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深夜食堂”,業內建議完善配套設施培養消費習慣

发力“深夜食堂”,业内建议完善配套设施培养消费习惯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隨著夜間經濟的發展,“深夜食堂”逐漸走紅。得益於支持政策出臺,北京的“深夜食堂”開始朝著區域統籌方向發展。對於“深夜食堂”的建設和品牌打造,業內人士提出,要加大前期投入,培養消費習慣。在此次北京兩會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就“深夜食堂”建言獻策,提出要加強頂層設計,完善配套措施,營造文化、娛樂範圍。

“深夜食堂”要求22:00至次日2:00保持營業

2019年1月14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北京今年將出臺繁榮夜間經濟促消費政策,鼓勵重點街區及商場、超市、便利店適當延長營業時間,激發時尚消費、品牌消費。作為夜間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夜食堂”成為關注熱點。

事實上,2018年5月,北京市商務局就發佈了修訂版《支持“深夜食堂”特色餐飲發展項目申報指南》,支持建設“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和特色商圈,為市民夜間餐飲消費提供便利。每個“深夜食堂”特色商圈最高支持不超過300萬元,每個“深夜食堂”特色餐廳最高支持不超過10萬元。

按照指南的規定,“深夜食堂”特色餐廳申報主體應為品牌和連鎖餐飲企業,符合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相關要求。“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特色商圈和特色餐廳一般應在每天22:00至第二天凌晨2:00期間保持營業,符合相關經營規範。

2018年夏季,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通過招標形式,承接了北京市商務局主辦的“深夜食堂”活動,意在拉動餐飲消費市場。朝陽三里屯、朝陽合生匯、海淀食寶街、東城簋街4個北京夜間經濟繁榮地塊作為分會場開展了系列活動。

還需培養消費習慣

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監事、北京胡大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冬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簋街作為北京“深夜食堂”代表,發起於上世紀80年代末,已在消費者心中形成品牌認知。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餐飲企業如果想要打響“深夜食堂”品牌其實並不難,但需要前期加大投入,注重餐飲文化和消費特點的把握,在菜品上有所研究和創新,逐漸培養消費習慣。

頂層設計應完善配套措施

“深夜食堂”也是北京市兩會代表和委員們關注的熱點之一。1月15日,北京市政協委員、市工商聯副主席李志起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重視發展夜間經濟就是培養新的消費熱點,能把更多的消費留在北京,也給老百姓創造更多的消費熱點和消費便利。

李志起表示,北京作為經濟發達城市,夜間消費的規模、熱度和便利程度還有待提升,如北京亞運村地區長期只有2家餐廳提供餐飲服務,很多市民反映不方便。公交、地鐵一般只運營到22點、23點,許多郊區市民不敢夜晚出門消費。而一些餐廳由於夜晚客流量不大,收入無法覆蓋水、電、員工成本等支出,發展“深夜食堂”的意願不強烈。

對此,李志起建議,首先要由相關部門牽頭,提升京城夜間經濟的頂層規劃設計,在中關村、亦莊、懷柔科學城等地區補充相關商業佈局;協調相關部門完善配套措施,包括公共交通運營時間延長,水電氣供給及費用的減免,以及夜間消費商業區域的亮化、綠化、消防、食品安全、治安、夜間諮詢等,打響一批“深夜食堂”重點品牌。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宏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龍認為,從顧客體驗來講,“深夜食堂”不單要解決“吃飽”的問題,還要注重就餐氛圍、文化氛圍、娛樂氛圍的營造,才能吸引消費者。就配套政策支持,他認為,在打造“深夜食堂”的前期,可以對營業時間超過晚上24時的餐廳提供一定補貼。而從長期來看,依然要讓市場起調解作用。

新京報記者 郭鐵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編輯 李嚴 校對 李立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