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春聯的起源

春節七天長假已過,同志們都各自又奔赴到自己崗位為黨國效力奉獻了,但大年十五依然還是等在大家繼續回味年味。說起年味就不得不說起家家戶戶貼春聯這件事。春聯之於大眾並不陌生,但若是真要知道里面的門道還真得細看細品了。

閒聊春聯的起源

春節,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而寫春聯、貼春聯,也已成為遍及南北流傳久遠的習俗,甚至是春節的主要活動之一。春聯,又叫“春貼”、“門對”,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北宋著名文學家王安石的《元日》詩就記載了貼春聯的民俗。相傳可遠溯到軒轅黃帝。

春聯,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為新春佳節而創作的對聯,其內容都是表現出人們辭舊迎新的喜悅心情和繼往開來的進取精神,反映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心願和對未來的憧憬。它是來源於對聯,對聯,俗稱對子,一般由對頭、對子和門芯組成。

中國最早的春聯是唐代開元年間的劉丘子寫的“三陽始布,四序初開”。對於第一幅春聯,另有一說是五代十國時,蜀後主孟昶所寫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在成都博物館都有展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