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哪個官職更大?依據是什麼?

巴塞羅那2018


東漢時期,地方上分州、郡、縣三級。州牧和刺史是州一級的官員,而太守是群一級的官員,但是彼此職權不同時期不一樣。

東漢把天下分十三個州,州設刺史,一度改名州牧,後又改回刺史。刺史原本是中央派在一州監察地方的官員,單純從官位來說並不高,俸祿僅有六百石,比群守的俸祿還低,也沒有什麼實際的管理權,但是可以監察州群官員,直接奏報天子,因此隱形權力很大。

而群的太守則管理一個群的軍民事務,俸祿二千石,實權很大,但是受到刺史的監察。

在東漢末年,由於天下大亂,劉焉建議加強州一級的權力,設立州牧,管理一州的軍政事務,這個其實就是相當於把刺史的職權加強了,俸祿也提高到了二千石。但是東漢末年其實刺史和州牧是一起使用的,有些州有刺史,有些州是州牧,還有轉換的,比如孔伷擔任過豫州刺史,劉表開始是荊州刺史,後來又是荊州牧。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理論上刺史官職不高,他的權力其實來自於中央,代中央執行監察權力,太守的實權更重,州牧則是刺史的強化版。

但是實際上,到東漢末年,特別是董卓進京以後,地方官員紛紛擁兵自重,這個時候就看實力大小了。

比如冀州牧韓馥,理論上管理冀州的軍政大權,渤海太守袁紹是他屬下,但是實際根本管不了袁紹,還有長沙太守孫堅逼死了荊州刺史王睿,而幽州牧劉虞討伐理論上的下屬北平太守公孫瓚,兵敗被殺。

這個時候官職高低已經不重要了,誰的兵多,誰能打,誰的權力就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