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2019年省考申論熱點之五,“社會保障”與“鄉村振興”!

深度分析2019年省考申論熱點之五,“社會保障”與“鄉村振興”!

今天,小編繼續為大家詳細分析和講解“深度分析2019年省考申論熱點之五”,這次我們結

合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提高“社會保障”讓人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

內容,來詳細分析一下2019年各省省考申論可能會出現潛在熱點。

熱點:社會保障

如何看待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問題

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證明,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是我國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要組

成部分,對於實現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經過長期努力,目前

我國社會保障有了長足進展,初步形成了社會保障體系的總體框架,在促進改革發展穩定中

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社會保險方面,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覆蓋的範圍不斷擴大,社保基金的

支撐能力逐步增強。

在社會救助方面,初步建立了以城市低保、農村五保、農村特困戶救助、災民救助為基

礎,臨時救助為補充,醫療、教育、住房、司法等專項救助相銜接,政策優惠和社會互助相

配套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框架。

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方面,初步形成了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託、供養機構為補充,

老年人、殘疾人和孤兒為重點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慈善事業進入政府全面推動的新階段。

當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還很不完善,存在覆蓋範圍窄、保障水平低、法律不夠健全、監

察執法不嚴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人口老齡化使老年人的養老、醫療、社會服務等問題更加突出。

二是就業方式日益多樣化使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問題更為凸顯。相當數量的非公有制職

工沒有享受社會保障。在當前情況下,如何把這些人納入社會保障的覆蓋範圍,是我們必須

研究解決的問題。

三是城鎮化進程加速給社會保障制度帶來新問題。

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是一項艱鉅任務,任重道遠,需要全社會付出更多的

努力,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市場等各方面的作用。

加強監管、體系建設、完善法律、加大投入

在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過程中,政府首先要發揮主導作用。根據我國基本國情和

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積極借鑑世界其他國家發展經驗,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事業發展

模式,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逐步實現覆蓋城鄉居民的發展目標。一是調整財政支出結構,

建立規範的社會保障預算制度,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支出的比重。二是科學規劃,使社會保障

體系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適應人口老齡化、就業方式多樣化、城鎮化加快的特點,完善現有

的保障制度,有計劃地把應該納入而未納入的人切實納入進來,真正實現"應保盡保";探索新

的制度建設,針對不同群體增加新的保障項目,如建立符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農村

養老保險制度等。三是加強社保基金的籌集和監管。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引導參保人員繳納社

會保險費,鼓勵社會捐贈,擴大社保基金的籌集渠道,不斷做大做強全國社保基金。同時,

要進一步加大對社保基金的監管力度。要進一步提升基金的統籌層次,建立健全各項制度,

促進基金管理的公開、透明,確保基金的安全運行。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還必須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企業要切實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按時足額為職工繳納各種社會保險費用,逐年增加養老金積累,建立健全福利集體協商機制。

社會組織和服務機構要積極行動起來,在社會救助、濟貧幫困、慈善服務等方面發揮作用;家

庭和個人要依法繳納各種社會保險費用,發揮好贍養、自助、互助等功能,推動形成團結互

助、和諧融洽的社會氛圍。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也要積極發揮商業保險的補充作用。商業保險雖然是一種經濟行為,

與保障基本生活為目的的社會保障制度有差別,但在減少危險、補償損失、保障生活、安定

社會上與社會保障制度又有相通之處。特別是商業保險投保水平可高可低,多投保多受益,

能夠滿足人們更高層次和多樣化的社會保障需要,有利於提高我國社會保障的整體水平。因

而要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完善人壽保險、補充醫療保險、人身意外保險等險種,為群眾提供

更多更好的服務。

此外,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法律體系,加快出臺社會保險法、社會救助法、慈善法

等法律,制定養老保險條例、醫療保險條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條例等法規。同時要嚴格執

法,依據《勞動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積極開展規範企業用工、清理社會保險關係等方面的

監察執法,提高社會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熱點: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人民政府站在科學發展的角度提出來的,立足當前,著眼長

遠,造福人民的重要部署,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農業生產力總體水

平不高,農業基礎地位薄弱,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社會事業落後,農民收入低,素質總體不

高,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些問題越來越顯現出來。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僅要有城市的和諧,更要有農村的和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把解決

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

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使農村整體面貌出

現較大改觀,逐步把農村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

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要加快發展農村經濟,增加“新收入”。農村的落後,首先是經濟的落後。發展農村經

濟,壯大農村實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的首要任務。促進農民增收,要“三管齊下”。一是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發展優質高產

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二是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帶動

力強的龍頭企業,壯大縣域經濟,形成農村內部增收合力。二是實行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

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拓寬農民外部增收空間。

要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培養“新農民”。我國城鄉之間的差距,最突出的是社會發

展的差距;我國農村的落後,最突出的是社會事業的落後;我國農村存在的問題,最突出的

是農民“上不起學”、“看不起病”的問題。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的重要任務;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本質要求。要進一步加大對農

村社會事業的支持力度,切實加快農村社會發展,重點抓好農村教育和衛生事業。進一步明

確各級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責任,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加大國家財政

對農村合作醫療體系的投入力度,在農村建立大病、重病統籌機制。建立城鄉銜接、公平統

一的社會福利制度,探索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救濟制度。

要加快推進基礎建設,建設“新村鎮”。一是加強村鎮規劃和建設,加快農村基礎設施

建設,要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儘快改變村容髒亂差、房屋破舊散和農村交通不便、飲水困

難的落後狀況。在這個過程裡,必須強調要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情況,實行分類指導,絕對

不能搞一刀切,搞大拆大建。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起點可以高一點,步子可以快一些,統

一規劃建設新村;經濟欠發達的地方,可以先辦有條件辦的事,從改水、改廁、改灶、改電、

改路等農民最關心、最期盼的事情抓起。。 二是加強農業設施建設,發展農區和牧區畜牧

業,保護和利用好漁業資源,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推廣良種良法,加快發展農業機械

化,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積極發展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的節約型農業。三是要統籌城鄉

發展。

要加快推進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倡導“新風尚”。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必須要有符合時代要求的新風尚、新觀念、新思想。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是建設社會

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推進以村民自治和村務公

開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倡導移風易俗、

新事新辦,崇尚科學、反對迷信。開展普法教育,確保廣大農民群眾依法行使當家作主的

權利。要引導農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用勤勞的雙手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

“事危則志遠,情迫則思深”。歷史航船總是在一次次破冰中前行。我們既不能有畏難

情緒,也不能急於求成,而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置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局之中,以

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更大的毅力推進改革,讓廣大農民兄弟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