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大臣被判死刑,原因只是因為16兩銀子,皇帝為他差點惹怒眾臣

科舉考試,對於一箇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情。在參加考試的仕子當中,很可能就包含著將來的柱國大臣、名侯將相。因此自隋朝設立該制度以來,歷朝歷代都對科舉考試非常重視。

當然,伴隨著科舉考試的共同出現的,就是科場舞弊情況的發生。甚至在這當中,還有不少考官和考生相互勾結的情況。在距離我們時間不遠的清朝,就曾發生過這樣的事件,這次案件,甚至還牽連了一位朝中一品大臣。

一品大臣被判死刑,原因只是因為16兩銀子,皇帝為他差點惹怒眾臣

案件發生在清朝咸豐年間,這一年,北京地區像往年一樣,組織了鄉試考試。不過,在揭榜的時候,考生們紛紛表示詫異和不滿。原來,在中榜的考生當中,有一個名字顯得特別突兀——平齡。如果這名考生,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仕子,這也沒什麼,可平齡的實際身份,卻是一名唱戲的小生。更重要的是,在京城地區,他還是小有名氣的。剛開始,大家只是以為同名同姓,到後來,人們發現,這就是同一人。

這下,其他未中榜的學子不幹了。要知道,古時候的科舉考試,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通過的。寒窗苦讀十幾年,最終一事無成的大有人在,真的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了。而一名唱戲的小生,居然這麼輕易通過了考試,這讓那些頭懸樑、最刺骨的考生臉往哪放呢?於是,考生們紛紛組織起來,又是遊行,又是抗議,甚至寫了狀紙,到處伸冤,一時間,這件事情,便傳遍了京城內外。

一品大臣被判死刑,原因只是因為16兩銀子,皇帝為他差點惹怒眾臣

剛開始,當地衙門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當時隨著時間的推移,考生們的情緒越來越大,民間也出現了諸多的流言蜚語。最後,負責此事的御史,感覺局面已經失控,便立刻將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原原本本上奏給了咸豐皇帝。咸豐帝雖然不是有為君主,但同樣明白科舉對於朝廷的重要性,因此當即下令,要徹查此事。

這次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名字叫做柏葰,高居一品大學士之位。由於主考官位高權重,因此咸豐帝只好挑選了怡親王調查此案。接手此案以後,怡親王當即便查看了所有考生答題試卷。我們都知道,在科舉考試當中,為了防止有些考生在試卷上標上記號,以便作弊,因此所有試卷在評分之前,需要將所有的試卷,找人重新謄寫一遍。

一品大臣被判死刑,原因只是因為16兩銀子,皇帝為他差點惹怒眾臣

可在這場考試當中,怡親王通過調查發現,平齡之前自己所做的卷子,根本沒有寫完。而那張謄寫之後的卷子,不僅全部做完,而且回答的十分詳細,兩張試卷可以說是完全不同。怡親王由此判斷,在這場科舉考試當中,必定會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本來,怡親王想從平齡身上找到突破口,可沒想到,平齡被捕入獄沒多久,便在獄中死去。在此之後,怡親王又調查了其他試卷,他發現,在其他一份考卷當中,也發現了類似的問題。這就表明,這場考試,確實有人進行了操縱。並且他還查出,在這次考試當中,主考官柏葰曾收取了16兩白銀賄賂。

一品大臣被判死刑,原因只是因為16兩銀子,皇帝為他差點惹怒眾臣

怡親王把自己的調查結果,給咸豐皇帝做了詳細的彙報。聽到這個結果之後,咸豐也龍顏大怒,把所有的主考官全部關進了大牢。

不過,身為這場科舉考試的主要負責人——柏葰,卻並沒有得到懲罰。原來,咸豐皇帝考慮到他是朝中重臣,並且只是受賄了白銀16兩,因此心就軟了下來。為了讓他遠離這場旋渦,咸豐皇帝還將他提拔為軍機大臣。

一品大臣被判死刑,原因只是因為16兩銀子,皇帝為他差點惹怒眾臣

這個決定,當即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反對。大家都認為,這是咸豐皇帝在有意包庇罪臣。考慮到天子威望,同時也害怕得罪眾多大臣,咸豐只得命令怡親王二次調查此案。結果依然如此。無奈之下,咸豐只好把柏葰,交予刑部發落。

一品大臣被判死刑,原因只是因為16兩銀子,皇帝為他差點惹怒眾臣

其實,在受審之前,柏葰已經做好了準備,在他看來,自己的罪行,最嚴重的無非就是流放而,為此他還提前收拾好了衣物,做足了準備。不過,經過刑部的討論,還是把柏葰判為了斬立決。上報給咸豐後,他也只得表示同意。就這樣,當朝一品大臣,只為了區區16兩銀子,就讓自己送了命。其他相關人員,也得到了嚴厲的懲罰。這就是轟動一時的“戊午科場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