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基层治理“路在何方”之问

作为“中国之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基层治理在党的领导体系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基层治理面对最广大的群体、最复杂的矛盾、最具体的问题,治理现代化的任务最多最重,以党的领导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是新时代基层治理方式与时俱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近日,根据中央统一安排,中央宣讲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在各地陆续开展,宣讲团成员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案例,阐明了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并对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了深入解读,有利于探索出基层治理创新模式。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下移,鼓励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完善协商与对话的良性互动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基层修炼治理内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力点。北京市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就是把全面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作为核心,不仅体现了党对基层治理领导的必然性,而且凸显了党加强对基层治理领导的紧迫性。因此,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就要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建构科学合理、健全完备、相互衔接的基层党组织治理体系,方能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让全党全国人民更有获得感的坚定制度自信。

党的领导是覆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贯穿国家治理全过程的,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夯实基层治理的地基,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党领导基层治理的根本目的是把不同主体的治理活动整合到一起,把各种治理资源配置到一起,把各种治理功能聚集到一起,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必须着力优化党领导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探索解决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构建合作互助治理新模式,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对基层治理的全覆盖,助力基层治理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决定了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基层治理,为人民谋幸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基层既是治理的重点,也是治理的难点,只有把党建设好,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才能切实贯彻党领导一切的最高政治原则,进一步督促我们去完善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相信只要我们沿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引的道路前进,“基层之治”定会更有力量,基层治理定能答好“路在何方”之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