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寶寶4種細菌性痢疾傳播途徑和6種預防措施,當媽的一定要知道

炎熱夏季,各種病原菌異常活躍,細菌性痢疾等腸道疾病進入高發季。寶寶抵抗力弱,家長尤其要注意,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細菌鑽空子。那麼,細菌性痢疾有什麼症狀?是怎樣引起的,該如何預防呢?

夏季寶寶4種細菌性痢疾傳播途徑和6種預防措施,當媽的一定要知道

什麼是細菌性痢疾?有何表現?

細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簡稱菌痢。是由志賀菌屬(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四季均可發生,以6-9月最為兇悍。

由於痢疾桿菌各組及血清型間無交叉免疫,且病後免疫力差,因此易反覆感染。一般為急性,如未及時治療、正規治療、使用藥物不當等會延成慢性。因此,早診斷、早治療是治癒的關鍵。

細菌性痢疾的發病特徵為起病急、發冷、發熱(可達39℃)、腹痛頻發、腹瀉、裡急後重(就是患兒想拉又拉不多,總像是有沒拉完的感覺)及排洩含有粘液、膿及血的稀糞便,再嚴重一點的話就是噁心、嘔吐。

夏季寶寶4種細菌性痢疾傳播途徑和6種預防措施,當媽的一定要知道

細菌性痢疾是怎樣傳播的?

1、食物型傳播

痢疾桿菌在蔬菜、瓜果、醃菜中能生存1——2周,並可在葡萄、黃瓜、涼粉、西紅柿等食品上繁殖,所以食用生冷食物及不潔瓜果可引起菌痢發生;帶菌的廚師和用痢疾桿菌汙染食品做涼拌冷食常可引起菌痢暴發;食用存儲不當發生變質的剩飯剩菜也易引起細菌性痢疾。

2、水型傳播

被痢疾桿菌汙染的天然水、井水、自來水未經消毒飲用,常是引起菌痢暴發的根源。

3、日常生活接觸型傳播

主要通過汙染的手而傳播,如桌椅、玩具、門把、公共汽車扶手等,均可被痢疾桿菌汙染,若用被汙染帶菌的手馬上去抓食品,或小孩有吸吮手指的習慣,就會把細菌送入口中而致病。

4、蒼蠅傳播

蒼蠅有糞、食兼食的習性,極易造成食物汙染,是細菌性痢疾傳播的重要媒介。

夏季寶寶4種細菌性痢疾傳播途徑和6種預防措施,當媽的一定要知道

日常生活如何預防細菌性痢疾?

夏季,預防細菌性痢疾,最好做到下面幾點,讓寶寶夏季遠離細菌性菌痢。

1、注意飲食衛生,謹防病從口入

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食物,吃生食一定要保證衛生。飯菜應儘量做到當餐加工、當餐食用。越是營養豐富的飯菜,細菌越是容易繁殖。如要進食剩菜,那麼一定要二次加熱並徹底熱透。

2、儲存製作食物生熟分開

如冰箱內同時存放生、熟食品時,應按熟上生下方式存放,以避免熟食品受到汙染;生食熟食製作的刀具菜板也儘量生熟分開物品專用,一避免病原菌汙染;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乾淨。

3、儘量購買食用新鮮食品

仔細辨別出廠日期和有效期。尤其是買奶、肉、禽、海產品時,一定要避免買病死的家禽、不新鮮的海產品等。

4、防蒼蠅

妥善貯放食物,防止蒼蠅叮爬食物。注意安裝紗門、紗窗防蠅,有蒼蠅飛入室內及時消滅掉。

5、做好物品消毒

寶寶的奶瓶、碗、勺等餐具先用專用洗滌劑仔細地清洗,然後用流水將泡沫完全衝淨後,煮沸或用專用的消毒鍋、微波爐等進行消毒。最後還要仔細擦乾。如果還留有水,就會成為細菌繁殖的溫床,一定要擦乾徹底殺滅細菌。

6、認真洗手很重要

注意個人衛生,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玩具、門把手、公共汽車扶手等均可被痢疾桿菌汙染,所以要搞好個人衛生。從外面回到家以及飯前便後都要洗淨手,也要給嬰幼兒勤洗手。

夏季寶寶4種細菌性痢疾傳播途徑和6種預防措施,當媽的一定要知道

患了細菌性痢疾要及時就診

患了細菌性痢疾的兒童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及早期隔離,在醫師指導下服藥7-10天,以免痢疾遷延復發,傳染其他兒童。

專家提醒,菌痢治療要徹底,不能以有無症狀作為停止治療的標準,應以腸道內病變是否癒合作為停藥的根據。治療過程應反覆查大便及做大便培養。如果藥量不足、療程不夠長、治療不徹底,則可能轉變成慢性痢疾。

慢性痢疾可以經久不愈,也可反覆急性發作,經常腹痛、腹脹、腹瀉、排黏液膿血便,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影響兒童生長髮育,並長期成為傳染源。要抓緊在急性期治療以達到完全治癒。

細菌性痢疾患兒的飲食注意事項

1、及時給寶寶補充水份,病情嚴重的,應遵醫囑補充補液鹽,以補充體內流失的葡萄糖、礦物質,並且調節鉀、鈉、電解質和水分酸鹼平衡。

2、不要因寶寶腹瀉就不讓他吃東西,過了最初的不舒適期後,如果寶寶願意吃,要給寶寶吃一些易消化的軟食,如麵條湯、米粥、焦米湯等。焦米湯的製作請看_寶寶腹瀉,別亂吃藥亂輸液,這道食療就能搞定它!

稍微好轉後,三餐應吃一些富有營養、易於消化的食物,清淡飲食。避免吃硬、涼、辛辣以及油膩的食物,以減輕腸道的負擔,以利於腸道功能的恢復。

3、還要限制甜食、鮮牛奶、煉乳、汽水、豆腐、地瓜等食品,防止腸脹氣。同時注意腹部保暖,禁止冷水浴。

夏季寶寶4種細菌性痢疾傳播途徑和6種預防措施,當媽的一定要知道

如何區分細菌性痢疾和過敏性腸炎?

當寶寶發生腹瀉時,有一種情況是過敏性腸炎。過敏性腸炎是一歲以下嬰兒常見的問題,表現為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

急性腹瀉常見於更換奶粉或添加輔食之際:譬如由於母乳不夠或者媽媽白天上班不能母乳餵養開始添加嬰兒配方奶粉有可能會引起急性腹瀉;而添加輔食後一些食物寶寶不適應也可能引發急性腹瀉。

慢性腹瀉是急性腹瀉通過飲食調整後還不能完全恢復正常,大便次數多,多是不成形或者稀便。

急性腹瀉有時還會有黏液膿血便,化驗大便會有大量白細胞和紅細胞。經常會被誤診為細菌性痢疾而使用抗生素治療。被誤診後,會被使用各式各樣的抗生素,甚至靜脈輸液治療。孩子使用抗生素越早,出現過敏性疾病的幾率就越大,患其他過敏性疾病的機會也會增多。

夏季寶寶4種細菌性痢疾傳播途徑和6種預防措施,當媽的一定要知道

區分細菌性痢疾和過敏性腸炎看這5點:

1、痢疾一定會有傳染源,如大人拉肚子導致小兒痢疾。因為嬰兒飲食很單一,主要以母乳或者配方奶為主,很少有機會傳染痢疾。過敏性腸炎的誘因為添加輔食或者更換奶製品。

2、痢疾是一個感染性疾病,既然腸黏膜感染很厲害,孩子一定會出現發燒或者白細胞增高等症狀。過敏性腸炎作為一個過敏性疾病,一般表現為嗜酸細胞增高。

3、痢疾是痢疾桿菌感染引起的,培養會有痢疾桿菌的生長,後者大便塗片可以看到桿菌,而過敏性腸炎則沒有。

4、痢疾作為一種持續炎症,患兒會有拉不完的感覺,並且哭鬧明顯。而過敏性腸炎患兒主要是吃後拉,拉前哭鬧,拉完後會很高興,很少有持續性哭鬧。

5、痢疾作為細菌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效果很好。而過敏性腸炎作為過敏性疾病,更換無過敏的奶粉後一般3 天就會明顯緩解。

事前預防總好過事後慌亂。因為具有傳染性,所以不光寶寶,所有家人成員都要注意衛生避免被感染。

以上只是為您做介紹,如有狀況請諮詢本地醫生意見,相信各位媽媽都能作出最正確的選擇。

特別提示:無論是獲取科學資訊,還是收聽微課,都推薦你訂閱悅寶貝的微信公眾號:yue-bao-bei。週末還有粉絲福利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