃被晋为摄六宫事皇贵妃。皇贵妃在非常时期有权利和资格代理皇后职责,但是贵妃却没有。



历史课课代表


皇贵妃相对于贵妃、妃出现较晚,明宣德年间才出现,历史上第一位皇贵妃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继后(孝恭章皇后)孙氏,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孙氏最初是被明宣宗的生母诚孝昭皇后张氏选定的儿媳,十左右即被张氏接入宫中抚养,有那么点儿“童养媳”的意思。明宣宗对孙氏也比较中意,基本上默认了这门亲事。可惜,明宣宗的祖父明成祖朱棣却因为一些“封建迷信”的原因,乱点鸳鸯谱给孙子明宣宗另寻了一门亲事,即后来的废后胡氏。彼时,作为皇太孙的明宣宗只得接受祖父的安排,即便是明仁宗夫妇也无能为力。明宣宗即位后在册立胡氏为皇后的同时,册封为贵妃。依明制,贵妃只有金册,没有金宝。但是,明宣宗宠爱孙氏,从内心反感祖父曾经强加的那门婚事。于是,破例让孙氏像皇后一样拥有金册和金宝,“皇贵妃”之名由此而来。在孙氏生下明英宗之后不久,明宣宗正式废胡氏,改立孙氏为皇后。



自此之后,皇贵妃成为了明朝宠妃的专有头衔,并且在不久之后成为定制,地位仅次于皇后,拥有金册和金宝,待遇也仅仅是略低于皇后,基本上相当于副皇后。明代宗、景泰帝曾经册封宠妃唐氏为皇贵妃,因为“夺门之变”的缘故,唐氏的皇贵妃地位没有得到后来明朝官方的认可。明朝第一位官方认可的正式皇贵妃是明宪宗的宠妃万氏,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那位万贵妃,实际上应该叫万皇贵妃才对。万贵妃的事情大家都熟悉,这里就不赘述了。



清朝继续沿用了明朝皇贵妃这一等级,地位、待遇和明朝相当,仅次于皇后,高于所有的贵妃与妃。因为皇贵妃和皇后仅仅是一步之遥,对皇后之位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为了避免后宫的“不和谐”,清朝规定,皇后在世时不册封皇贵妃,并形成定制。除了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之外,无一例外。魏佳氏被册封为皇贵妃摄六宫事时,清高宗弘曆的继后乌拉那拉氏(一作辉发那拉氏)的皇后之名并没有被去除,仅仅是不废而废。因此,魏佳氏成为了清朝二百余年里,唯一皇后在世的情况下被册封的皇贵妃。但是,这位皇后也仅仅只剩下一个虚名而已。



自此,皇贵妃头衔只能在宠妃们临终前或去世后被授予,基本上沦为了“荣誉勋章”一般的存在。唯一的例外就是代理皇后,即皇贵妃摄六宫事。这一类人当中,大部分不久后都会被正式册立为皇后。当然,也有少部分生前没有扶正的,如清仁宗顒琰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和恭忠亲王奕訢的生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仪纯皇后是在去世后多年、儿子清仁宗即将即位前才被丈夫清高宗追谥为皇后的。而孝静成皇后,则是临终前才被养子清文宗奕詝尊为皇太后,去世后被追谥为皇后。但是,终清文宗一生,孝静皇后不袝太庙、不系帝谥,且谥号字数也比正牌皇后缩水,属于典型的“低配版”。直到祺祥政变之后,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对奕訢投桃报李,博尔济吉特氏才最终得以成为正牌皇后。



至于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同样是死后被丈夫清世祖追谥的皇后,而且终清朝二百余年,一直没有升袝太庙,也未系帝谥,并不能算得上真正的正牌皇后。不过,如果清世祖和董鄂氏没有早逝,或者董鄂氏的儿子荣亲王没有夭折,一切就很难说了。



总之,无论明清,皇贵妃都是仅次于皇后的存在,其地位远在贵妃之上,不是一般后宫女子能够得到的。后宫女子如果没有皇帝的极度宠爱和/或深厚的母家背景,或者即将被正式册立为皇后,几乎是不可能成为皇贵妃的。即便是清高宗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生前在儿子被密立为储君的情况下,也仅仅被封为熹贵妃而已。当然,没有丈夫的宠爱、一定的母家背景或者优秀的儿子,想封贵妃也是非常困难的。


不务正业歪医生


皇贵妃或者贵妃的区别,从它们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得出。

一方面,不论皇贵妃还是皇妃,她们都是皇帝的配偶;另一方面,也都是女官的名称。

考察历史不能发现,最先出现的是贵妃。南朝宋孝武帝时期,后宫开始设立贵妃,其级别非常高,相当于首相级的相国。其时,把贵妃与贵 嫔和贵人并列,称为三夫人。在后宫中,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

这一起源于南朝宋的制度,相继定都南京的南朝的齐、梁、陈均沿袭。隋朝统一后,初时不设贵妃,但到了隋炀帝时,复设贵妃,并将其与淑妃、德妃同列,称为三夫人。唐代,又将贵妃与淑妃、德妃和贤妃同列,称为四夫人。唐代也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贵妃——杨玉环。

此后的历朝历代,除了元朝以外,都设置有贵妃,其地位也一直仅次于皇后。

皇贵妃的出现则比贵妃要晚很多,它始于明朝第八皇帝,也就是成化年间。《明会要》中称:“宪宗封万贵妃,始称皇。”这时距出现贵妃称号,时间已过去了900年。万历时期,曾册封郑氏为皇贵妃。后来,又有恭妃进封为皇贵妃。崇祯时,封田氏为皇贵妃。此时,皇贵妃的地位和以前的贵妃一样,都是仅次于皇后的后宫中的二号人物。

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制度又有所改变,后宫设皇后一个,皇贵妃一个,贵妃两个。这时候的皇贵妃仍然是仅次于皇后,但贵妃却比不上前代了,它不仅要次于皇后,也要次于皇贵妃,属于第三号了。


聂作平


皇贵妃在清朝的后宫里面。是代表副后。皇贵妃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而贵妃。这是不能与皇贵妃。同行相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