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牡院丨父母生活

书香牡院丨父母生活

落葉覆在地面,一瞬兒便被風帶走了,路人行色匆匆,在暮色沒落前回家,攏攏衣服,看看灰白的天空,今年的冬天似乎來得晚了些。

好不容易商量著父母來我這小住,過幾天自己生活,他們也是大包小裹的帶來自己挖的野菜、做的醬菜,他們說自己做的吃著放心。計劃著週末帶著他們爬爬單位身後的山,登高望遠,感受一下完達山的氣息,換換心情。父母高興的應著,用兩天熟悉了居住環境,找到了那麼點在女兒家的生活和享樂方式。沒待上三天,家裡的親人打電話來,需要父親回去拿主意。父親是家裡的長子,自爺爺去世後,肩膀格外的重,不管是自己兄弟姐妹的事情,還是其他叔叔嬸嬸的,都要父親主事,用他們的話說需要一個主心骨。

母親一邊收拾著才掛進櫃子裡不出兩天的衣服,一邊充滿了無奈的笑著說:“姑娘,這就是生活啊。消停了兩天,才想有自己的生活,誒……”。“要不你再陪姑娘待幾天,我自己先回去。”聽見母親語氣的落寞,父親低聲的哄著母親,“我是真想再住幾天,還沒和孩子住夠呢?可你自己回去我不放心啊,再說萬一有個啥事我也能幫襯著。”母親看看我,眼角有點溼潤,我擁著她,內心充滿不捨,卻也知道留不住,父母一輩子都在一起,讓母親自己在家裡住著,那才是給他們添堵呢。

“媽,回去吧,我爸自己在家我也不放心,你們那邊辦完了再來唄。雖然知道可能一時半會又來不了,但是我哪能捨得把我爸自己派遣回去,萬一你想我爸想的睡不著我可咋整?我可承擔不起。”母親剜了我一眼,嘴角笑嗔“沒個正行。”雖是調侃卻也沖淡了離別的傷感。

母親說:“這半輩子都為家裡和兒女活了,現在孩子們是不用操心了,可是你奶奶已經八十多歲了,腿腳不好,不愛去樓房居住,離不開農村的大家大院,這樣一來,又回了農村去照顧奶奶,也沒了自己的生活。不過人啊都會這樣老的,不給你們添麻煩就最好了。”

自工作離開家,母親來過幾次,父親只來過一次,這次來,著實是因為父親想來看看我們的日子過的怎麼樣。父親說:“每次打電話和視頻,你們總說自己過的挺好,不看看心裡總是不放心,這次來小日子挺好,我就放心了。我和你媽都身不由己,姑娘啊,你能理解就好。”

我理解父母的無奈與不捨,到了他們這個年紀,是“上有耄耋老人,下有嗷嗷子孫”時期,留給自己的生活真的很少。母親總說活了半輩子了,就想過過自己的生活。可是生活哪隻會有自己和愛人,她的子女需要她,她愛人的家人需要她,所以忙忙碌碌的奔波著。而父親,身上擔著自己的小家,更承擔著一個大家的責任,他是我的父親,是我的大山,可也是他兄弟姐妹的“父親”,這一家老小數十口人,瑣事諸多,沒有一刻是屬於他們自己的。

可生活就是如此,若沒有這樣愛的羈絆,就沒有“家人”這一港灣;若沒有這樣的血濃於水的糾纏,就沒有“親情”這一根源,生活就在這愛與血脈的中浮浮沉沉,日子就這樣在牽絆中過去了。

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