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最奇怪的现象:听不听课无所谓,但是别逃课就行了

前一段时间《人民日报》曾发文怒斥还在沉睡中的大学生:

上课时,不是发呆、睡觉、就是玩手机,课余生活只有吃零食、看剧、沉迷游戏。图书馆里没有你的身影,运动场你更是从不迈进去……

中国大学最奇怪的现象:听不听课无所谓,但是别逃课就行了

这短短的一句话几乎把绝大部分大学生平时上课的常态概括完了,上课时啥都干就是不学习,听课是不可能的,大学这几年都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如果换个角度思考,这种现象在中国大学里是一种普遍怪象,听不听课无所谓,但是一定别逃课。

中国大学最奇怪的现象:听不听课无所谓,但是别逃课就行了

在大学里每节课上课之前,老师们都会千篇一律雷打不动的点名。有时甚至可能是这节课里学生唯一一次认真的听老师讲话,因为好多大学都把考勤作为学期末考试的一部分,所以学生们在考勤这方面还是挺认真的。

大学师生之间打过最漫长又激烈的战争,是考勤的战争。扒开大学老师的考勤史一看,就是一部活脱脱的信息科技发展史。

在互联网尚未发达的年代,就有老师开发了“对照入座”的考勤方式,每个人上课前要先从老师处拿走自己的照片当作签到,原始又管用。

中国大学最奇怪的现象:听不听课无所谓,但是别逃课就行了

后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一位计算机系的老师发明了领先全国的“蓝牙点名”,要求学生用学号命名手机蓝牙,缺席者一目了然,从此拉开高科技考勤的序幕。

时间往后拉几年,湖南工业大学一名老师率先使用微博发照片签到、江西师范大学一名老师实行二维码签到考勤和随机问答、四川大学一名老师自主研发“刷脸机”考勤,跟风效仿者无数。随着指纹打卡签到、手机APP外加GPS定位签到的普及,人到了却忘带手机导致“缺勤”的荒唐事,也时有发生。

中国大学最奇怪的现象:听不听课无所谓,但是别逃课就行了

虽然教师们运用了一切高科技手段杜绝了逃课的现象,但是来上课的学生又出现了问题。老师在台上讲着课,学生们在台下光明正大的忙着自己的事。一节课下来,互不打扰,各自安好。不过这和逃课有什么区别?肉体上的逃课是要付出代价的,而精神上的逃课却没有成本

这种怪象的原因有很多,大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拼了命的准备高考,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那几天,而且高中老师还在一旁给高考学子们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大学生活:考上大学多么多么的舒服,其实高中老师说的没错,只不过太强调大学安逸这一方面了,等学生们考上大学,会发现真的很“安逸”。少去一节课也没什么,反正又不止我一人不去。

中国大学最奇怪的现象:听不听课无所谓,但是别逃课就行了

不过最根本的,还是高校的课程设置。必修课程太多,僵化的教学大纲限制学生的选择,真正的兴趣无处施展。

有足够的自主选择空间,学生才可能在喜欢的课程里发挥潜力,从被迫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被激发起表达欲望之后,肯定比靠前拼了命的熬几天几夜强,大学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告和监督,就显得多余了。

标榜自主学习的大学沦为巨婴托儿所,成为事事都管的保姆型老师,到底是对学生自理能力的不信任,还是对自身教学水平的怀疑?老师在千方百计“管好”学生之前,也许先该尝试改变一下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