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文言文词义的引申义详析

103.文言文词义的引申义详析

随着社会事务的增多,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一个字所承担的词义势必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本义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扩散,这就形成了引申义。一个字的义项往往是由本义和引申义共同构成。理清这两者之间及各引申义之间的联系,对于我们在文言文学习中有条理的把握一个字的全部义项有着极大的帮助。

下面举三个例子:

1.兵

①而秦法,群臣可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

②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③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④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

仔细分析上面四个句子中兵的含义,我们会发现有这样的引申规律:由本义①兵器引申为手持兵器的人即②士兵。由众多②士兵可组成③军队,有了军队就有④军事(战争),可图示如下:

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军事(战争)

这种直线式的引申可称之为链式引申。

2.发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②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

④使人发书至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发”的本义是①发射,由触发的动作引申出⑤打(拉)开、②发起、④发送,箭被射出后,距离渐远,引申出③生长。

图示如下:

103.文言文词义的引申义详析

这种发散式的引申可称之为辐射式引申。

3.望

①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赤壁赋》)

②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寡人之于国也》)

③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滕王阁序》)

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

⑤敢用是为怨望!(《书博鸡者事》)

望的本义是①远望,由远望引申出抽象的②盼望,希望之意,人们都希望好的③名声,名望。如果希望落空则会⑤埋怨、怨怒。由于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处于日月之间,日月相望,而此时月相圆满,故称④望日。这也是有本义①远望引申而来。

可图示如下:

103.文言文词义的引申义详析

这是将辐射式引申和链条式延伸结合在一起的情况,可称之为综合式引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