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豬否認平臺“殺熟”:養熟的豬可以宰了

飛豬否認平臺“殺熟”:養熟的豬可以宰了

10月7日午時,飛作家王小山發微博稱自己于飛豬平臺購買機票,幾個小時的時間上漲1千多元,再換一個購票平臺,發現價格低於飛豬1千餘元。並稱自己已經棄用飛豬,表示飛豬確實有殺熟嫌疑。

飛豬否認平臺“殺熟”:養熟的豬可以宰了

該條微博一經發布,迅速登上網絡熱搜榜,不少網友都紛紛表示曾經遇到過類似狀況,國內不少互聯網平臺都存在此類"大數據殺熟"問題。

10月8日傍晚6時許,飛豬官方微博就作家王小山"大數據殺熟"質疑回應稱,"飛豬敢於承諾: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利用大數據損害消費者利益"。

飛豬否認平臺“殺熟”:養熟的豬可以宰了

然而讓人啼笑皆非的是,飛豬官方發佈的微博之下,有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自己被"殺熟"過。

飛豬否認平臺“殺熟”:養熟的豬可以宰了

飛豬否認平臺“殺熟”:養熟的豬可以宰了

飛豬否認平臺“殺熟”:養熟的豬可以宰了

飛豬否認平臺“殺熟”:養熟的豬可以宰了

飛豬否認平臺“殺熟”:養熟的豬可以宰了

飛豬否認平臺“殺熟”:養熟的豬可以宰了

飛豬否認平臺“殺熟”:養熟的豬可以宰了

飛豬否認平臺“殺熟”:養熟的豬可以宰了

甚至於有飛豬平臺上的商家客戶推薦用戶去攜程。但實際上,早在此前,攜程也曾被懷疑過有"殺熟"現象。

飛豬否認平臺“殺熟”:養熟的豬可以宰了

更是有網友直接貼出來飛豬客服自己也曾言稱:

每個賬號搜索出來的價格都是不一樣的,

不同的賬戶優惠信息也可能是不一樣的。

這一下可真真是飛豬自打自臉。

飛豬否認平臺“殺熟”:養熟的豬可以宰了

所謂"殺熟",簡單說就是絞盡腦汁、不擇手段地專賺、專騙熟人錢物,損人利己——損熟人而利己。在第5版《現代漢語詞典》中,"殺熟"正式成為一個名詞,被定義為"做生意時,利用熟人對自己的信任,採取不正當手段賺取熟人錢財"。

據目前網友的種種留言可以看出,在互聯網消費環境中,"殺熟"現象已是頻發。網購平臺通過大數據將用戶資料進行細分,根據用戶的消費習慣來建立相應的用戶畫像,然後平臺在此基礎上根據畫像給不同用戶推薦相應的產品、服務和定價,實行區別化的用戶營銷模式。因而網友們就會看到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奇葩"現象。

但實際上,"殺熟"的源頭由來已久。

並非只有飛豬,攜程等互聯網公司存在"殺熟"行為,而是整個營銷市場都尊崇著"殺熟"的營銷理念。

作為一個消費者,或許都曾體驗過被區別對待,實際上早些時候,食堂大媽抽搐般的顛勺表演就能讓人體會到"區別對待"。

無論是去汽車城試駕豪車,又或者是去別墅售樓區購房,銷售人員總會恰到好處的提醒你,該車起配價格多少,又或是該樓盤戶型皆在多少平米以上。

而這些,就是銷售人員在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而互聯網公司不過是把這類營銷理論加入互聯網中並加以充分利用。

這就是所謂大數據的應用。

那麼這些所謂的大數據又是從何而來?

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用戶個人隱私尚未得到應有的保護,而造成的隱私洩露往往會為"大數據"提供資料。因而我們經常能夠收到無數的垃圾短信,乃至於詐騙電話。

飛豬否認平臺“殺熟”:養熟的豬可以宰了

無論是信用卡、裝修、貸款……等等營銷機構,都能輕而易舉的獲得用戶信息。那些尚且有良心,且在規定下不得不尊重個人隱私的企業,他們仍然會徵求用戶的個人意見來獲取用戶信息,但如飛豬攜程等互聯網企業,在註冊賬號又或是下載APP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在盲目的授權給這些流氓企業各種權限。

如果這些互聯網企業獲取的信息可以合理的使用,如同阿里系的千人千面般為客戶打造符合個人的消費體系,為客戶"量體裁衣"。將"大數據"作為一個很好的服務手段,那其本質上也是向優的。

飛豬否認平臺“殺熟”:養熟的豬可以宰了

但事實往往事與願違,在利益薰陶下,許多互聯網企業更願意把"大數據"的只能從服務轉向牟利。一旦與利益掛鉤,那麼"殺熟"現象頻出也就不難理解了。

這些問題的根源不在於用戶,而在於對這類互聯網公司而言,沒有標準化的約束。沒有法律或者相關章程的規定作為"警戒線"來約束企業行為,最終只能導致企業沒有任何代價的"犯罪"。

飛豬否認平臺“殺熟”:養熟的豬可以宰了

好在2019年1月1日,我國將正式施行《電子商務法》第十八條規定,該規定表明,"電子商務經營者根據消費者的興趣愛好、消費習慣等特徵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搜索結果的,應當同時向該消費者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徵的選項,尊重和平等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

希望在規定的約束下,殺熟現象能夠被遏制。

飛豬否認平臺“殺熟”:養熟的豬可以宰了

飛豬否認平臺“殺熟”:養熟的豬可以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