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擴大定向降準範圍或釋7000億流動性 全面降準可期

原標題:預熱式"降準"來了!央行宣佈擴大定向降準範圍,預計釋放7000億流動性,貨幣缺口超4萬億,全面降準可期


央行擴大定向降準範圍或釋7000億流動性 全面降準可期


在業內普遍看好央行春節前再次降準之前,央行先發制人,宣佈調整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標準。


央行擴大定向降準範圍或釋7000億流動性 全面降準可期


此舉一出,擴大了符合定向降準標準的機構覆蓋面,也意味著不僅此前不符合定向降準範圍的機構有望補上“降準”福利,意味著以後定向降準的覆蓋範圍會進一步擴大。

1月2日晚間,央行發佈消息稱,自2019年起,將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型和微型企業貸款考核標準由“單戶授信小於500萬元”,調整為“單戶授信小於1000萬元”。這有利於擴大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優惠政策的覆蓋面,引導金融機構更好地滿足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使更多的小微企業受益。

不過,央行的“禮包”還不僅於此,市場普遍預期,本月央行有望再次實施降準(全面降準可能性也很大),春節前資金面有望保持充裕平穩。所以,這次調整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範圍很可能只是“大禮包”到來的前奏。

定向降準政策再調整,預計釋放七千億流動性

央行早在2014年起就開始對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實施定向降準政策,特別是縣域農村金融機構信貸投放集中在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較早就享受了幅度較大的定向降準政策,其存款準備金率大幅低於全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平均水平。

近年來,央行不斷創新調控方式,在保持總量適度的基礎上,發揮結構引導作用,隨著定向降準比全面降準更頻繁的使用,定向降準政策也在不斷調整優化。

實際上,這並不是央行第一次調整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範圍。

2017年9月,央行就調整過一次,彼時將定向降準政策考核範圍由小微企業貸款和涉農貸款調整為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即擴大了貸款認定的範圍。此次則是專門放寬了特定貸款類型的考核標準。

具體來說,2017年9月,央行發公告稱,將定向降準政策考核範圍由現行的小微企業貸款和涉農貸款調整為普惠金融領域貸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包括:單戶授信小於500萬元的小型企業貸款、單戶授信小於500 萬元的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經營性貸款、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農戶生產經營貸款、創業擔保(下崗失業人員)貸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消費貸款和助學貸款。上述貸款數據採用人民銀行調查統計部門統一口徑的統計數據。

此次則是專門針對小型、微型企業貸款的單戶授信考核標準從小於500萬元放寬至小於1000萬元。這也是央行不斷創新調控方式的體現,前不久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也提出要“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就是對此次政策調整的“預告”。

至於此次考核範圍調整後,能有多少新機構享受普惠金融定向降準福利呢?

央行並未提及,不過根據估算,新納入的機構佔比應該不大,畢竟2017年9月一輪調整後,能夠覆蓋的銀行佔比已經很大。彼時央行相關負責人就表示,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政策可覆蓋全部大中型商業銀行、約90%的城商行和約95%的非縣域農商行。因此,此次政策調整後,邊際增量預計不會太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調整其實對已享受定向降準優惠的機構更具吸引力。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稱,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微企業貸款考核標準由此前的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放鬆至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將明顯提升定向降準150BP優惠檔覆蓋範圍。

“2018年四大行中只有建行享受150BP優惠,經過過往一年投放普惠金融貸款的努力及此次標準放鬆,我們預計剩餘三大行也將達到150BP優惠檔要求;此外,部分股份行及其他中小行也有望達到該要求,預計釋放流動性七千億左右。”廖志明說。

根據此前央行規定,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分兩檔:

第一檔是上年普惠金融領域的貸款增量佔全部新增人民幣貸款比例達到1.5%,或上年末普惠金融領域的貸款餘額佔全部人民幣貸款餘額比例達到1.5%;

第二檔是上年普惠金融領域的貸款增量佔全部新增人民幣貸款比例達到10%,或上年末普惠金融領域的貸款餘額佔全部人民幣貸款餘額比例達到10%。

符合第一檔的金融機構,其存款準備金率在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基準檔基礎上下調0.5 個百分點;符合第二檔的金融機構,其存款準備金率在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基準檔基礎上下調1.5 個百分點。

央行貨幣政策發力結構性定向調控

華創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張瑜表示,從範圍看,央行此次調整定向降準考核標準實際是擴大小微企業的範圍,擴大普惠金融的政策覆蓋面,是政策進一步傾斜小微企業的體現。從立意看,總量型貨幣政策解決結構性問題是有瓶頸的,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展望看,後續政策組合主要是“總量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結構性定向支持(債轉股、定向傾斜小微、支持民企)繼續發力”

中信證券研報此前就預計,央行將通過定向寬鬆的方式創新精準支持民營小微企。早在央行公佈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就已經充分體現了為民營企業紓困的決心。目前貨幣政策對於實體企業來說,不在於增加總量,而是改善貨幣傳導機制,拓寬民營小微企融資途徑。未來將通過改進企業融資服務,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等多種創新方式,優化金融服務民營小微企業的體制機制,從而有利於投資回暖經濟企穩。

廖志明還表示,參考2018年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安排,預計此次考核將在1月下旬完成,2月初前將釋放流動性,有望明顯緩解春節前流動性缺口,也體現央行呵護資金面之心。

進一步統一不同監管部門小微貸款激勵考核口徑標準

定向降準政策調整後,不僅利好小微、三農等企業,對銀行來說更是直接利好。不僅可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更多資金;也利於進一步統一與其它監管部門的小微貸款激勵考核口徑標準。

央行此前對小微企業貸款所使用的激勵考核口徑通常是單戶授信500萬元及以下,這不僅使用在針對普惠金融定向降準,也使用在其它貨幣政策工具上。如2018年6月,提出將單戶授信5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納入MLF、再貸款的合格抵押品範圍。

相比之下,銀保監會提出的“兩增兩控”考核中的小微企業貸款標準則比央行寬鬆,即兩增是指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含)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同比增速,有貸款餘額的戶數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此處,小微企業包括小型、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

不過,此次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所適用的小微企業貸款單戶授信標準放寬後,新標準是否也適用於針對MLF、再貸款合格抵押品、MPA考核標準的範圍,還有待央行進一步明確。亦有分析人士預計,上述這些考核標準也有望調整,以保持一致。

春節前基礎貨幣缺口超4萬億,降準仍可期

此次定向降準考核範圍調整雖然被看作是“花式”定向降準,但不少分析師預計,春節前央行還有望繼續實施新一輪降準(不排除全面降準),因此,此次考核範圍的調整隻是下一步降準的前奏。

“1月中旬預計還有一次降準,屆時央行可能會置換部分到期MLF,增量部分則是全面降準,同時信用渠道繼續疏通。”張瑜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中信證券研報也認為,展望2019年春節前貨幣政策,降準概率較大,TMLF或開啟操作,搭配短期跨節流動性投放。先不考慮財政政策發力的影響,2019年1月資金自然到期壓力較大,銀行體系流動性面臨著與2018年相類似的局面,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8年第四次例會也提出“加大貨幣政策逆週期”要求貨幣政策取向至少保持當前的寬鬆力度,流動性大額投放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是應有之義。而回到操作工具上,“鎖短放長”仍將繼續,降準取代去年CRA概率較大。具體到時點,參考CRA是2017年12月29日公告並於2018年1月16日啟動;本次降準很可能在元旦後推出,在同業存單到期和繳稅因素前後落地實施。

總結來看,券商分析師之所以認為央行在春節前夕會再實施一輪降準,主要有兩方面因素支撐:一是春節前資金缺口大,需要釋放更多流動性進行對沖;二是經濟疲軟,需要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託底”。

據華創證券屈慶團隊測算,今年春節前基礎貨幣依然存在4-4.5萬億的缺口,需要央行採取貨幣政策工具進行提前對沖,央行將大概率採取CRA、MLF、公開市場大額逆回購甚至降準等相結合的方式投放基礎貨幣以平抑資金面波動。

“但要強調的是,無論央行採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是什麼,春節前進行的基礎貨幣投放依然是對沖性質的,並不代表貨幣政策基調轉向寬鬆。”華創證券屈情團隊稱。

國泰君安宏觀研究團隊則認為,中國12月PMI跌破榮枯線,為29個月來首次,反映出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PMI數據折射出政府正通過基建來維持經濟平穩,加之12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授權提前下達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在地方債務化解和償還壓力下,基建反彈將得到一定助力。政府債券的供給加大,給市場流動性造成衝擊,預計央行將在1月份全面降準100個基點來對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