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將軍競從皇帝的行為中,猜出皇帝的心思

古語有云:“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功高蓋主必遭禍端”。古往今來,為國家鞠躬盡瘁的將軍數不勝數,但最終能夠善終的卻寥寥無幾。原因何在?因為他們大多數不懂得審時度勢,不懂得激流勇退,不懂得天下皇室最是無情的道理,沉迷於偌大的權利不可自拔,最終被皇帝殘害而死。但歷史上也不乏一些非常機敏的將軍,他們能清楚的意識到時勢的變化,從而規避吉凶,得其善終。今天,小編就來帶領大家說一說這樣的一位將軍——隋朝名將梁睿。

聰明將軍競從皇帝的行為中,猜出皇帝的心思

梁睿(531年-595年),西魏太尉梁御之子。因其父梁御對朝廷有功,故而自幼被宇文泰養在皇宮中,並因舉止非凡而受宇文泰喜愛,且與宇文泰的幾個兒子交情深厚,在旁人看來,梁睿日後必會一飛沖天,成為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之後,宇文覺封梁睿為刺史,命他防禦北齊。這一舉措,使得許多人都對年紀尚輕的梁睿不滿,認為他是走了後門才得已任得此職。甚至有人上書皇帝,說梁睿年紀尚小,不足以擔此重任。

聰明將軍競從皇帝的行為中,猜出皇帝的心思

而梁睿對此置若罔聞,親自率領大軍屢次擊敗北齊,立下了赫赫戰功。如此一來,梁睿不僅堵住了那些質疑他能力之人的嘴,更贏得了皇帝的青睞。事後,梁睿被任命為大將軍,進爵蔣國公,之後回朝擔任司會,一時風頭無兩。

公元580年,北周靜帝即位。因其年紀尚幼,故由丞相楊堅輔政。所以說,當時的朝政大權實際上掌握在楊堅手中。楊堅見梁睿才能卓越,很是看好。他不惜將益州總管王謙罷免,就為了拉攏梁睿。而令梁睿擔任。這大大的惹怒了王謙,王謙因此率兵發動謀反。而此時梁睿被任命為行軍元帥,率領大軍鎮壓了以王謙為首的造反之軍。事後,梁睿的威望愈來愈高。

聰明將軍競從皇帝的行為中,猜出皇帝的心思

梁睿見此,很是憂慮,擔心楊堅會對他有所隔閡,便和手下謀士商量了一番後,推舉楊堅為帝。於是,公元581年,楊堅建立了隋朝,成為了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而梁睿也成為了隋朝的開國功臣。

聰明將軍競從皇帝的行為中,猜出皇帝的心思

之後,隋文帝眼看北方突厥愈發猖狂,為了防止突厥作亂,對自己的統治造成威脅,便命梁睿前往北方邊關鎮守。不久後,突厥被梁睿的雷霆手段鎮壓,不敢再胡來。而此時的梁睿卻並未高興,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他深知自己現在手握重兵且遠離京師,難免隋文帝會猜忌自己,於是便上書請求提前班師回朝。果然,在接到自己班師回朝的請求後,隋文帝即刻就批准了。梁睿心底不由得抹了一把汗,還好自己夠聰明!

聰明將軍競從皇帝的行為中,猜出皇帝的心思

然而,梁睿不知前方有著更大的驚險在等著他。梁睿本來打算親自前往皇宮拜見隋文帝,卻不料隋文帝早已在城門口等著自己,還非常客氣的上前對自己噓寒問暖,握著自己的手始終不放,直到時日不早方才放他回家。

回家之後,梁睿思索了許久許久,終於下定決心,明日便上書辭官,否則性命難保!第二天,梁睿以身體染疾為由辭官在家,並且為了避免皇帝猜忌,不惜從此不出家門,恍若隔絕於世。不得不說,梁睿能夠在手握大權之時從權力的漩渦之中退卻,不沉迷於手中的權利,而把自己鎖在家中藉此來打消皇帝的猜忌,此番做法實在是機智,而且令人歎服!而梁睿也因此得以善終,享年65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