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雷有哪些制導方式?有哪些攔截方式?

戰忽山東分局


魚雷最基本的特徵,是具備水下自航能力和戰鬥部。直到二戰之前,大部分魚雷都是無制導自航魚雷。之所以說“大部分”,是因為最早的布倫南線導魚雷是擁有指導能力。

1877年澳大利亞籍猶太武器工程師路易斯.布倫南設計了一種線導電動魚雷。這種長度僅4.6米的魚雷可以能夠在3.7米水深中以27節航速行駛1800米。之所以稱之為“線導”是因為魚雷由後部直徑不如2毫米的銅纜控制。操作人員在12米高的鐵塔上,依靠特殊的雙目望遠鏡追蹤魚雷的航跡,並根據目標和魚雷的相對位置進行操縱。在試驗中這款魚雷甚至在操縱小轉過180度繞到目標另一側成功命中。

1886年英國皇家海軍決定將布倫南魚雷作為英軍制式的海防魚雷使用。此後十五年中,英軍在本土的克里夫堡、懷特島、朴茨茅斯,愛爾蘭的科克港、馬耳他以及香港的鯉魚門等地設置了布倫南魚雷。

不過後面的自航魚雷都是預先設定軌跡的無制導魚雷。直到上世紀60年代為止,最先進的魚雷也就是擁有固定軌跡自航能力,例如未命中預定目標後可以採用環形軌跡繼續航行。然後終於出現了聲自導和無線電指令制導的線導魚雷。

在早年海軍艦艇大多裝備反魚雷網,現代主動反魚雷的技術也是這幾年才發展。2011年超級電子有限公司發佈了一款名為“Sea Sentor”的反魚雷系統,這款結構緊湊的模塊化系統能夠獨立對抗敵方魚雷襲擊,系統由兩部分組成,即先進的“魚雷偵測、分類和定位”TDCL模塊和由誘餌彈發射器以及拖拽誘餌組成等裝備組成的軟殺傷反制模塊。“Sea Sentor”的一般作戰模式是依靠船體上安裝的傳感器以及佈設在水下的拖拽式的被動探測陣列為戰艦提供大範圍的魚雷探測能力。任何進入探測範圍的主動或者被動尋的魚雷都會觸發“Sea Sentor”的TDCL模塊,TDCL模塊的威脅和對策評估系統會迅速根據來襲魚雷的性能數據選擇相應的反側策略,並自動指揮反制模塊予以執行。

“Sea Sentor”裝備的反制模塊包括氣幕和誘餌彈發射系統,這種八聯裝固定發射器可以裝備在戰艦甚至是港口碼頭防波堤上,其發射的誘餌彈能夠模擬艦船主機的水聲信號或者形成氣泡幕屏蔽本艦真實的發生源。而由戰艦拖拽的水下誘餌體積較小,能夠靈活收放,能夠模擬各種艦艇的聲學和電磁信號,可以擔負各種水聲對抗任務。“Sea Sentor”反魚雷系統在設計中考慮瞭如何裝備小型艦艇的裝備問題,各種模塊和設備均設計緊湊,只需要佔用最小的艦上空間,其設在艦橋的中心控制單元體積只相當於一部ATM機。


強武堂


制導方式……

除了那些無制導的直航魚雷,在水面之下,能夠實用的制導方式也就是聲音制導咯……

主動和被動聲制導是主流選擇。

無論是自導還是線導,都是在追蹤聲音,要麼是目標的噪音,要麼是目標反射回來的音頻信號。

當然了,還有其他物理場可以用,但不是主流,比如說尾流制導……

但是據說只能反艦不能反潛,我表示不太明白了,需要去核實一下下。

反魚雷,兩個字,要麼是“騙”,要麼是“攔”。分別對應了現今主流的“軟對抗、軟殺傷”和未來趨勢的“硬殺傷”。

軟對抗就是各種音頻誘餌、潛艇模擬器之類,給魚雷製造假目標,使其不能繼續追蹤真目標,從而掩護潛艇。

硬殺傷更好理解了,通過發射反魚雷魚雷,直接命中並炸燬來襲魚雷的彈體,保護本艇。


吃甜筒的樹懶


制導方式:①直航、主/被動聲導、尾流自導、線導修整(其實就是依靠發射艦的聲納進行遙控引導,還是屬於聲導的一種)等方式

②除潛艇外,現役驅逐艦、護衛艦等大多裝備魚雷用以短程反潛。

攔截魚雷目前尚未有有效的方式:但是防禦魚雷一般有三種手段,“打”“騙”“躲”,其中“打”分兩種:反魚雷魚雷,①輕型魚雷,主要用來水下攔截魚雷;②深水炸彈,預估來襲魚雷路線,在預定地點爆破,破壞來襲魚雷。“騙”主要設置假目標,魚雷主要通過主/被動聲吶來制導,魚雷分不清,就奔著假目標去了。“躲”有兩種,1、是憑藉速度和曲線躲避,現代魚雷有制導,行不通,對過去的直航魚雷有效,2、是躲不掉就找個躺槍的,比較知名的案例是前蘇聯時候開發了一款尾流自導魚雷,專門打航母,而且沒法通過干擾手段進行干擾,於是美國就在航母后面放一艘基德級驅逐艦,這樣就算有魚雷,也先打基德級驅逐艦。


Dear愛軍女孩


現在全世界的魚雷無外乎反艦魚雷,反潛魚雷,按大小分為大型魚雷,中型魚雷,小型魚雷,魚雷的制導方式分四種,自控魚雷,自導魚雷,線導魚雷,複合制導魚雷,能夠製造魚雷的國家美國,英國,中國,俄羅斯,伊朗,日本,以色列,法國,瑞典,意大利,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