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大地為何又叫四川?

四川,古稱“巴蜀”,沃野千里,一馬平川,周邊山巒圍繞,形成一個天然的盆地,自古以來,是佔山為王的好地方,有“天 府之國”的美譽。

然而,巴蜀大地為什麼會叫四川?這個名字又從何而來?也許,這個問題很多四川本地人都未必弄得清楚。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四川”這個稱謂的由來!

巴蜀大地為何又叫四川?

商周時期,古蜀族在四川盆地西緣(如今的四川阿壩州茂縣山區),建立了古蜀國,並逐漸從山區遷徙到了成都平原;同時,巴族人在楚人的打壓下,逐漸從湖北一帶遷居到現四川東部和重慶一帶(四川盆地東緣)建立了巴國。所以,中原人習慣性的將四川盆地合稱為“巴蜀”。

戰國時期,秦惠文王派客卿司馬錯南下滅巴國、蜀國,並將巴蜀改為兩個郡:蜀郡和巴郡。

漢武帝時期,巴蜀地區被改為益州,成為天下13州之一。

自此以後,凡在益州稱王者,層出不窮,多以“成”、“漢”、“蜀”為國號。如:公孫述、劉備、李雄、王建、孟知祥之流。

西晉武帝司馬炎期間,將益州劃分一部出去,成立梁州(轄今陝南、川北地區)。

隋朝,益州正式被史書稱為“川”。

唐初,益州被改為劍南道,後又分為東、西兩川,即劍南東川道和劍南西川道,分別在成都和三臺設立治所,簡稱“兩川”。唐玄宗時,又加了一個山南西道(原梁州地,治所在漢中)。這樣,便有了“三川”的簡稱。

巴蜀大地為何又叫四川?

宋初,改三川為川陝路三路,即益州路(治成都)、梓州路(治三臺)、利州路(治漢中)三路。公元1001年,宋真宗鹹平四年,趙恆向全天下發布了一道影響現在四川的一道詔書:川陝路在益州、梓州、利州三路之外,新置夔州(治奉節)路,四路合起來稱為:“川峽四路”。但此時還不叫四川。

直到110年以後,才由趙徽宗趙佶在一份詔書裡,正式將川陝四路簡稱為:“四川”。四川之名由此而來。

巴蜀大地為何又叫四川?

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四川被重新劃分,更名為“四川行省”,是為四川建省之始。

清朝初年,朝廷對川、滇、黔3省進行較大調整,基本確定了現今四川的南部省界。

民國時期,政府又對四川的區域劃分做了較大的調整,也逐漸形成了今天四川省行政區的雛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