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调查丨津城“文化味儿”有多浓?

今晚调查丨津城“文化味儿”有多浓?

清晨6:00,网名“想开了”的市民胡金燕走出家门,每天一个半小时的晨练风雨不误;8:30,她准时到达天津火车站参与公共交通志愿者活动,之后又搭乘地铁赶往瑜伽冥想活动场地;中午她没有回家,因为和朋友约好要为独立书店主办的新书发布会捧场;下午,她先参加救助流浪小动物的公益活动,再“转场”去青年戏剧节,一场重要的论坛将在16:00 开始,18:00 结束;当天的最后一项日程是去音乐学院分剧场看话剧,场次有点晚了,但“演出很精彩”。这是2018年的第一个周六,一位文艺爱好者不肯停歇的文化“足迹”。

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市民关注文化生活品质的提升,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活动。本期调查,让我们用数据来探寻津城的“文化味儿”。

今晚调查丨津城“文化味儿”有多浓?

1乐享文化生活是主流

本期“今晚调查”通过问卷星、掌上天津App、腾讯大燕网等渠道发起“天津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主题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06份,综合呈现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的市民对津城文化氛围的体验与期待。

本次调查中,男性受访者占比35.47%,女性受访者占比64.53%;19至30岁的受访者占比40.15%,31至40岁的受访者占比28.82%,41至50岁的受访者占比15.76%,50岁以上的受访者占比14.28% ,18岁以下的受访者占比0.99%;本科学历占比最高为57.64%,大专学历占比14.78%,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17.49%,其他学历水平占比仅为一成左右。

调查显示,超过八成(83.01%)受访者表示自己乐于享受属于自己的文化娱乐时间,13.05%受访者坦承自己用于文化生活的时间“不太多”,仅有1.72%受访者表示对文化生活不感兴趣,还有2.22%受访者对于自己是否有文化生活这一问题有些“说不清”。

2互联网改变休闲方式

闲暇时,人们如何安排休闲生活呢?调查显示,电视电影仍是大多数人的首选项,占比达63.05% ;阅读占比47.29%;旅游占比43.35%;看展览、逛博物馆占比29.31%;散步、夜跑、骑行等健身活动和观看现场演出均占比23.65%,此外,绘画、摄影、书法类艺术活动,听公益讲座、参加社区文体活动、棋牌游戏等也有一定的比重。比较来看,涉及互联网的休闲文化活动受欢迎程度较高,48.52%受访者喜欢上网,33.50%受访者有“刷手机”的习惯,17.24%受访者热衷于手机游戏。“拇指”不仅点开了经济,也挤占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

在阅读领域,科技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三成(31.03%)以上市民习惯阅读电子书,此外,喜爱逛网上书城的市民占比40.39%。网络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购书渠道。

今晚调查丨津城“文化味儿”有多浓?

3津门读书爱书人不少

在天津,实体书店仍然拥有大量忠实“粉丝”。36.21%受访者喜爱特色书店,33.25%受访者钟情独立书店,31.03%受访者青睐传统书店,图书批发市场(12.07%)、书报摊(8.87%)也有一定受众。

据天津市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存介绍,近年来,出版界立足于拓展阅读渠道、丰富阅读方式,不断深化阅读理念,引导市民多阅读、勤阅读、好阅读,获取知识、涵养精神。在市财政资金扶持下,天津市首家24小时营业的新华书店开张纳客;图书大厦也连续几年受到市财政资金扶持,购书环境改变了,书城布局更合理了,图书品种也增加了;市财政局、市出版局共扶持国有实体书店项目49个,民营实体书店180家(次),改善了实体书店的经营条件。考虑到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习惯改变,对“互联网+阅读”模式的探索日渐深入,网络微书评大赛等多种形式的网络阅读交流有效丰富了津门市民的阅读体验。

4氛围升级内容需换代

文化活动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还能拓展出很多社交功能。在针对市民文化社交现状的调查中,参加文化艺术活动(22.66%)、朋友圈转发线上文化类小游戏(21.92%)、参加业余文化艺术课程培训(21.18%)均受到欢迎。而同时,宁愿独自享受业余文化生活的受访者占比33.99%,说明网络技术虽然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更多选项,同时也让人们在休闲时间更倾向于独处。

网络的冲击、风尚的变化、城市文化氛围的升级,带来的不仅是新鲜的话题和元素,也正在刷新很多市民的休闲主题。

观看演出,如今已成为不少天津人业余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调查中,11.08%受访者经常观看歌剧、话剧等文化演出,43.35%受访者会挑选喜欢的场次观看;15.76%受访者经常欣赏曲艺,30.05%受访者有时欣赏曲艺。新一年,本地文化演出、文化活动更加丰富,演出类型也更加多元,更富个性。元旦之后,儿童剧、民谣弹唱、少儿舞蹈、老歌演唱会、优秀社区文艺团体戏曲专场等演出接连以“文化周末”的方式登陆群艺馆各个剧场。天津市群众艺术馆文学工作负责人李莹表示,群众艺术的创作活力来自于群众。比如,每年一届的“全民创意写作”活动不设门槛,“一粒种子”文学沙龙希望通过活动提振新生创作力量。

数据显示,受访市民对广场舞这种大众休闲方式的兴趣有所降低,74.14%受访者表示从不参加广场舞活动。然而,调查同时显示,近半数(46.80%)受访者不太清楚所在社区有哪些文化娱乐活动,能说得出的就是广场舞、打牌下棋等。由此可见,想要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社区也需根据居民结构适当“升级换代”文化娱乐活动。

今晚调查丨津城“文化味儿”有多浓?

5文化惠民“福利”见效果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受访者年度文化消费的开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区间:500 至1000元占比26.35%,500元及以下占比22.41%,2000至5000元占比20.69% ,1000至2000元占比19.46% ,5000至10000元占比6.90%。年度文化开支在10000元以上(1.48%)和几乎没有文化消费(2.71%)的占比均较低。相对并不太高的文化消费水平,是否能保证市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呢?

如今,天津市大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已免费向市民开放,66.50%受访者知悉这一“福利”,27.59%受访者表示尚不知情,但以后会考虑多去参观,仅有5.17%受访者既不知情也兴趣不高,0.74%受访者持其他意见。

多年来的文化惠民政策已经深入人心,琳琅满目的文化“免费午餐”让更多市民可以在能力范围内接触到更加“高大上”的文化享受。

调查显示,半数以上(51.48%)受访者了解或拥有文惠卡,33.99%受访者了解“书香天津”系列活动,32.02%受访者了解惠民演出、惠民影视相关活动,对流动图书馆、传承文化系列活动等文化惠民政策也有一定知晓度。

6数量增加质量也要提升

今晚调查丨津城“文化味儿”有多浓?

城市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受访者中参加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的超过三成。

在影响人们参加文化活动的因素方面,“ 获取信息渠道不畅通”占比54.43%,“组织引导太少”占比44.83%,没有时间则占比40.39%,此外“ 消费成本高”“缺乏合适的设施”“没有感兴趣的活动”等选项也均有三成以上得票。

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的胡金燕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自己参与文化活动的“秘籍”:多关注文化机构的官方微信号,就能及时收到相应的活动预告推送。她关注了几百个账号,还把自己喜欢的活动主办方都设置为“置顶”,确保能最快地获取准确信息。

“80后”文艺爱好者周萍就职于民政系统,她热爱油画艺术,对表演很有兴趣,平时喜欢看看画展,用惠民卡给妈妈购买戏票,周末有时会外出写生。此外她还担任着“海河剧社”的公益志愿者,为戏剧文化活动贡献自己一份力量。通过公益活动,她结识了很多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朋友。在她看来,喜欢文艺的天津人“挺多的”,各个年龄层次的都有,年轻人热衷运动、文艺活动的多一些,老年人则更青睐书画活动。

周萍认为,虽然本地文化活动越来越多,但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还要提升质量。正规机构举办,符合本地居民文化需求,多一些创意含量、少一些商业色彩的文化活动才更受欢迎。

文化生活对于人群的意义似乎正在分层:单纯休闲娱乐、有目的地提升素养和欣赏、享受文化生活的乐趣⋯⋯目的虽不同,但都印证着一种进步趋势: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建设到一定规模、科技便利到一定水平之后,人们与文化生活的关系必将变得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今晚报•问津出品

今晚报•问津记者 吴阿娟 张译丹 制图 陈遇冬 王欣蕊

感谢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城市管理专业的王磊、张宇、樊兴菊三位老师对本次调查作出的贡献。

觉得此文有用,就点ZAN支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