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賢者大禹的妻子塗山女嬌變石像

人物介紹

大禹: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號禹,後世尊稱大禹,夏后氏首領,傳說為帝顓頊的曾孫,黃帝軒轅氏第六代玄孫。他的父親名鯀,母親為有莘氏女修己。相傳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約公元前2070年,禹之子啟繼位稱王,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禹利用自己“號令天下”的權威,扶植兒子啟的勢力,使啟得以攻殺接替禹位的東夷首領益,並征服其他不服從自己的部落。大禹是我國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並鑄造象徵最高權力的“九鼎”。後人稱他為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禹死後安葬與浙江紹興市南的會稽山上,現存禹廟,禹陵,禹祠。從秦始皇開始歷代帝王都有來禹陵祭禹。

塗山女嬌:女嬌是上古時代傳說中塗山氏族的一位女子,夏禹姒文帝的妃子,儀容秀美,生性嫻雅,是當地有名的美女,生卒不詳。禹即天子位後,曾兩次會盟諸侯,所選的盟址一次是塗山,另一次則是在會稽山。禹之所以把第一次諸侯會盟大會的地址選在蚌埠懷遠塗山,就有報答妻子部族的意思。

古代賢者大禹的妻子塗山女嬌變石像

女嬌

女嬌化石

禹為了治水到了三十歲還沒娶老婆,怕自己歲數大了不娶,有悖禮法,正巧路過安徽濠州的塗山,遇見了塗山氏之女女嬌,女嬌不僅美麗而且賢惠,但是在美麗的姑娘也拴不住大禹治水的心,在婚後第四天,大禹就和剛剛結婚的嬌妻依依惜別,踏上了治水的征程。這一走就是好幾年,女人最難熬的苦難都降臨在女嬌的身上,兒子出世,看不見父親就哇哇的啼哭,女嬌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對於女嬌丈夫可以說是她的天是她的地,長期的獨守空房,和獨自一人照顧兒子的心酸無奈也讓女嬌傷透了心。可是她依舊痴情的盼望著自己的丈夫。在傳說中女嬌是個野生野長的獨立女子,她並沒有受到過教育,可是卻因為長時間的等待而做出了一首觸人心絃的歌,這首歌中塗山女嬌深切的表達了自己的思念,也讓她最終下定了決心,在大禹治水附近的安邑安了家,照顧大禹的飲食起居。那幾天工程正好處於關鍵時刻,為了早點吧奔騰肆虐的洪水引向大海,大禹不得不旰衣宵食,吃住都在工地。於是大禹便和女嬌約定,為了趕時間,就在工地上放張鼓,女嬌只要聽到了鼓聲就來送飯,不然就不要來了。

但是意外還是發生了,有一天,大禹不小心碰掉了一塊石頭,石頭掉下來的時候不小心砸到了鼓,女嬌聽到了,就趕緊帶著食物來到工地卻看見自己的丈夫化作一頭巨大的黑熊,一爪操釺,一爪執斧,在河中浪頭跳躍,專注地開鑿軒轅山。原來自己的丈夫竟然是一頭面目猙獰的大熊,女嬌大驚失色,扔下手中的食物,慌亂又驚恐地奔逃而去。大禹見狀,也趕緊追了上去,他想向妻子解釋清楚。急切中,他居然又忘了要恢復自己的本來面目。他邊追邊喊,可是他越喊,女嬌越不敢停留。就這樣,一追一逃間,女嬌跑到了嵩山之下,終於力竭而止化成了一塊大石。

因為自己的疏忽,女嬌變成了石頭,夏禹心急如焚。大禹的部屬聞訊趕來,也都十分唏噓。細心的伯益發現,女嬌的石像中傳來空洞的聲音,原來女嬌已經懷孕了。大禹見母子俱化為石,更是悲痛不已,他對石頭喊道:"還我兒子。"石像的肚腹應聲開啟,一個男嬰就此降臨人世。由於是啟石而生,天賦異秉,他的名字便叫"啟",他就是未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的開創者夏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