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就不要生孩子,生下來也害了他”這種說法對不對?

導語: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能說完全正確,為什麼呢?首先要承認,經濟寬裕的家庭確實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養育環鏡,但沒錢就不要生孩子了嗎?生下來就一定是害了他嗎?不一定!且聽如下分析。

“沒錢就不要生孩子,生下來也害了他”這種說法對不對?

1、生育權是全人類都享有的最基本的權力,與金錢沒關係。

結婚生子,天經地義。只要具備生育能力的夫妻都享有生育子女的權力,無論這對夫妻是貧窮還是富貴,因此,不能把有錢或沒錢作為是否享有生育權的前提。只能說,有錢沒錢的夫妻都可以生孩子,區別在於有錢的夫妻生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並且孩子的成長環鏡更好,而沒錢的夫妻生孩子只能提供較差的養育環鏡而已。

“沒錢就不要生孩子,生下來也害了他”這種說法對不對?

2、關於生孩子的經濟條件,從古至今都沒有一個既定的標準。

沒錢就不要生孩子,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是:有錢就要生孩子。那麼,追問一句:有錢和沒錢的標準又是什麼呢?究竟達到什麼樣的經濟條件就可以生孩子了呢?縱向比較,現在的生活水平和封建社會相比進步神速,經濟條件好了不止千倍萬倍,但封建社會時期生的孩子反而更多;橫向比較,就目前的社會現狀來說,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也是千差萬別,但無論錢多錢少,大家都一樣生了孩子,畢竟窮有窮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

“沒錢就不要生孩子,生下來也害了他”這種說法對不對?

3、沒錢的家庭不一定會害了孩子,這種環鏡中長大的孩子也不一定就很差。

有錢的人不一定一直都有錢,沒錢的人也不一定一直就沒錢,家庭的經濟條件是可以隨著時間而改變的,就算無法改變,在沒錢家庭長大的孩子也有可能成為棟樑之才,怎麼能斷定這種家庭就會害了孩子呢?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雞窩裡飛出金鳳凰”,之前從底層出來的名人比比皆是。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階層分化越來越明顯,寒門出狀元也越來越難,但也並非不存在。而有錢家庭的孩子不一定個個都是精英,也會出現“敗家子”、“紈絝子弟”,這是教育理念的問題,而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

“沒錢就不要生孩子,生下來也害了他”這種說法對不對?

重點提示:“沒錢就不要生孩子,生下來是害了他”這句話過於絕對化、偏面化了,有些事情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當前這種社會形勢下,夫妻決定要孩子時一定會考慮經濟因素,特別是想要二胎的家庭,但金錢只是決定要孩子的因素之一,並不是唯一的因素。而在教育孩子方面,考慮的因素就更多了,而不能僅僅因為錢少就覺得會害了孩子。

今日話題:你們認為生孩子的決定因素是金錢嗎?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金錢也占主導地位嗎?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大家好,我是泉媽育兒心得,專注親子關係,對親子心理、教育、溝通、閱讀等有獨到的見解,希望我的分享能帶給你幫助,歡迎關注、留言、點贊、轉發、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