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的晚年時光:不寫回憶錄、不接受吃請

位於北京阜成路的中國航天大院內,梧桐掩映中的紅色磚樓就是錢學森的家,以前,錢學森和夫人經常在院子裡散步、曬太陽。

錢學森的晚年時光:不寫回憶錄、不接受吃請

嚴謹的剪報習慣

晚年錢學森足不出門,安心靜養。他的床榻上架著一張閱讀桌,上面擺著一個電子錶。時間,在這位嚴謹的科學家眼中彌足珍貴。

每天早上6點半,錢學森準時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科學知識》;下午3點,開始看報剪報;晚上6點半,則把時間雷打不動地留給廣播版的《新聞聯播》。

錢學森的晚年時光:不寫回憶錄、不接受吃請

對於每天要看的報紙,錢老有固定的順序:依次是《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科技日報》、《解放軍報》、《北京日報》、《參考消息》、《經濟參考報》。看到不錯的文章,他喜歡剪下來收藏。總共629袋,24500多份,錢老按照不同的內容,裝進一個個紙袋,並標明不同剪報的主題。早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的時候,他就養成了這個習慣。

錢學森的晚年時光:不寫回憶錄、不接受吃請

對沙情有獨鍾

退休後,錢學森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仍在繼續。他沒有把自己的思維僅僅囿於航天技術領域,而是用系統的眼光去研究社會。在所有領域中,錢學森對沙情有獨鍾。

上世紀80年代初,錢老從一線領導崗位退下來後,便開始鑽研沙產業、草產業理論。1984年他正式提出,並預言這一產業將成為21世紀在中國出現的“第六次產業革命”。此後16年裡,錢學森關於“第六次產業革命”與別人的通信計186封。其中涉及沙草產業內容的就有47封。他獲得“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等高額獎金時,連支票都沒看,就寫了一份委託書,捐給了西部治沙事業。

錢學森的晚年時光:不寫回憶錄、不接受吃請

晚年從未離開北京

過去,錢學森曾對夫人蔣英許諾,等退休後帶她去各地遊玩。但是,晚年的他從未離開過北京。原因是,錢老怕到外地後,地方高規格接待,大吃大喝。熟悉錢學森的人都知道他的原則:不接受吃請;不參加任何“應景”活動;不題詞;不接受禮品;不寫回憶錄;不同意為他塑像和立功德碑;不接受採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