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近年来,峄山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秉承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宗旨,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强化党建引领,固本强基,

全力推进“组织振兴”工程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按照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围绕主业主责,全力抓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扛牢主体责任抓统筹

制定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实施党建“1+1”工作机制,推进党建引领“五村共建”创建工程,着力打造“美丽乡村、产业强村、党建名村、民俗亮村、文明新村”。

明确目标任务抓规范

制定《关于加强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推行村级工作千分制考核机制和管区、村季观摩,依据考核标准和细则,按照一二三等奖发放差额绩效,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围绕素质提升抓管理。

坚持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党建,把党旗插到项目建设的主阵地,让党员干部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美丽乡村等一线锤炼作风,全镇1700余名党员在推进峄山快速发展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坚持科学规划,通盘统筹,

全力推进“生态宜居”工程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立足生态农业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导,坚持科学规划,生态优先,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及小城镇建设。

全力全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峄山镇高皇村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峄山镇涝滩村

按照“两区两带”三年行动计划,在去年圆满完成大庄片区省级“乡村连片治理”试点项目,高皇村、北龙河村、东庄村单村美丽乡村打造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下山村省级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道路硬化美化亮化、墙面粉刷、行道树栽植、广场建设等工程;投资100余万元高标准完成涝滩村美丽乡村打造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稳步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根据优先整治104国道、临菏路等主要道路沿线环境后进村的计划要求,高质量完成照山、野店、店南3个村的环境后进村集中整治项目。依据镇区总体规划,实施镇驻地提质扩容工程,对104国道西侧实施路网建设、排水设施铺设及景观节点打造等工程,逐步拉开小城镇发展框架。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工程

紧扣水肥一体化、农田水利、国家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保障农民增收。同时,突出建管并重,大力发展村庄产业,店子村农贸市场、刘营村斯科曼家居项目、北龙河村高端纸箱包装项目运营良好,促进群众“家门口”就业的同时,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实现美丽乡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卫生整治,祛除“脏乱”,

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工程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全面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垃圾污水处理、农村厕所改造等项目工程。

全力实施农村垃圾综合治理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峄山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站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垃圾收集车辆

在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投资600余万元,新建高标准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站和中转站3处,配备保洁员165人,驾驶员12人,新购置吊臂车5辆、大型洗扫车3辆、大型洒水车4辆、电动三轮车44辆、三立方吊臂箱140个、100升垃圾桶2000个。按照村庄户数及人口合理配备人员、车辆,定期入户收集群众生活垃圾,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一体化的环卫作业体系,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常态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截止目前,全镇月收集生活垃圾约1000吨,分类收集可堆肥垃圾约100吨,生产有机肥料近25吨。

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按照群众接受、维护方便、不污染水体的要求,在全镇范围内实施无害化厕所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完成改厕9445户,改厕率达到92%。健全改厕后期管护机制,鼓励各管区、村实行自我管理,由管区牵头、各村对接种植大户采取市场化有偿服务的方式进行抽取,作为有机肥料施放于果园、农业基地等进行二次堆肥、发酵,切实解决农村粪污问题。

稳步开展生活污水治理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大庄河湿地公园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河道治理工程

在镇驻地和峄山、峄阳、峄河、景福新型农村社区新建污水处理设施4处,人工湿地1处,铺设污水管网18公里;完成大二村、大三村、大六村、崔桥村、沈庄村、店北村饮用水保护项目6个,新建生活污水处理项目4个,人工湿地4处,铺设污水管网11.6公里,合计受益17个村庄19365人。同时,打造由162名保洁员组成的专业环保队伍,全面负责50个行政村的环境卫生日常管护工作;组建峄山城管中队,对日常秩序、广告路牌设立、探头经营、违章搭建进行全面规范、整治、清理,镇容镇貌发生明显改观。

立足生态富民,壮大产业,

全力推进“生态经济”工程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着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基地化、高效化工程,构建的现代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发展壮大林果产业经济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牙山景区

借助峄山、牙山两大景区林业资源优势,依托4万亩退耕还林区特色林果经济,加快推进邹鲁生态园、荣润生态农业园等特色示范园建设,扩大提升科技示范园、精品采摘园、家庭农场规模质量,逐步完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持续做大做强林业经济“蛋糕”。

培育新型农业龙头企业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樱桃采摘园

强化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引进和培育一批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建立起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打响生态农业特色品牌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蓝莓种植基地

依托野店蓝莓,沈庄苹果,上山早熟桃等特色果品优势,强化技术扶持,优化果品质量,丰富林果品种,积极争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年内完成绿色食品认证4个,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增加现代农业的经济效益、观光效益和生态效益,逐步打响峄山生态农业特色品牌。

推行文明行动,弘扬文化,

全力推进“生态文化”工程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以提高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丰富文化载体,突出平台打造,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特色文化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高皇村高跷、舞龙舞狮

依托村庄文化底蕴、传统习俗,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弘扬大二村孝道文化引领,纪前村移风易俗推广,东颜村传统村落打造,高皇村高跷、舞龙舞狮习俗传承等特色传统文化,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让“乡情”留得住,让“乡愁”记得住。

持续深化农村乡风文明行动

邹城: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峄山

为评选出的“好媳妇”送喜报

大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科技示范户”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加大对生态文明、健康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着力促进乡村社会和谐

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及时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