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专版刊发我校师生文学艺术作品丨诗意校园,美丽江大

长江日报专版刊发我校师生文学艺术作品丨诗意校园,美丽江大

40年前,江汉大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应运而生,伴随着时代的步伐而不断前进,是40年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同行者。40年里,江汉大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完成了自我革新、自我发展和自我飞跃。开展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感受文化的魅力。打造诗歌、书法、绘画、摄影文化,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推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作的开展,不断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在庆祝改革开放40年之际,长江日报特刊发江汉大学师生文学艺术作品,以飨读者。

长江日报专版刊发我校师生文学艺术作品丨诗意校园,美丽江大
长江日报专版刊发我校师生文学艺术作品丨诗意校园,美丽江大

行走在江大

——赵熊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夜里八时,独自一人徘徊在空旷的飞虹大道上;独自一人从喧闹的教室回到令人心宁的寝室;独自一人……就像曾经某位不知名的诗人说过的那样:“她并不是我的花,我只是恰巧途经了她的盛放”。那江大对于我来说,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我是否也只是同学身边,或是江大的过客呢?

来到江大已经半年了,当初的那种陌生感正在随着工作和课业的繁忙而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说不清的空虚感。这并非是完成短暂目标后的暂歇,也不是理想缺失后的心灵空洞,这种空虚感,更像是面对现实,无力解决,无法逃避,只能被迫接受,却又拼命挣扎,竭力抵抗的痛苦。大家都有了自己明确的目标,并在向自己目标接近的路上迈出一步步坚实的步伐,而自己的时间却仿佛止住了一般,和他人的距离愈来愈远。这并非是我没有想要去改变,而是不知如何去改变。

于是,那个曾经平静的心,也迎来了最后的平静。最近,学校变化很大,路边的树渐渐的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含着花蕾的樱花树苗,虽比不上武大校园内那“一场樱雨,一片花海”诗情画意般的华美,但却别有一番韵味——那是希望的韵味。

想到这,不由得思绪徜徉到百年之后。飞虹大道上早已蔚然成荫的樱花树,随春风春雨洒落在河岸旁,有的点缀在厚实冰冷的青砖上,如同一股温和的暖流,柔化了青砖的风烛残年,掩盖了潮湿的腐败气息,却又不肯让香气外溢,有如品一盏香茗,未见其汤,先闻其芳,细品则芳散,而味甘,弥久沉香;有的则星罗棋布,花瓣点水而止,随涟漪起伏,与微风共舞,连那早春冷彻的河水也在温柔的有如初恋般的樱的怀抱里渐渐打开它尘封的心。而河上的那两座卵石石拱桥,也在樱花粉白的祝福里,染上茜色的光晕……片刻,铃响。渐渐看得见人影,三两结群的,自由漫步在这樱的道路上,有的高昂着头,与伙伴们仿佛在探讨着什么,有的勾拉着手,肩碰着肩,时不时耳旁私语,有如爱情。然而无一例外,他们脸上,洋溢的都是青春的美好,和幸福的微笑。

一切的一切,均是美好,未来的未来,闪烁希望。

脑海里早已是一片瑰色的海洋,所谓的疲劳也在这样的遐想里烟消云散。回到寝室的我,躺在床上,闭着眼,已是子初时。

日日重复同样的事情,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伤袭来。若是能有范仲淹那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心境,我想,也就不会坐立不安,一直想去做点什么去弥补心中的空洞,却又在这个过程中迷失,迎来更大的空虚感和挫败感。当空虚过了,挫败过了,人便会疲,只有在身心俱疲之时,思绪才是最为简单清醒的,我忽而感受到,万物皆有裂隙,无论你我,因为那是光进来的地方,能填充心的空洞的,只有这名为憧憬的光。

千万宠爱也好,一路独行也罢,都不过是我生命中的一阵或凌或柔的风。风带来的感受,不论冷热,均会在或短或长,或深或浅的睡眠中被淡忘忽视,只余下一颗沉淀下的心。

长江日报专版刊发我校师生文学艺术作品丨诗意校园,美丽江大

《欲穷江大目》 高欣 摄

走在江大的路上

——李俊雅

走在江大的路上,欣赏落叶。

那又大又黄,安然横卧在英才大道上的叶子是法国梧桐叶。古人云:凤凰非梧桐不栖,足见梧桐之高贵。每日清晨总有朗朗读书声回荡在梧桐树下,可见江大学子的勤勉。他们是在等待一飞而上登梧桐吗? 再看那落叶,从树枝悠然从容降落,静静地躺下,也许就几秒钟,却让我感受到美的神韵与雅的姿态。

未名山下,孔子塑像旁,绿草坪上,都布满了一层金黄色的银杏叶。银杏树瘦小,生长速度又极慢,但它却不吝啬自己的精力,竭力生出一把把青色、黄色的小扇子。俯身拾起一片落叶,还真是精巧别致又可爱。银杏叶青时可入药,黄时可观赏、做书签。银杏叶的黄不同于梧桐叶的黄,前者散发出金色的光芒,仿佛离开了树枝后,又开始了另一种“叶生”;后者是“憔悴损”般的棕黄,令人感时伤世。

初春的三角湖畔,乍暖还寒,柳在簌簌冷风中不屈地吐出新的嫩枝,彰显出春天顽强的生命力。细长、黛绿的柳叶在空中翻转纷飞,上升又下落。这样的小精灵怎能屈服在人的脚下?

正值黄昏,偶遇香樟。香樟热烈的赤红,在橘黄色的暮光里盘旋,简直是艳丽的花瓣,又像是傲娇的舞娘。翻飞,旋转,仿佛整个世界都是它的。青翠色香樟叶清香、醒脑,殷红色香樟叶也有淡淡芳香,放入书中,明目又另具韵味。

路人行色匆匆,将静卧在大地上的叶子踩得沙沙作响,破碎又凄楚。路灯不会幽禁晚霞,树也不会挽留将落之叶。我看着这一路的落叶突然感悟到,我们不正是这叶,有生命旺盛时,也有风烛残年时,渺小也伟大,孤傲也热情,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活出精彩,活出感动!

朋友,请注意脚下,欣赏落叶。

长江日报专版刊发我校师生文学艺术作品丨诗意校园,美丽江大

《未名山下》 王传斌 摄

江大之行

——刘顺曼

微风拂面,柳枝垂堤,风景每时每刻都在变换着,阴天、雨天、晴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早晨、晚上……当夜空铺满了星星的时候,又是一番滋味。

四月的南方,虽还有些微微的寒意,但却束缚不住春的脚步。奶声奶气的小春娃,迈着自己的小碎步,在宽广的大地上留下了一股股充满生机的绿意;光秃秃的树丫又重新充满活力,抽枝吐绿;沉睡的枯草也挺直了腰;欢快的小麻雀也兴奋地扑展着它的双翅在枝头吟唱;去年开了又谢的小黄花,今年又重拾信心,鼓足勇气,义无反顾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地伸展着自己的身体去迎接新的春天,新的温暖。

江汉大学承载着与祖国共繁荣共发展的历史,它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积淀的历史构建了它成长的足迹,里面的一花一木、一草一树都相当于汉字中的标点符号,看似渺小、平凡,其实都有些特殊的含义。每天来来往往的行人大多也仅仅只是路过,却并不曾真正留下驻足观赏过它的美。其实它也是有生命的,只不过它并不会行走,所以我们都忽略了。天空中的流云,或卷或舒,在狂风中可以自在游走,在微风中可以独自散步。在图书馆天台的一角,静静地听着鸟鸣,时而,惊鸿的那一瞥,看见了它矫健的身影,又消失不见。俯瞰远方,城市似乎还在沉睡着,高高的建筑物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身旁有一棵小梅树,枝干虽没有那么粗壮,但自有暗香浮动,清新而又绵长,独留人淡淡欢喜却又有点怅然若失。时而,毫无防备地被似野马奔腾的大风猛然一喝,笔直的大树们也随风飞舞,叶子纷纷掉落,覆盖在土地上,与远方起伏的山峦遥相呼应。继而,静寂无声,一切回到了最初的模样,似没发生,却又无比真实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大自然所奏出静动相结合的旋律真是妙不可言!

沿着三角湖畔背着阳光慢慢行走,远方就像美丽的山水画,带着些许柔情向你微微地展开它的双臂,像是东道主为远方而来的朋友们接风洗尘。夕阳下,云朵更添了几分绚丽的色彩,瑰丽的颜色照进了我的眼睛里、我的心里。大自然似乎有种神奇的魔力,把我深深地吸入它的世界里,那么飘渺,那么轻盈,似鸟儿在飞翔,似灵魂脱离了母体,得到了洗礼。周围似乎安静了,往事一幕幕萦绕在心头,那些困惑着我的都已消散不见,那些执念都已明朗起来,过去种种都已不再重要,一切仿若新生。心中的荒芜变成了一片花海,干涸的小沟渠变成了一泓清澈的泉水,水底还有一群鲫鱼在嬉戏玩耍。

走过藤蔓爬满的走廊,轻拂了座椅上的灰尘,缓缓坐下,捧着一本书,感受着书中的诗情画意,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缱绻幽情让人沉醉不已。时间仿若在这一刻定格,天地仿若与我共同陶醉于书中那韶华明媚的女子,那么鲜活,那么灵动,令人牵肠挂肚。陶渊明曾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佳句,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其中的“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唐朝诗人杜荀鹤《送人游吴》中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其中小桥、流水构建的生活,有着令人心折的精致和让人轻易陷入的漫不经心。没来到过这的人们,看到这首诗就会想象出如梦的图画:潺潺的流水,弯弯的小桥,你站在桥上眺望远方起伏的曲线,别人透过窗户看到楼下的你,这样的美,无处可寻。

踱步于小桥,脚底感受着鹅卵石透过的坚硬,湿润的泥土带着雨后微微清凉的醉人的清香,青蛙在芦苇旁鸣叫,只听其声,不见其踪。慢慢走到小径幽深处,看到几株梅花竞相绽放,还有没开的花骨朵点缀其中。不知怎么想起了宋代林逋写的一首诗:“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虽不迎此景,但是梅花的韵味由此可以窥探一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样的江大,风景如画。

长江日报专版刊发我校师生文学艺术作品丨诗意校园,美丽江大

注:《这是我美丽的江大》为江大人原创的校园歌曲。

春天的歌谣

——刘云凤

趁黑夜还没完全睁开眼赶上,值班的月光

在未名山,三角湖畔等候,春天的出场

玉兰泛红了脸颊桃花戴上粉色头巾五颜六色的小花绽开小草挺直腰板小鸟叫醒熟睡的桉树

大地,春天的舞台太阳,大地舞台的灯光而春风和春雨是优秀的吉他手

它们在等待,等待春天等待观众,一起弹唱春天的歌谣

长江日报专版刊发我校师生文学艺术作品丨诗意校园,美丽江大

刘晓明 书

火炉

——张波

蓝色火焰,夜色蠢蠢欲动

如我所见,木头最终没能挨过寒冬

炉火里它们抱身取暖,彼此惜痛

就像头发花白衣裳褴褛的两位老人

在这寒冬将至的夜色里跪拥取暖

虚空留给寒夜,寂静停滞在某片枯叶上

老人同木头消失在寂静的森林里

火种熄灭,树叶只烧了一半

我们出生与木头相仿

围坐火炉,不问前尘后事

时常行走在浓雾弥漫的森林中

寻找那些用以取暖煮食的枯枝

黑暗中,将炉中的残枝枯叶点燃

炉中传来“哒”“哒”“哒”声响

木头想要挣扎着说些什么

它好像说了很多,又好像一字未提

我们围坐火炉旁,一句话也没说

长江日报专版刊发我校师生文学艺术作品丨诗意校园,美丽江大

《秋实》(漆画) 辛立刚 作

沁园春·风光无限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黄成平

历卌春秋,万众推陈,百业出新。听三中决议,满堂喝彩;四条任务,八面遵循。勇立潮头,群情激奋,甘为腾飞去献身。东风劲,看鲲鹏展翅,大地回春。 荊莲并蒂扬芬,让十亿人民亲又亲。有九舟遨宇,护家重器;双龙掀浪,定海神针。精准扶贫,拍蝇打虎,更在康庄路上奔。新时代,正风光无限,朗朗乾坤。

鹧鸪天·武汉东湖

——罗庆云

不羡仙家羡楚民,东湖气象逐时新。磨山花放千般色,绿道莺啼四季春。 观白鹭,话渔人,聆听天籁洗凡尘。怡神最是登高望,红日初升跃锦鳞。

长江日报专版刊发我校师生文学艺术作品丨诗意校园,美丽江大

《绿水青山》 (国画) 明媚 作

长江日报专版刊发我校师生文学艺术作品丨诗意校园,美丽江大

江大新媒体工作室

小薇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