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叶曼讲法:证悟的路途非常远,很不容易~

真正学佛的,禅宗有四十二位,如果加上十信是五十二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到妙觉,路途非常远,很不容易走。

佛教故事|叶曼讲法:证悟的路途非常远,很不容易~

当我们从初住到十住,从十行到十回向,这三位我们都称为贤位菩萨。不是圣位,你只有登地了才是圣位。这三十位十住,十行,十回向最要紧的就是广集资粮,什么资粮那,就是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每一个境界我们都在行六度,但是境界不同,同时对于六度的了解也不同,功夫深浅也不同,但是必须从这六度行起。

佛教故事|叶曼讲法:证悟的路途非常远,很不容易~

我们有时候学佛学半天都会退转,人家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在西天,等到你学佛十年,你就靠佛卖钱”了。不靠佛卖钱我们感觉从佛那得不到好处,和我一起学佛的人多少退转了。因为你还没有升起来,我一定证到真如法性,绝对不含糊,你没有这个决心根本不行,你没有达到四加行。本来四加行是密宗的四加行,我们说的这个四加行是显教的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又叫四善根。头一个暖就是圣火发起的前相。什么叫圣火那,普通说叫拙火,道家密宗用,显教叫圣火,有时候忽然感觉丹田热,头顶热,心热,都是好现象。好比刚才做,你做的好的话,感觉小肚子那热热乎乎的,打坐打好了也是。这种暖啊没什么了不起,只是四加行的前兆。你要进到这一位,有热的现象,这时候你也可能退转,甚至堕入下三道,修到这个地步还会堕入三恶道,但是你放心不会太久,你又会回来,这点根根还在那。所以将来还会进入涅槃。顶,你感觉慢慢地好像升到顶了,这时候你感觉气机在动,不仅是热了。生理方面你是觉得有一股气往上升,我们的百会穴,年轻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是两边合起来的,所以我们两个眼镜不同,耳朵不同,这边脸和那边脸不同,因为我们是合起来的在娘胎里头,合起来中间留个洞洞,所以小孩婴孩头上总跳,等到他不跳了合起来了,他就不再称为婴孩了。真正的中脉在这,百会穴,从生理来说,你到了顶的话,你是往上进还是退下来,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退不是甘心退,因为是逆水,学佛更是逆水。你觉得我太累了,我歇一歇吧,自然就退下来了,所以到了顶只有两条路,一个往上走,一个是退下来,你退到哪,退到热气还在那,贪嗔痴也慢慢减少,就不大再更进一步。你到了这一步,你必须坚决的我还要更上一步,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就到了忍这个地步,这时候你不会退转了,人家说禅宗很难,岂止啊,学佛本身就很难。你能够在几十年中间,知道我们一辈子人生非常短,下辈子不知道做什么,我们就用这短短的生命,好奇吗,看看究竟是什么。你能够这么想,四圣谛完全了解不会退转了。这时候你忽然间在坚不忍法的时候,你到了世第一,世间的第一个,世间有漏法的最圣的地步,你还有漏,但是你已经是世间第一。这时候你慢慢的智慧生长出来,没有烦恼的智慧,这样的话离见性的道上路了,你可以见性了,你慢慢地就可以证悟什么叫圣谛。就是梁武帝问达摩祖师的何谓第一义谛,你可以见到它了。你在凡夫这个阶段你可以称为圣者。了解这个以后,就像小乘俱舍论说的,暖必至涅槃,只要发起暖来,你将来一定到涅槃,一定成佛,即使你进入三恶道也不会太久。顶终不断善,真正到了顶的话你不会再做恶事了,身口意的恶事都不会做了,忍不堕恶趣,到了忍你就可以不堕入三恶道。第一入离生。你到了这就可以脱离生死。就好像日光出来照的一样,日光一照先是有点暖,多冷的天都感觉有点暖相,这时候智慧升起来了,但是有时候你不知道。等到日光照到我们头顶上了,到了顶位,你到了忍位刹那之间就进入世第一,但是你不要求,有求皆苦。一有求就有妄想,一有妄想就出问题。

下面看唯实

佛教故事|叶曼讲法:证悟的路途非常远,很不容易~

“修持功夫到了暖法的人,不管年纪多大,便如婴儿般,全身软绵绵的。但这个并不就是道,没啥稀奇!这是生命本能本来具有的“。——南怀瑾。

这就是第六识的功用。前五识对于第六识有轻微的作用,比如我们用眼耳鼻舌身,比如修耳根圆通,在修行中都有一些助力,第八识对我们一点助力都没有,他永远是个旁观者。

前五识,我看见花了,这是现量,这是性境没有善恶。第六识跟着就来了,这是中国结的花还是缎带的花。第七识跟着第六识就来了,第六识只是分别,第七识那,我是喜欢鲜花啊,还是缎带的花,于是凭着自己的爱和恨就来了。前五识看到就看到了,看完就过去了,出问题的是第六识,第六识跟着就分别,这还不要紧,第七识跟着爱憎就来了。分别以后随着自己的我,我们常常第六识想要做好的,我明明知道分别了以后觉得还不错,但是我不喜欢,虽然第六识虽然分别了善恶,好坏,他想要,有分别心但是没有加入爱憎心。第七识因为我的自私、我的我执,我过去对这个有什么爱好,立刻爱憎心起来,于是取舍心就来了,然后业就造了。

佛教故事|叶曼讲法:证悟的路途非常远,很不容易~

这个第七识反而是我们的障碍,为什么,“我”,这个障碍大的不得了。前三个十住十行十回向是贤位,真正到了世第一才能见道进入初地,进入圣位,就是登地菩萨。这时候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中圆。第六识第七识转了,然后前五识和第八识转识成智了。这时候我们人人都有的,八识田中有一个非常清静的种子,这个种子一直埋伏在那,人人都有,十恶不赦的人都有,这个善种自己发起来,成为现行。这时候烦恼障,所知障都可以去掉了,因为这两个障都是我执升起来的。我们为什么有烦恼,别人骂我,误会我,别人讨厌我,这是我们的烦恼。

见障,思障就是见惑思惑,换句话就是我们的意见和我们的情感,我们把它去掉,贪嗔痴慢疑嫉妒这都是惑啊,都是障碍,我们慢慢去,一点一点去,或者我们把它叫烦恼障,解脱障。这些都去除后,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这时候第八识不是我们悟了道了,他就不起作用,照旧起作用,只是不再有分别的识,而是转识成智,所以六祖说“但转其名,不转其实”。名字都转了,前五识变成成所做智,第六识妙观察智,第七识变成平等性智,第八识变成大圆镜智。看一切都平等平等。

佛教故事|叶曼讲法:证悟的路途非常远,很不容易~

见惑、思惑这两个障,俱生的障还没除掉,贪嗔痴我们知道不好,很容易断啊,我们学佛的人要发脾气,这个发脾气不好,容易断。但是骄慢心,比如身心长了一点有长进了,别人大概都没有我强吧。别人多看我一眼,他为什么这样疑心起来了,看到别人比我们好,嫉妒心起来了。这三样东西起来,于是障碍到我们的本性,这个障是只要有我就会存在,这个俱生障,和我们生命一起来的。我们知道显明的,越是硬的东西越容易断,最难缠的是什么,软绵绵的,越软的越细的越不容易断。所以最难断的是俱生二障,到什么时候能那,犹自现缠眠,它不是断了,缠在那,现在不起现行,但是他没断净。所以从初地到七地都不是纯无漏,漏就是烦恼,一定要到八地。

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

不动地,七地以前都会退转的。七地以前还有烦恼,还在那,人家一抨你,我们不常说苏东坡那个“八风吹不动,独坐紫金莲”,佛印说放屁,结果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所以我们说犹自现缠眠,他没有起但是因缘一凑合到那,一弄这个种子就起来,你的贪嗔痴慢疑都来了,到了八地你的俱生障才都没有,才进入人空和法空。这才证得真如法性智慧,以前都不算。

佛教故事|叶曼讲法:证悟的路途非常远,很不容易~

七地之前,你只要登地你就有妙观察智,但是这个是下品,慢慢地一点一点升,七地以上才是中品,成佛才是上品。不到成佛你的妙观察智,你是菩萨都是中品的。这时候你圆满的光明的干净的,这时候你把真谛和俗谛看的都很清楚。于是,有一种普遍的光明让你的妙观察智照了圆满的明白的三千大千世界,这是第六识转。这个第六识关系很强,功力大,业果报非常强。天下这些万物都是第六意识造成的。所以心生种种法生,因为八识田中我们有两个种子,一个是净识,一个是染识,我们大家来研究佛法,为什么不去打打麻将,看看电视,这么冷的天跑这来,都是净识干净的识起了现行,我们得来听听法。忽然想我们明白吃点什么,喝点什么,玩点什么,太无聊了。然后我们染识起现行。我们要真正到了远行地第八地以后,才成为纯无漏的,这时候才观察圆明照三千大千世界,你这个妙观察智进入中品了。

现在我们讲第七识,末那识,也是我识。很麻烦。

佛教故事|叶曼讲法:证悟的路途非常远,很不容易~

第七识颂

这个第七识怎么成的,是第八识的见分成为我,我有见闻觉知,眼耳鼻舌身意都可以起作用。返闻闻自性问问我们的根本怎么来的,是第八识的见分。五十一心所叫带质境,真带质,真变成我了,我们不能说我们没有啊,但是真有,是我们的自识脱了第八识的见分本质。刚开始你略有所悟的话,原来心跟物是一元,精神可以影响我们的生理,生理可以影响我们的精神,所以心跟物是一元不是二元。第八识的见分也可以变成我们的相分。

第八识到哪找,找不到。但是我们的人就是从第八识出来的,整个身体的五蕴,色受想行识,色就是物质的,受想行识就是精神的,这些都是从第八识来的,第八识变起来的一个妄想,就像楞严经说的。好比说我们眼睛不舒服,看到灯有光圈,昨天看到月亮也有圆圈,月晕则雨,今天早上就下雨了。圆圈有没有,有,圆圈找不到吧,找不到,圆圈是个妄相,你不能说这个妄相没有,这妄相是因为有些东西凑到一起才有的,水气加上光亮,合起来变成月晕。这和我们眼睛不好看见灯光模模糊糊的,有光圈,这些东西都是因为眼睛有了毛病才有的。这个圆影既不是来自灯光,也不是来自眼睛,只是因为眼睛生病了而已,没有病的眼睛就看不到。生病的眼睛看到不是他胡说八道,他真的看到了,我们现在一切的山河大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害了眼睛病的光圈。这个我们说说知道了,但是真正禅宗破初观,山河粉碎,大地平沉。好像我们眼睛有毛病了有光圈,眼睛好了,原来没有光圈,所以那时候看到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真正的证量。这些东西都是眼睛生了毛病出来了,都是我们的妄心生成的山河大地、人物各种的相,第七识形成的,我们的身体的形成就是这么形成的,就跟眼睛害了毛病看到的东西一样。这个识对着外面的尘,色声香味触法,跟其他有情的发生交涉,都有关系。这个我没有所谓善不善,只是有一样东西是我的最要紧,这个我执非常之大。因为有了我执,我一切都自以为是,我的才是最好的,我的意见才是最对,我的所作所为都是善的,于是他的善非是恶以我为中心,所以我们修行就是要去掉我执。因为自己把自己放在第一,虽然有时候我们口头上很谦虚,但是事实上我们永远把自己看成最好,就是流转三界、生死轮回的根本。

佛教故事|叶曼讲法:证悟的路途非常远,很不容易~

随缘执我量为非,

他随缘执我,不论你到了哪都随着第八识的种子作为缘。好比我们头一次见一个人,根本不认识,就很讨厌他,后者就很喜欢,为什么。八识种子起现行,随缘。这个喜欢不喜欢,谁喜欢啊,“我”啊, 随缘执我。这个量有三个量,现量,比量,非量。它不是现量,现量是我眼睛一看,梅花。然后外头一辆车子走,我们立刻想起声音大的是卡车,声音小的是汽车。这是比量。这个第七识都不是,它是非量。这个东西他坚持执着,他不能够了解第八识,不仅我们不了解,小乘的人不承认有第八识。他们只是说,我修行去我执就行了,他不研究我执是哪里来的啊,不是现量。他也不研究我的背后有什么东西,不是比量,他就是随缘执我。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会想就是我存在,我执多厉害。这个东西既没有理性又没有感性,他既不是现量,也不是比量,是非量。不证,也没有理,从来不会返闻,也不自己回头想想,指使我的贪嗔痴慢疑的是个什么东西,都是想别人的错,嫉妒别人,和别人生气,但是很少返回头来让我生气的,我为什么生气。也不用逻辑,也不讲理的,非要把我摆在前头。

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

第七识里八个大随烦恼,不信啦,懈怠啦,我们很难相信别人。八大随心烦恼都在五识里头,遍行也在这里,别境只有慧。根本烦恼中间,永远跟着我们的是贪心,我们永远不知足,八大烦恼里头永远求不得,生老病死这四个自然的,然后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我们永远不知足,没一个人说我钱够了,没一个人说我衣服太多了,永远在贪。这都是贪,没一个人说我现在名太高我要摆低点姿态,我们不停的要大知名度,不停的要自己广结善缘,永远不知足。因为贪,利令智昏,我们见到这个东西,我们的智慧糊涂了,贪不一定只是贪财,贪名、权、情,这样贪和痴。同时我见,我最对,我对人最好,我怎么样怎么样,还有我慢,我们打坐一点点好,我们感觉了不起,但我们读书略有所得,我们感觉我们好聪明啊,这些都是我慢。

然后痴就是根本无明,因为无明缘行,一直到老死,十二因缘都是无明来的。

由这个无明你不知道八识的真相,我就以为我不得了,我和你完全不同,我比你聪明,我比你们大家都能干,这样我跟人永远不平等,永远有我相有人相。我所有的和你所有的都是第八识出来的,只是大家愚痴盖的多少程度不同而已,本质是一样的。我们固执的把这个我作为真实的我,我们好爱他,舍不得,执着他,我要比人家高,我要比人家漂亮,永远和别人比较,超越别人。只要你在三界之内,欲界、色界、无色界都在那比,都在把我执拿得很深。你们说自杀的人是不爱自己了吗,不是,因为他我执很重,有些人自己把自己断了胳膊,这都是自苦,自就是我执,我在吃素,我在受菩萨戒,都是我。一天都离不开它,睡觉都离不开他,自己以为我是最高的,这就是我慢。这个坚固的我执,你升天你也没离开他,你入地也没离开他。非常难断,没有办法断。"我们"在学佛,"我们"在修行,断了吗,“我”在这舍身取义,“我”在这杀身成仁,“我”在做。

佛教故事|叶曼讲法:证悟的路途非常远,很不容易~

怎么办,只有从第六识入手,第六意识的智慧非常强,我们不靠智慧去不了我执。只有把智慧对抗我执使他慢慢消除,所以没有智慧绝不能往生。

佛教故事|叶曼讲法:证悟的路途非常远,很不容易~

念佛你去了,往生也是下品。为什么他们问我要去分别心,九品往生,上上品到下下品,为什么,智慧。大家要注意佛法是智信之法,不是迷信之法,迷信帮不了你什么忙。所以六度波罗蜜,前五度都是手段,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般若,智慧。当你真正得智慧的话,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把我执去掉。否则我在布施,我在持戒,当你有心为善,其善不赏。你已经赏了自己了,都差一等。真正要上品上升的话,要用智慧。这个智慧不是世间的技巧,这是小聪明,所以佛家用般若。因为一提智慧我们认为书念的多,知道的多就是智慧,这个智慧没法描写。当你有般若,你世智辩聪也包括在内,但是世智辩聪不是般若。你没有智慧修行不是没有果报,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不是真正悟道的大因。

般若智慧,菩萨摩诃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