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我沒看懂

剛剛觀看了《後來的我們》,從影院出來,好多朋友問這電影如何,我回答“沒怎麼看懂”,他們說我太較真,看電影,就是娛樂是休閒,只要看著開心就好了。可是我做不到,我會想去探究電影,探究導演想要表達什麼,會去評論演員的表演,評論劇情。

後來的我們,我沒看懂

一直以來無論是看電視劇,還是電影,我都不是看完就完了,我會反覆去看,去思考,甚至是去糾結。我不是專業人士,可是我喜歡和其他人一起討論,表達自己的看法。

言歸正傳,憑藉著剛剛看完的印象,我說說,為什麼給出了“沒怎麼看懂”的評價。

從劇情上說,

第一點,我覺得有點為了劇情的發展而刻意將男主和女主的生活寫的那麼悽慘。2007年(記得好像是)就來北京了,雖然說漂族不易,但是經歷了幾年之後,也不至於還是一直溫飽難以保證吧,怎麼會一直吃泡麵呢,而且一次又一次的被趕走,使用一個腳蹬三輪車搬家。

我也是北漂,深有體會,在北京真的很不容易,但是隻要勤快,努力,哪怕不能出人頭地,但是養活自己完全是沒問題的呀。何況,林見清(井柏然飾)還是大學畢業生。

這也是我想吐槽的第二點,林見清大學畢業,很有抱負與野心,選擇了和同學一起創業,由於創業初期的艱難,同學陸續退出了,我記得第二個退出的同學是被暢遊挖走的。也就是說,林見清,如果想去暢遊,按正常來說應該沒問題的。可是為什麼選擇擺地攤呢?

第三點,讓我直接表示看不懂的是,小曉(周冬雨飾)為什麼會和林見清分手?是因為林見清愛面子,回家與老同學聚會裝有錢人被看穿,然後自暴自棄,整體打遊戲。可是林見清為什麼會自暴自棄呢?我覺得這個地方的劇情不夠飽滿。他沒有經歷過很大的打擊,沒有到處找工作碰壁,沒有經歷了多次創業失敗負債累累,家庭沒有發生變故給他造成更大的壓力。他僅僅是還沒有在北京出人頭地,在老同學面前裝有錢人被看穿丟了面子,就這麼一點小打擊,就要打架、整天打遊戲自暴自棄嗎?那也太脆弱了。

從演員上說,

對於周冬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處女作《山楂樹之戀》和封后作品《七月與安生》,還曾看過她與余文樂參加的真人秀,覺得她挺適合飾演小妞這種人物,喜歡沒心沒肺的傻笑,不過眼睛裡總覺得少了什麼東西,尤其是飾演後期的時候,缺少代入感,感受不到她再見林見清的複雜心情,因錯過林見清的悲傷,亦或是經歷了這麼多,內心的滄桑感。

後來的我們,我沒看懂

井柏然,在整部劇中,我只花痴的關注他的顏了,他的帥符合我的審美。論演技的話,最後兩人面對面說的話,點明瞭本部影片的中心,又或者說導演想要告訴觀眾的話,可是卻沒有強烈的引起我的共鳴。當然除了演員的神情,還有聲音,也是演技的一部分,這段對話未引起共鳴,也有可能是配音的緣故(沒留意使用的是原聲還是配音演員)

後來的我們,我沒看懂

為什麼說聲音是演技的一部分呢,大多數人在聽到林父親(田壯壯飾)的信時,都流淚了,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因為只是在影院觀看了一遍,只記錄下現在內心的看法。待網上可觀看後,我會重複多看幾次,仔細琢磨琢磨此劇,我喜歡和自己較勁,“沒看懂”不是我的作風,我要“死磕”到底。哈哈,大家去影院觀看了嗎,有什麼不同的想法嗎?或者要不要給小編解惑啊,歡迎寫下你的看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