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勝:三方面推進中國債券市場的制度建設

潘功胜:三方面推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蔡越坤 實習生 譚咪娜 1月17日,中國債券市場國際論壇在京召開。會上,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發言致辭,對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改革、開放做了詳細論述。

近年發展情況

會上,潘功勝給出一組數據,截至2018年末,中國債券市場餘額86萬億,約合12.6萬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三位。有報告稱,2019年中國在債券市場的排位會超過日本,變成全球的第二大債券市場。

首先,中國債券市場的存量的規模與GDP的比值也在逐漸提高,2018年年底佔到90%。並且中國債券市場的產品在不斷創新,主要品種包括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公司信用債券和資產支持類債券。交易工具也在不斷地創新,除了傳統的現狀和質押式互換、買斷式回購之外,還有債券借貸以及人民幣利率互換等利率衍生品。

其次,我國不斷推進信用違約互換等信用衍生品的發展。在交易的規模方面,2018年中國的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規模為870萬億人民幣,交易的總規模和五年前比翻了三倍,換手率方面十年期、七年期國債和國開債等活躍品種每日換手率在30%左右,也接近了國際主流的債券市場;在價差方面,活躍的券種、雙邊報價的價差平均在兩個BP以下,流動性好的時候在0.05 BP以下,市場比較活躍。

據悉,目前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投資者已經接近2.5萬家,其中法人機構是3000家,銀行類金融機構和集合類投資者的持債規模佔銀行間債券市場的90%以上。到去年年底境外投資者持有的債券的佔比是2.3%,其中境外投資者持有國債的佔比是8.1%。

改革方向

關於中國債券市場的改革,潘功勝表示,目前國內正在推進中國債券市場的制度建設。首先,規範在債券市場的發行和信用評級的制度安排,建立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債券發行管理,嚴格信息披露的要求。同時,規範發展信用評級,提高信用評級行業整體的公信力,加強了對評級機構的監督管理,建立評級機構優勝劣汰的准入、退出機制,發展投資人付費模式的評級機構。鼓勵投資者內部評級,逐步地減弱了監管部門對外部信用評級的依賴。

其次,加強債券市場的行政執法工作,在包括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在內的債券市場開展統一執法;同時,完善違約債券的處置機制,提高違約債券的處置效果,培育不良債券的處置市場。

最後,建立完善金融一級託管和多級託管的託管體系,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託管銀行,進一步提升債券市場的流動性。

未來如何進一步對外開放?

潘功勝表示,當前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主要圍繞兩個維度展開,一是境外的機構到中國債券市場來發債,即“熊貓債”。另一個是境外的機構到中國的債券市場來投資和配置的人民幣債券資產。

在熊貓債的發行方面,2018年人民銀行和財政部發布《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債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主要從簡化債券發行管理、強化發行主體的信息披露、完善投資者的保護機制、完善熊貓債發行配套制度等四個方面,進一步明確境外發行人在中國的銀行間市場發行熊貓債的政策框架。

此外,不斷推進信用評級行業開放,目前國際“三大”評級機構已經在中國境內設立法律實體,中國交易商協會正在接受國際評級機構的註冊評價,同時,評級機構要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評級執業,也要接受中國交易商協會的註冊評價。

據悉,到2018年末,熊貓債累計發行的規模已將近2000億元人民幣。

在第二個維度“境外的投資者來投資中國的債券市場”方面,通道主要有三類:傳統的通道QFII和RQFII、第二類通道直接進入中國的債券市場直接投資和第三類通道是通過債券通,與港交所合作的債券通來投資中國的債券市場。

其中,2017年7月份“債券通”正式上線,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債券市場開始互聯互通,更加便利境外的投資者來投資中國的債券市場。數據顯示,目前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投資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數量為1186家,投資的規模是1.73萬億人民幣。其中通過債券進來的是505家,目前存量的債券的餘額是1800億元。

據悉,2018年淨流入中國債券市場的外資規模是1000億美元左右,佔新興市場的80%。

潘功勝表示,隨著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中國市場逐漸受到國際投資者青睞,債券市場納入主要債券指數的進程在不斷加快。2018年9月份,中國的債券市場納入國際主要債券指數,這些都將利於推動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

當前中國債券市場具有較高的收益率和高低的違約率。談到中國債券市場的違約率,潘功勝表示,“有一定的違約率對中國債券市場長期健康的發展是一件好事情,一些風險的釋放就不會產生一個風險的累積”。中國的債券市場存在剛性兌付問題,信用風險的價格區分度也並不完善。殊不知,一定風險的暴露,才有利於強化提高市場參與者的信用風險的意識,完善市場定價,強化市場約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