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鑄金人——魏晉南北朝時曾一度決定帝后命運的占卜方法

公元350年3月,正是中國歷史上大分裂時代東晉十六國的前期,被後世稱為“武悼天王”的漢人冉閔在強敵環伺中登基稱帝,國號“魏”,隨後派出使者昭告周邊鄰國。使者來到鮮卑人創立的燕國(史稱前燕),當時在位的是前燕第二位皇帝慕容雋,他很輕蔑的質問使者:“我聽說冉閔用黃金鑄造自己的雕像數次不成功,何言得有天命?”可能確有其事,因此使者支支吾吾的辯解說:“此非事實。”這件事給後來兩國衝突埋下了導火索,慕容雋憑藉天命不在冉魏的自信,最終打敗並殺死了冉閔。

手鑄金人——魏晉南北朝時曾一度決定帝后命運的占卜方法

冉閔(網絡圖片)

慕容雋所說的鑄金人是有歷史由來的,此前漢武帝時代的名將霍去病曾在隴西大敗匈奴並繳得休屠王祭天金人,由此可知遊牧民族認為通過金人即可與長生天進行溝通。群體性的行為後來逐漸演化為個人行動,帝王或權臣通過私鑄自己的金像成功與否來窺測天意。

冉閔死後約七十年,史書中再次出現“鑄金人”的影子,此時北中國已趨於一統,鮮卑人另一分支拓跋氏建立了北魏。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為後宮訂立一項規矩:將立皇后,必令手鑄金人,以成者為吉,否則不得立。意思是有資格被立為皇后的那些妃子,必須先行用黃金或黃銅鑄造自己的像,成功了才能成為皇后,否則一律淘汰。相對那個時代而言,鑄金工藝本身就是高端技術,後宮的妃子們毫無這方面經驗,簡直連熟練工都算不上,加上沒有強硬的心理素質把關,所以鑄造成功的幾率極低,縱觀北魏前期幾個皇后中只有拓跋珪的慕容皇后一人鑄像成功,其它都是死後追封的。等到北魏第三個皇帝太武帝拓跋燾上位後,這位曾經滅佛、小名叫佛狸的傢伙是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凡事皆有自己的主張,在立皇后這件事上不再遵循父祖的規矩,鑄金問天的

儀式逐漸淡化。

手鑄金人——魏晉南北朝時曾一度決定帝后命運的占卜方法

你以為“鑄金人”就此沒落於歷史長河中了嗎?當然不是,在北魏末年的內憂外患中,權臣爾朱榮再次啟用了這個儀式。爾朱榮是當時最有實力的軍事集團,他與曹操相似,有極大的政治野心,歷史上這類權臣慣用的手法就是通過立皇帝、廢皇帝確立自己的權威性,然後逐漸取而代之。爾朱榮先是找個藉口廢了小皇帝元釗,接著找來五位能夠掌控的北魏宗室,讓這些王爺手鑄金人,結果五人中只有長樂王元子攸成功鑄出金像,因此被立為帝,即孝莊帝。經過“河陰之變”後,爾朱榮徹底控制住北魏政局,開始考慮篡位,但他四次私鑄金人沒有成功,因此不敢輕舉妄動。優柔寡斷最終害了爾朱榮,在一次宮廷宴會中他被孝莊帝元子攸親手刺死,當然孝莊帝也沒有好下場,隨後即被爾朱榮黨羽殺害。

手鑄金人——魏晉南北朝時曾一度決定帝后命運的占卜方法

爾朱榮(網絡圖片)

爾朱榮死後,北魏政局再次大亂,不久北中國分裂為東西兩塊,其中爾朱榮的老部下鮮卑化漢人高歡扶植北魏宗室控制洛陽,史稱“東魏”,就是北齊前身;另一軍閥鮮卑人宇文泰扶植北魏宗室控制長安,史稱“西魏”,即北周前身。高歡生前沒有篡奪皇位,或許他更希望做曹操或司馬懿。高歡死後,他的長子高澄繼續掌控東魏政權,高澄倒是有心當皇帝,只是他死的太早,只活了二十九年就遇刺身亡。高澄死後,他的弟弟高洋繼承了父兄政治遺產。如果把高歡比作司馬懿,高澄比作司馬師,那麼高洋就相當於司馬昭,略有不同的是司馬昭生前沒有當皇帝,高洋則篡位成功。

高洋是史書記載中最後一位用鑄金人方式判斷天意的人。與身材高大、相貌俊朗的父兄相比,高洋外形實在差勁,他不僅矮小而且相貌猥瑣,剛出生時母親婁昭君因為嫌棄差點把他扔掉,這點造成了高洋的自卑,敏感。外形差勁的高洋卻有個非常聰明的腦袋,典故“快刀斬亂麻”說的就是他。所以,當高洋掌權後,當斷則斷的他所做第一件事就是逼東魏皇帝禪讓。高洋在篡位前曾諮詢過母親婁昭君的意見,結果婁昭君大罵說:汝父如龍,汝兄如虎,尚且不敢妄據上位,你是什麼東西,敢行禪讓之禮?捱了一頓罵的高洋覺得自己雖然身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卻仍然活在父兄的陰影中,他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只有當上皇帝才能強過父兄。因此,為了堵住那些反對他上位的悠悠之口,高洋決定採用不再流行的問卜方式---鑄金人,結果一次成功。公元550年5月10日,高洋在鄴城南郊接受東魏孝靜帝的禪讓,正式登基為帝,改年號為

天保,國號為“齊”,史稱北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