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被國人遺忘的歷史:南宋最後的“正氣歌”——凌霄城玉碎殉國

有時候,我們的歷史認知太過於侷限。

或者說我們只知道史書上記載過的那些歷史,而忽視了實際存在卻沒有被歷史提及的歷史。

南宋四川的凌霄城就是這樣一段歷史。

這是一段南宋人抗元的悲壯絕唱,是宋人的最後一戰。


受史書的影響,在我們的通常的認知中,1279的年崖山之戰,宣告了南宋政權徹底滅亡。

這一戰,宋末帝趙昺隨陸秀夫蹈海而死,隨後趙宋皇族八百餘人集體跳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一段被國人遺忘的歷史:南宋最後的“正氣歌”——凌霄城玉碎殉國

宋末帝趙昺隨陸秀夫蹈海而死

崖山一戰,充分體現出宋人士大夫的氣節,宋人這種體面又無限悲壯的方式揮手告別了錦繡江山,這也是南宋中央政權抵抗蒙古的最後一戰。

但是崖山之戰卻不是南宋人抗元的最後一戰。

四川一座山城的地方史卻告訴我們,宋人並沒有徹底絕望。

南宋最後軍隊——長寧軍,在四川凌霄城在崖山之戰後繼續堅持了九年才被蒙古攻陷。

凌霄城舉城軍民殉國。

1279年崖山海戰後,宋人的抵抗仍在繼續,在四川仍有數座孤城堅守僅存的國土宋地。

川人表現出南宋最後的骨氣。

南宋抗元繞不開名將餘階。

餘階治蜀之時,推行了有效遏制蒙古騎兵的策略。他在重要的州治地點,依其地形,沿山築堡壘,在堡壘裡儲糧。諸多堡壘相互聯成一氣,一遇戰事,可以遙相呼應。一遇蒙軍進攻,軍民便撤到堡壘堅守,蒙軍無所得,最終將因糧草耗盡而被迫撤退。

元人姚燧曾評價說:“宋臣餘玠議棄平土,即雲頂、運山、大獲、得漢、白帝、釣魚、青居、苦竹築壘,移成都、蓬、閬、洋、夔、合、順慶、隆慶八府治其上,號為八柱,不戰而自守矣。”

一段被國人遺忘的歷史:南宋最後的“正氣歌”——凌霄城玉碎殉國

四川的山城關隘

在餘階的主持下,四川修造了苦竹隘、鵝頂堡、太獲城、運山城、青居城、釣魚城、雲頂城、三龜九頂城、紫雲城等眾多堡壘。在這些山城堡壘面前,蒙古鐵騎失去了“來如天墜,去如電逝”的優勢,且令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人吃盡了苦頭。

在餘階治蜀的八年中“敵不敢近邊,歲則大稔”。

有賴於餘階的方略,83座山城在四川盆地拔地而起,屹立在抗元的前線。

即便由於南宋朝廷的無能,一些山城守將降於蒙古,山城堡壘防線出現了巨大的漏洞,但是仍有釣魚城等城堡關隘仍在據守抵抗,延續了南宋朝廷的生命。

就連蒙古大汗蒙哥也死在釣魚城下。

直到崖山之戰後,南宋小皇帝及十萬軍民投海殉國,消息傳來,川人心神震動。

趙宋趙宋,趙家血脈沒有了,宋朝復國的希望也就斷了。在家天下的時代,這是繞不過去的困境。

一些城堡在考慮再三之後開城投降。

如之前提到的苦竹隘、鵝頂堡、太獲城、運山城、青居城、釣魚城、雲頂城、三龜九頂城、紫雲城、神臂城等,他們都不是被蒙古人武力攻佔的,而是主動放棄,開城投降。

如讓蒙哥汗飲恨的釣魚城,在得到蒙古人不殺城內一人的承諾後,終止了抵抗。


一段被國人遺忘的歷史:南宋最後的“正氣歌”——凌霄城玉碎殉國

凌霄城遠景

但是有一個地方沒有,那就是凌霄城。

南宋四川83座抵禦蒙古山城中,凌霄城是第83個被攻破而淪陷的。

時間節點是在1288年,崖山之戰9年之後。


1255年蒙古人繞道吐蕃境攻陷雲南,對四川形成夾擊之勢,南宋守軍遂急築城隘防禦蒙軍。

凌霄城霄城就在這樣嚴峻的情況下修建的,在今天的凌霄山有一面巖刻記載了其修造的歷史。

“宋保佑乙卯,韃賊自雲南翰腹。越明年,制臣蒲澤之以天子命,命帥臣朱異孫措置瀘、敘、長寧邊面,又明年城凌霄為屯兵峙糧出攻入守據依之地。閏四月經始,冬十月告成。長寧守臣易世英任責,潼川路總管朱文政董工。”

今天凡親身去過凌霄城的人,無不為她的恢弘城垣所震驚。即便遠遠看去,凌霄山城如一頂王冠屹立在天地之間,高傲地挺立在四川的群山之中。

一段被國人遺忘的歷史:南宋最後的“正氣歌”——凌霄城玉碎殉國

記載凌霄城修造的石刻及拓文

從1279年的崖山之戰到1288年最後淪陷,凌霄城在絕境中堅持了真正9年。

困守絕境孤城在中國歷史上並不罕見,但是沒有一座孤城像凌霄城那樣,國已破,帝脈已絕,希望已無,哪怕連近處的釣魚城已經投降,甚至是主持修造凌霄城的朱禩孫已經投降並來勸降,堅守凌霄城的長寧軍都不為所動。

這般絕境孤城凌霄城絕對是唯一的一個。

也許此刻長寧軍已經不是為國了,是為了家園,是為了不受異族奴役。

面對漫天暴風雨,遠處就是可避雨的華堂秀殿,但他們依舊用自己的軀體對抗著這漫天悽風苦雨,扛著最後一面宋人的旗幟。

這旗幟是戰旗,也是民族之旗。

1288年,元朝廷再次招降凌霄城失敗。蒙古人失去了耐心,從四川集結30萬蒙元大軍攻打凌霄城,雲南貴州的蒙古軍隊及僰族等少數民族軍隊也加入進來。

一段被國人遺忘的歷史:南宋最後的“正氣歌”——凌霄城玉碎殉國

凌霄城

凌霄城在最後的激戰中被攻破,全城——玉碎殉國。

南宋最後的旗幟才掉落在地,再無人扛起了。

南宋最後的骨氣,消散這天地之間,消散在這曾屬於宋人榮耀的錦繡山河間。

天地間的“正氣”再也無人可比,無人可頌。

最後一縷宋人的火苗熄滅了,蒙古人也終於安心了。

凌霄城陷落的第二年,即1289年正月,大元皇帝兼蒙古大汗忽必烈,下令將19歲的南宋恭宗趙顯送往吐蕃以“討究大乘,明即佛理”。


宋元之戰,四川戰場最為持久,也最為慘烈。面對讓整個世界都戰慄的蒙古人,在四川方山城堡的南宋堅持抵抗並不落於下風,只是腐敗的南宋朝廷無法支撐起整個大局,川人的誓死抵抗終究無法挽救南宋滅亡的命運。

所以這樣的抵抗愈顯得悲壯淒涼。

正史中沒有記載凌霄城的壯舉,地方史中雖有記載卻不詳細。

今天,我們不知道凌霄城守將的名字,不知道眾多將士的名字,只知道在凌霄城南宋有一支長寧軍在南宋滅亡之後還堅持了九年,最終全城殉國。

凌霄玉碎,悲壯不亞於崖山之戰南宋君臣投海自沉。

只是崖山之悲,在史書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凌霄玉碎卻少有人知道。

今天有一些人很令人羨慕,他們瞭解歷史,尋訪古蹟,凌霄城正是在這些人的踏足探尋憑弔之下才漸為人知。

有時候,我在想,凌霄城抗元到底是經歷哪些?

恐怕用盡多少筆墨也寫不出其中的精彩、激昂、悲涼、雄壯。

有時候,我在想,凌霄城軍民到底是為了什麼?

家國大恨?民族大義?恐怕都有,也許更多的就是正氣骨氣——或者叫氣節。

一段被國人遺忘的歷史:南宋最後的“正氣歌”——凌霄城玉碎殉國

抗元英雄文天祥

南宋以抗元名垂青史的文天祥在《正氣歌》說道: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

凌霄城玉碎殉國,譜寫了南宋軍民最後的正氣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