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製氧機制出的是氧氣還是”空氣”?

近年來,家庭製氧機質量問題層出不窮,就在今年2月,國家食藥監總局抽檢數據顯示:部分製氧機因氧濃度不達標,製氧機外殼質量不合格以及標誌標籤、說明書等項目不符合標準被曝光召回。

早在2008年時,浙江還發生過在搶救重病人過程中,因為面罩使用問題導致患者所吸入的氧濃度僅有18%,最終使病人死亡的案例。湖南《經視大調查》節目也曾曝光郴州市第四人民醫院製氧機氧氣不合格,氧濃度僅有54%的情況。

你的製氧機制出的是氧氣還是”空氣”?

可見,在患者治療過程中,氧氣濃度的重要性。氧氣濃度關乎患者的生命,容不得一點馬虎。

你的製氧機氧濃度合格嗎?

像以上這種“氧濃度不達標”的情況,不僅僅出現在醫院,家用製氧機裡“氧濃度不達標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國家規定,醫用級製氧機氧濃度需要穩定在(90±3)%,即氧濃度穩定在87%-93%之間,進口製氧機的氧濃度標準比我國規定的氧濃度標準稍高,氧濃度一般穩定在(93±3)%,即氧濃度在93%-96%之間。

很多家用製氧機在氧流量1L/分時,氧濃度可以達到90%;氧流量2L/分時,氧濃度50%,氧流量3L/分時,氧濃度40%;氧流量4L/分時,氧濃度33%;當氧流量調到5L/分時,氧濃度卻只有30%了。所以,隨著氧流量調大,氧濃度降低,不能穩定在87%-90%之間的製氧機是達不到醫療級標準的,對於治療(慢阻肺、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疾病意義不大。

舉個例子:慢阻肺患者每天需要持續低流量低濃度吸氧15小時以上,但是,如果購買到氧濃度不達標的製氧機,可能前7小時吸入的是有效氧濃度,後8個小時吸入的氧濃度已經近乎“空氣”了。

你的製氧機制出的是氧氣還是”空氣”?

吸入氧濃度才是你應關注的

以慢阻肺患者為例,慢阻肺患者吸入氧濃度需要在29%-35%之間,並且需要長期穩定地保持在這一範圍內,才能達到長期氧療的效果。關於吸入到肺內的有效氧濃度我們有一個公式,其公式為用鼻導管吸氧,同時氧濃度穩定在90%時,到達肺內的有效氧濃度=21%+4%×製氧機所開流量。(舉例:製氧機流量5L/分,肺內有效濃度=21+(4×5)%,也就是吸入到肺內的有效氧濃度為:41%)

經過專業的公式換算,很容易就能夠判斷出您所選的製氧機制的是”空氣”還是氧氣了。

你的製氧機制出的是氧氣還是”空氣”?

氧濃度缺少監管的“最後一公里”

國家在製氧機生產許可方面有明確規定:製氧機出廠時額定範圍內的氧濃度應大於90%,並自帶氧濃度檢測功能,當氧濃度低於82%時,應停止使用,需要維修檢查。但現實情況中,氧濃度檢測方面缺少“最後的一公里”。在製氧機使用過程中,國家缺少相應的檢測機構,很多消費者錯誤的以為製氧機只要在運行,所製出的就是合格的氧氣。

你的製氧機制出的是氧氣還是”空氣”?

氧濃度穩定在90%以上,才是家庭氧療的標配

在越來越多慢阻肺患者選擇接受長期氧療的當下,其中也有78%的患者未正確實施長期家庭氧療,而選錯製氧機的比例更是居高不下。

對於一臺合格的製氧機來說,無論開機時間多長,氧濃度能夠不出現任何衰減,穩定在90%以上。這樣才能保證長期氧療的療效。

因此,選擇一款在功能上較好的製氧機,就成為長期氧療的基礎。以Drive DeVilbiss 製氧機為例,不僅出氧濃度穩定在90%以上,還可以做到實時準確進行氧濃度監控,最大程度保障了氧療的效果。

你的製氧機制出的是氧氣還是”空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