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018春之蕨菜及非吃不可的理由

江西:2018春之蕨菜及非吃不可的理由

春之蕨菜與我

在我的感覺中,蕨就是畫上這個樣子,它從三億六千萬年以前的石炭紀時期起覆蓋在地球的表面;它在白堊紀曾和恐龍一起生活在地球上,那時的它很高大,爬行動物徜徉(cháng yáng)在它枝葉下面。現在,它帶著關於春天的感覺,覆蓋在我記憶之上。

江西:2018春之蕨菜及非吃不可的理由

學校附近的華南毛蕨

河豚尚且有人吃,何況吃了很多年還掉沒死個把人的蕨菜呢。

江西:2018春之蕨菜及非吃不可的理由

炒好的蕨菜和新生的蕨

以前認為拼死吃河豚不值,自從越來越多的報道說吃蕨菜會提高致癌的可能性,我卻沒打算少吃一根蕨菜時,我終於深深理解了這種貪吃的心情。

蕨,是種奇特的古老植物,它無花無果,靠孢子繁殖。根上包滿金色的茸毛,每年從土裡鑽出的嫩葉芽有細樹枝粗,成為蕨菜。

江西:2018春之蕨菜及非吃不可的理由

蕨的芽、根、孢子群

越粗的蕨菜越肥美脆嫩。蕨菜在我們這裡叫“刮”(很輕很短的入聲),光這個字就聽起清脆悅耳,何況是一口咬下去了!先是嫩芽的薄皮在齒間如新鮮白蘿蔔一樣一聲脆響裂開,然後感到牙彷彿擒住了一個剝盡皮的嫩菜芯,軟軟的彈著,臼齒輕輕合擾,一股清潤潤的漿液就在舌齒之間流淌轉輾。滿載著春天氣息的粘稠漿液,無論是和著臘肉的香,還是清炒,都會讓人控制不住,一筷子接著一筷子吃下去,直到盤中空空才意猶未盡的停下。這是就算讓人折壽也不忍放棄的舌尖樂趣啊。

蕨菜,有兩種,一種暗紅的“山蕨”,一種青色的“河蕨”。暗紅的更為肥壯美味,青色的帶有苦味,不喜歡苦的人可以用水先焯一道再炒食。看過網上的食法,都喜歡用辣椒、蒜蓉,或配臘肉。其實用點油清炒就很好吃啦。

關鍵在擇。一、要買嫩葉尖端像耳朵一樣彎彎沒展開的,從本質上保證了嫩。二、把芽底部一根根老的地方擇盡,用手指扳就好了,扳得動的留下,手掐不動的丟掉。三、把耳朵一樣的芽頭和前端掰掉!越粗的地方越脆嫩,前端太瘦,口感並不好。

江西:2018春之蕨菜及非吃不可的理由

擇掉蕨菜的“耳朵”

前天下午在地攤上拿起一把蕨菜時,竟然受到旁邊菜攤的大媽追問,這個怎麼弄出來吃。昨天再去買時,聽到有人奇道,居然有人吃這樣的青莖。

這賣菜的大媽不是本地人吧,不是鄉下人吧(小區退休老人,自己種點菜賣)。突然想起,我原來也沒吃過這個的,家裡人沒做過。我吃它是因為我的學生。

曾經,我是個最美鄉村女教師之類人,我的學生這樣在作文裡寫到“我的老師有點胖,她喜歡穿白色的裙子。”居然有人敢寫“我的老師有點胖,有點胖!”我可一輩子記得牢牢的。那時我的講臺是張舊課桌,上面放了個廣口玻璃瓶,春天的時候先是映山紅後是桅子花,總是插的滿滿的。除了野花,蕨菜也是學生送給我的禮物。

一到春天,我的同事就在課餘積極展開撥筍採蕨挖薺菜之類先動腳後手最後動口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我不去,嗯,因為我找不到,找到也不知怎麼煮來吃。如果被學生知道原因也許會在作文裡寫“我的老師很笨,在美好的春天,她什麼都找不到”。收到學生送的蕨菜我茫茫然洗洗就炒,要把“小耳朵”擇掉是同事教給我的。那時只覺得新奇有趣,並不覺得特別好吃。

後來進了城,菜場有賣,1、2元一把也不貴;而且生活的離鄉村越來越遠,每年吃蕨菜成了春天必定舉行的儀式。野蕨菜出來了——快買,這飽含春之瓊漿的嫩芽!(我們這邊沒人種蕨,都是從田頭河畔採來野的。)等買了三、四回,蕨菜漸少,夏就慢慢來了。真正有大量野蕨菜的時候不過一個星期吧。

江西:2018春之蕨菜及非吃不可的理由

和著米粉炒的蕨菜是我為自己做的晚餐。綿長潔白的米粉,脆嫩的綠蕨菜,都帶著來自鄉村的氣息。(這米粉也是鄉下特產)舉起筷子,無數個春天的影子在我齒間淌過,當年送我蕨菜的學生過得還好嗎?我老得已經開始回想過去的點點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